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中医学骨痿、腰痛、骨痹、骨折、虚劳等范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增加老化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易致骨折的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不断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4].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导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我国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占总患病率为26.7%,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2])。OP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ory asteoporosis,POP)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好发于髋部、椎体及腕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可以看作是机体衰老过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随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随年龄增加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的骤然减少以及生理性的退行性变所致;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新医学》2007,38(1):8-11
1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3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骨质疏松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再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当骨形成速率缓慢下降后和骨量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才会表现出如疼痛、身材缩短、脊椎变形、骨折等症状和体征,只有少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迅速或亚急性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1.
Ⅰ型胶原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沈彬 《华西医学》2009,24(1):244-24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章  王海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0):1474-147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按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最大危害是可引起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髋部骨折后1年内,患者死亡率达10%~20%,一半的髋部骨折幸存者需要帮助才能步行,25%的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目前国内外对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运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1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根据我国13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估计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6%,绝经后妇女约有30%患有骨质疏松症。随着老年人群的不断增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尿生化指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高。人们以往以尿羟脯氨酸(HOP)作为骨吸收的指标,但其特异性不高,受饮食影响大[1]。近来人们发现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不受饮食的影响[2]。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四种尿生化指标,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65例(男20,女45),55~78岁,平均68岁…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高.人们以往以尿羟脯氨酸(HOP)作为骨吸收的指标,但其特异性不高,受饮食影响大[1].近来人们发现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不受饮食的影响[2].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四种尿生化指标,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建华 《临床医学》1996,16(7):26-28
骨质疏松症(OP)并非单纯性疾患,而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疾患,所以一般把它作为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常由于轻微的外伤而导致骨折。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种。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亦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于绝经后者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出现于老年者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由各种疾病因素引起者称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17.
鲍惠红 《护理研究》2008,22(5):444-445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日趋严重地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低骨量(即单位体积骨量减少,矿盐和骨基质均减少,但二者的比例正常)和骨微细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犤1犦。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目前对此有多种治疗方法。随着骨质疏松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常用药物最需要研究的是药物选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研究中国人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规律等对骨质疏松的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病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又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骨质疏松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有内分泌性疾病、药物性骨量减少、废用性骨丢失、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导致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脊柱主要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正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本次研究采用仙灵骨葆胶囊与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