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58-361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肝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上腹部扫描患者行上腹部普通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通过Liver VNC软件处理后,可以获得动脉期、门脉期虚拟平扫数据,并与普通平扫对比,比较其在平均CT值、信噪比(SNR)、病灶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上的差异。结果:虚拟平扫和普通平扫在病灶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虚拟平扫肝脏CT值高于普通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SNR高于普通平扫(P<0.05)。两组虚拟平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应用虚拟平扫,可取消普通平扫,辐射剂量可降低34%。结论:双源CT的虚拟平扫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辐射剂量,可取代普通平扫,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VNC)在CT泌尿系造影(CT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8例临床疑泌尿系疾病患者行CTU检查(包括常规平扫、肾实质期双能量扫描和排泄期扫描)。将双能量扫描肾实质期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VNC图像,对比VNC图像与常规平扫(CNC)图像腹主动脉、肾皮质及病灶的平均CT值、SNR、CNR、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对病灶的显示。结果与常规平扫相比:虚拟平扫所测器官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高于常规平扫,而SNR、CNR均低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绝对评分低于常规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图像对囊肿、实性占位的大小、位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结石或钙化的现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方案辐射剂量ED低于常规扫描方案,剂量降低1.39 mSv。结论双能量虚拟平扫在双源CT泌尿系成像中很有可能取代常规平扫,这样就会因为减少1次平扫从而减少1次放射剂量,如此不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反而还降低了辐射剂量,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在肝癌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肝癌的患者,先行常规平扫(CNC)后,再行双源双能量动脉期、常规门脉期、实质期扫描。应用后处理软件Liver VNC得出VNC图像,将CNC图像作为对照,分析两组在辐射剂量、图像CT值、图像信噪比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VNC图像的颗粒感相对较粗,但能满足诊断要求,其图像质量评分无2分和1分图像,与C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VNC组图像的平均信噪比为(3.23±0.751),CNC组为(3.58±1.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辐射剂量方面CN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8.62±1.95)mGy,VNC组为(4.64±1.51)mG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VNC在肝癌CT诊断中可以替代CNC,能显著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能量盆腔CT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的图像质量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月单盆腔增强扫描的60例患者,行常规平扫和实质期双能量扫描。测量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上臀大肌及膀胱的平均CT值、臀大肌SNR、臀大肌-膀胱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并记录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虚拟平扫所测膀胱SNR及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膀胱CT值、臀大肌CT值、臀大肌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盆腔直接增强扫描所测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盆腔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盆腔CT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跟常规平扫的图像质量相比无差别,在去除节育环等金属伪影方面甚至优于常规平扫。因此虚拟平扫可替代常规平扫并且可以减少1次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6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平扫(TNC)及双能量CT增强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随后经后处理软件获得不同期相的VNC图像(VNCA、VNCV和VNCD)。对TNC及VNC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数量及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测量病灶CT值、噪声、SNR及CNR),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TNC和不同期相VNC在客观评价方面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TNC和不同期相VNC在主观评价方面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VNC模式和常规模式间辐射剂量值的差异。结果:TNC和不同期相VNC在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和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NC图像上病灶和正常肾上腺实质CT值明显低于VNCV和VNCD图像(均P <0.05),而与VNCA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TNC相比,VNCA、VNCV和VNCD图像SNR及CNR明显更高(均P <0.05)。而VNCA、VNCV和VNCD图像病灶噪声明显低于TNC(均P <0.05)。此外,3组VNC图像病灶CT值、SD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辐射剂量值方面,VNC模式有效辐射剂量较常规模式减少了23.2%。结论:应用双能量CT动脉期扫描数据获取的VNC图像,可在显著降低肾上腺肿瘤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同时,满足诊断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能谱CT虚拟平扫(VNC)及常规平扫评估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常规平扫,皮、髓质期能谱增强)且病理证实的56例肾癌患者的资料,通过AW4.6工作站生成VNC皮质期和VNC髓质期图像.测量3组图像(常规平扫、VNC皮质期、VNC髓质期)各部位CT值和噪声,同层面病灶的长径、横径,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三组图像质量行5分制评分,病灶特征行3分制评分,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名医师评分一致性.结果:两名影像医师图像质量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67、0.883、0.796);两位医师对VNC皮质期和VNC髓质期图像中的病变特征评分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6、0.811).常规平扫、VNC皮质期、VNC髓质期三组图像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皮质期组和VNC髓质期组病灶特征评分别是(2.75±0.44)分、(2.79±0.41)分,均在可接受水平以上.VNC皮质组、VNC髓质组的CNR和SNR均高于常规平扫(P<0.05);VNC图像的噪声低于常规平扫(P<0.05);各组图像病灶长径、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髓质两期VNC肾实质和病灶的CT值高于常规平扫的,但其差异小于5HU.结论:对于肾癌的诊断VNC图像在减少扫描次数,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提供与常规平扫相当的图像质量和病灶特征评估,具有取代常规平扫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记录其扫描时间、病灶检出率、定性诊断率、临床分期率、CT值、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CT小肠造影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探讨虚拟平扫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第三代双源CT对42例患者进行小肠造影检查,行常规CT平扫及动、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100 kV和sn150 kV)。利用肝脏VNC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动、静脉期虚拟平扫CT图像。选择基本相同的层面测定常规CT平扫及动、静脉期虚拟平扫正常回肠壁及竖脊肌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采用5级(0~4分)标准评价三者的图像质量并比较病变检出情况;记录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平扫和动、静脉期虚拟平扫正常回肠壁及竖脊肌的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虚拟平扫可以显示常规平扫所有病变。常规平扫和动、静脉期增强双能量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6.23±1.79)、(5.35±1.39)、(5.33±1.37)mSv,常规CT平扫有效辐射剂量高于动、静脉期增强双能量CT扫描(P<0.05),动静脉增强扫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小肠造影虚拟平扫成像有可能代替传统常规平扫,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谱CT门静脉期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9例腹部增强扫描患者,选用美国GE Revolution128矢量CT宽体探测器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组采用能谱(GSI)扫描模式,平扫使用常规扫描模式,平扫与门脉期增强均采用前置ASiR-V40%算法重建成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25 mm的薄层图像传入GE ADW4.7后处理工作站,门静脉期图像经GSI Volume Viewer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根据成像方式组合可分为常规平扫+三期动态增强、虚拟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2种模式。分别测量常规平扫与门静脉期虚拟平扫2种图像肝脏及腹主动脉、竖脊肌的CT值、平均噪声(SD)值、平均信噪比(SNR)值,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常规平扫与门静脉期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差异;对比分析2种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门静脉期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肝脏、腹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别不大;门静脉期虚拟平扫肝脏、腹主动脉的SD值小于常规平扫(P<0.05);肝脏、腹主动脉的SNR值大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患者接收辐射剂量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儿童腹部虚拟平扫(VNE)与常规平扫(TNE)图像,探讨VNE在儿童腹部CT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连续纳入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腹部能谱CT扫描的患儿35例。应用64排CT (GE Discovery CT 750 HD)行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低管电流(260m A)宝石能谱CT技术行动脉期扫描,TNE和门静脉期采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模式,利用虚拟平扫技术重建动脉期VNE。测量比较VNE和TNE中肝脏、肾脏、胰腺、脾脏和肌肉的CT值、图像噪声值(SD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VNE与TNE的各脏器SD值、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E各脏器与竖脊肌的平均CT值略低于TNE,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09-0.952)。VNE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T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略TNE的两期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动脉期采用能谱CT扫描模式、门静脉期采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模式)略低于常规三期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的虚拟平扫技术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5例超声检查拟诊肝占位患者行上腹部常规平扫(TNC)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双能量门脉期、延迟期).双能量扫描后自动生成3个序列的图像:80KV、140KV、120KV加权图像.图像采用肝脏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Liver VNC)生成虚拟平扫(VNC)的图像.结果 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在病灶显示上无明显差异,均符合影像诊断和临床要求.结论 DSCT双能量扫描对肝脏病变,除了观察含钙化肿瘤,碘油沉积外,均应该用VNC取代TNC以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扫描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肝癌患者27例,初诊时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常规扫描组),复诊时采用轴位扫描(低剂量组),两组均采用120 KV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技术,噪声指数为9,分别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噪声值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噪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低于常规扫描组(P<0.05)。结论轴位扫描和自动管电流技术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FLASH双源CT泌尿系成像双能量虚拟平扫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240例患者进行FLASH双源CT泌尿系成像,包括常规平扫、肾实质期双能量扫描(100kVp/230mAs和Sn140kVp/178mAs)和排泄期扫描.顺序注射造影剂100ml(370mgI/ml)和10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均为4.5ml/s.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CT图像,与常规平扫比较在器官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所测器官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常规平扫而信号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低于常规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实质期双能量扫描放射剂量高于常规平扫和排泄期扫描(P<0.05).结论 在FLASH双源CT泌尿系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取代常规平扫的可能.减少1次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方案与双能量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甲状腺CT增强检查且身体质量指数为18.5-23.9kg/m2的患者87例。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用常规模式扫描方案,采用50%ASIR-Ⅴ重组算法进行重组图像;B组用双能量模式扫描方案,采用50%ASIR-Ⅴ重组算法并以60Kev单能量重建。分别比较两组图像的甲状腺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记录两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与有效剂量。采用Mann-Whitney两独立样本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在甲状腺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CT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噪声在平扫期和动脉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剂量-长度乘积与有效剂量方面各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改善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法及CARE DOSE 4D进行图像处理,而观察组则使用迭代重建算法及CARE kV技术,对比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动静脉期的SNR及CNR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CTDIvol及DL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扫描动脉期的肝脏的SNR,胰腺、肾脏、腹主动脉SNR及CN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扫描静脉期的肝脏SNR及CNR、胰腺SNR、肾脏SNR及CNR,以及门静脉SNR及CN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动脉期的肝脏CNR、静脉期的胰腺CN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V技术对腹部多层CT检查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有效辐射剂量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于图像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检查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肺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肺部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行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噪声、病灶平均CT值及辐射剂量。结果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2±0.52)、(4.71±0.46)分,两者无明显差异t=2.319,P>0.05;虚拟平扫图像和常规平扫图像噪声分别为(8.10±1.16)、(7.30±1.06)HU,虚拟平扫噪声略高于常规平扫t=5.246,P<0.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病变CT值分别为(32.65±8.09)、(27.94±7.16)HU,t=-8.154,P<0.05;且两组CT值有很好的一致性(r=0.840,P<0.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18±0.96)、(5.55±1.18)mSv,虚拟平扫有效剂量低于常规平扫t=4.005,P<0.05。结论虚拟平扫图像对肺部病变显示良好,可满足诊断要求,有代替胸部常规平扫潜在价值,减少检查时间及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比较病灶在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图像中的平均CT值、信号噪声比(SNR)和图像质量评分。按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良性组(n=24)和恶性组(n=66),比较两组在不同keV下的平均CT值。结果:虚拟平扫组的SNR明显高于常规平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平均CT值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在70和80keV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平扫在颈部淋巴结扫描中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潜在价值,双能量能谱分析有助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腹部动脉能谱CT成像中混合能量重建模式图像与单能量重建模式图像的质量,筛选适宜观察腹部动脉的图像重建模式。方法 80例患者采用GE公司的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获得腹部动脉混合能量图像(140kVp)和40-140keV范围内的单能量图像。对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进行感兴趣区CT值的测量,计算腹主动脉、肝动脉的SNR和CNR;各组图像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后进行腹部动脉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综合比较。所获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keV值的降低,腹部动脉CT值逐渐升高,图像噪声同时发生改变。根据腹部动脉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SNR和CNR)和主观评分,对混合能量图像与各组单能量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50-60keV单能量组腹部动脉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组,同时单能量成像对腹主动脉和肝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别。结论在腹部能谱CT常规增强扫描所获得的腹部动脉不同类型重建图像中,50-60keV单能量重建模式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重建模式,推荐其作为腹部动脉能谱CT扫描的常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多模态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能谱增强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程度,探讨能谱扫描时不同前置迭代设置搭配相同等级的后置迭代重建前后置配对是否适用于临床。方法 收集GE Revolution CT行腹部能谱GSI三期增强扫描患者30例。动脉期扫描设置前置后置30%ASIR-V;门静脉期设置40%ASIR-V;延迟期设置50%ASIR-V。分别测量实质脏器及腹壁皮下脂肪相同大小感兴趣区CT值,得出图像噪声值(SD)。比较不同设置迭代重建下的SD,CT剂量指数(CTDIvol),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腹部能谱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SD值分别约为(20.28±1.19)Hu、(19.9±2.38)Hu、(18.99±2.31)Hu。门脉期及延迟期较动脉期CTDIvol、DLP及ED辐射剂量均有所减低,下降百分比约为18.17%,35.47%。三期SD值及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部能谱三期增强CT的患者,应用前后置迭代重建配对功能扫描获得的三期图像可以保证临床的诊断要求,结合合适的参数设置时可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平扫患者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行上腹部CT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管电压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ADMIRE常规管电压CT扫描,观察组采用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比较两组肝脏、竖脊肌CT值,辐射剂量相关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水平,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背景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两组肝脏、竖脊肌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SD低于对照组,肝脏SNR、肝脏C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在上腹部平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辐射剂量,提高客观图像质量,优于ADMIRE常规管电压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