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开胸术后切口周围麻木感、束带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Ⅰ组采用切口下位肋骨打孔法,用2号羊肠线自孔眼穿过切口上位肋骨上缘,关胸;Ⅱ组采用传统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结扎关胸法.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手术侧胸壁皮肤麻木区,记录整个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可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疼痛时间短,胸壁束带感发生减少,未发生胸壁或肋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方法能明显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可吸收肠线缝合,不再有远期束带感.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肋骨打孔关胸用于减轻术后疼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肋骨打孔关胸避免损伤肋间神经,用于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及皮肤感觉异常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选择160例行胸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I组在关胸时在切口的下位肋骨上用骨科用克氏针分别打3-4个眼孔,双7号丝线自孔眼穿入,结扎;Ⅱ组用双7号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缝合3-4针,结扎。术后于相同时间分别监测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aO2(氧饱和度)、ECG(心电图),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1]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胸壁皮肤麻木区,记录整个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下位肋骨打孔关胸可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病人的MAP、HR、SaO2及ECG无明显变化,术后无明显切口区域麻木感及感觉迟钝,咳嗽排痰良好,未发生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结论:肋骨打孔关胸用于减轻术后疼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施行开胸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术中采用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及普迪思线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关胸法,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观察术后疼痛感觉的区别和切口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24、48小时,观察组中感觉轻度疼痛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感觉重度疼痛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哌替啶的应用量、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用于开胸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钟守平  潘龙毅  陆莎  张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8-185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关胸方法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4例开胸手术患者分别采用跨肋骨缝合和常规技术关胸。跨肋骨缝合关胸是将缝线经切口肋间肌跨过下肋骨与下位肋间肌对合拉拢缝合,结扎后关胸;常规关胸则是采用缝线绕肋间切口上、下位肋骨合拢切口,结扎缝线后关胸。结果:跨肋骨缝合关胸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常规关胸(P<0.05),其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关胸组(χ2=11.67,P<0.05)。结论:跨肋骨缝合关胸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开胸术后疼痛,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关胸方法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同时期内相同或类似种类疾病的开胸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关胸,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价。结果:肋骨内缝合关胸方法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关胸方法。结论:肋骨内缝合关胸方法能明显减轻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外侧斜切口,切口长10~15cm,不切断胸壁肌肉,不切除或切断肋骨。牵开肌肉,显露肋骨,根据胸内病变位置确定肋间进胸实施手术。结果:本组96例,其中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及肺大疱切除术、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开关胸时间、手术失血量,较常规开胸手术少,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和同期常规开胸手术无差别,出院时无明显术侧肩部及上肢活动受限。结论: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损伤小,出血少,能达到手术显露要求,均能顺利完成目的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瘢痕小,具有美容特点,减轻胸壁肌肉损伤致术后长期疼痛,无患侧肩及上肢功能障碍,能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法在胸部开放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8例胸部开放手术患者,根据关胸方式的不同,分为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组(n=96)和传统关胸组(n=92),比较两种关胸方式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组的关胸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伤口感染发生率优于传统关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缝合关胸法关胸具有关胸时间短、手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雄 《中外医疗》2008,27(30):102-102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剖胸切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5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肋间神经冷冻,对照组行常规关胸,以VAS评分判断两纽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
林荣繁  谢秀斌  蓝华  彭旭  李涛 《微创医学》2009,4(6):625-627
目的观察改良与传统开胸、关胸方法对术后手术侧胸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开胸手术病例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传统开胸、关胸方法为A组(n=25),改良开胸、关胸的方法为B组(n=25),A组采用切除选定部位的一根肋骨进入胸腔,关胸采用直接用7号丝线缝合切口上下肋间肌和壁层胸膜关闭胸腔;B组采用术中不切除肋骨,经选定的肋间进入胸腔,关胸时用克氏针在切口下位肋骨上钻三个等距小孔后经钻孔处缝入1号可吸收缝合线,并经上位肋骨上缘缝出后结扎关闭胸腔。分别于术后24 h、72 h、10 d、3 mo询问及随访病人,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胸壁疼痛及疼痛程度。结果A组术后24 h、72 h、10 d、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7.22&#177;0.65、5.98&#177;0.62、4.70&#177;0.50、3.46&#177;0.38,B组术后24 h、72 h、10 d、3 mo疼痛评分分别为5.26&#177;0.44、3.28&#177;0.56、1.08&#177;0.37、0.30&#177;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组较A组术后疼痛消失快,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陈丽  陈勇  费立新  常文华 《吉林医学》2006,27(11):1384-1384
侧胸壁肋间切口术后切口周围疼痛、麻木及束带感发生率很高,部分患者术后疼痛严重而且时间很长。为探讨减轻侧胸壁切口疼痛及麻木的方法,消除切口远期束带感,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1月对102例侧胸壁切口开胸手术的病人,用2号肠线间断缝合肋间切口的方法缝合肋间切口。经临床观察病人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的时间短,患侧胸壁束带感发生少,且无1例半年后切口仍疼痛者。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4月 ̄2004年11月间,我院对102例侧壁经肋间隙切口入胸手术的病人,肋间切口位于肋间隙偏下1/3交界处,用2号羊肠线每间隔5cm一针,紧贴切口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经腋下中断肋骨开胸术与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连续50例肺部肿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经腋下中断肋骨切口开胸术,B组采用传统方法,记录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呼吸功能以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疼痛的评估使用术后72h内强痛定使用量来完成。结果 胸内操作时间、呼吸功能两组无差异(P〉0.05),但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的减轻程度A组优于B组(P〈0.05),切口长度A组短于B组(P〈0.05)。结论 经腋下中断肋骨开胸术优于传统后外切口,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听三角”切口施行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听三角开胸手术切口’行各类普胸手术102例并且在切口愈合,疼痛及感觉异常,患侧肢体功能二项指标上与后外侧切口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结果 ATT切口较后外侧切口在切口愈合,疼痛及感觉异常,患侧肢体功能二项指标上存在显性差异,由此体现出ATT切口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ATT切口愈合快,瘢痕小,病人心理压力轻。术后患侧肢体功能影响小,达到微创目的。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轻,对呼吸和咳嗽排痰影响小,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开胸术式。  相似文献   

13.
张德华  何玉霞 《西部医学》2007,19(4):709-709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方法于关胸前用-40--70℃冷冻肋间神经根90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对患者术后疼痛评级,并观察术后镇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98例发生肺部并发症2例,术后止痛有效率97.0%,完全不用镇痛药占88.9%。231例获得随访,切口感觉1-3个月恢复者占82.7%。结论采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重点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胸壁皮肤和引流管的护理,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顾泽苗  黄耿雄  张晓忠 《广东医学》2004,25(9):1087-1088
目的 对传统剖胸术的进胸方法加以改进 ,减少胸壁组织创伤和术后切口疼痛。方法 对 88例施行剖胸术患者经肋间入路 ,尽量不切断肋骨 ,不切断及结扎肋间神经及血管 ,术毕应用药物作被切肋间的神经及上下肋神经封闭。结果 切口撑开横径达到手术要求 ,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 ,切口出血量减少。结论 该术式切口暴露良好 ,出血少 ,术后疼痛减轻 ,肺部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重点肋骨内固定在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重点肋骨固定法治疗连枷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所致的连枷胸患者采用"重点肋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 8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胸壁塌陷矫正,反常呼吸消失。随访2个月-3年,除2例截瘫患者外,均恢复劳动及生活能力。结论应用重点肋骨固定法治疗连枷胸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呼吸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进行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57例连枷胸患者分为微创组(n=29)和开胸组(n=28).微创组采用胸腔镜下进行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开胸组采用开胸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d的疼痛变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镇痛药物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的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和神经冷冻组(Ⅱ组),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冷冻组术后72h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保留胸壁肌肉的小切口开胸术在临床的应用。②方法对连续120例患者采用保留胸壁肌肉小切口开胸术.均完成手术。③结果切口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顺利完成目的手术,没有病例术中意外改为传统开胸或因为不能完成目的手术改为传统开胸。④结论保留胸壁肌肉小切口开胸术,简单有效,恢复时间快,减轻胸壁损伤术后长期疼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加肋间神经阻滞在食管癌剖胸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65例资料完整行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是为观察组。患者均采取左后外侧开胸入路,开胸时预先剪断第6或第7肋,关胸时可吸收肋骨钉重新内固定剪断的肋骨,并行肋间神经阻滞。选择同期接受食管癌剖胸手术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共用可吸收肋骨钉源68枚,均一次固定成功。术后患者无明显疼痛。术后1周复查胸片检查骨折对合复位基本满意。观察组止痛效果的有效率86.15%,对照组止痛效果有效率69.2%。观察组的止痛效果显然比对照组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稍少。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剖胸手术应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加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