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对广州市16所医院273名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73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心理暴力发生率为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辱骂与威胁是心理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心理暴力更容易在小医院发生。护士站是急诊科发生心理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60.42%的急诊心理暴力事件发生在晚/夜班。急诊科护士处理心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64.58%)和忍让回避(45,42%);27.50%的受害者未将暴力遭遇告诉别人。心理暴力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肇事者酗酒或药物滥用、候诊时间过长等。病人亲属和病人本人是主要肇事者。结论心理暴力以极高发生率存在于急诊科护士人群。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心理暴力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3.
4.
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科室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状况,为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及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自编医务人员医院暴力发生状况调查问卷,对171名护士进行有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因肇事者醉酒、药物滥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患者引发的暴力,急诊科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P0.05,P0.01);普通病房因患者病情无好转而引发的暴力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科(P0.05);急诊科施暴源来于患者、患者家属或朋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急诊科遭受暴力类型中躯体冲突、威胁性事件或姿势有2种躯体损伤情况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急诊科护士无助感和缺乏安全感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未受过正规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知识培训的急诊科护士显著多于病房护士(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法律、法规、防范暴力知识的培训及心理疏导,以有效防范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不同科室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状况,为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及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自编医务人员医院暴力发生状况调查问卷,对171名护士进行有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因肇事者醉酒、药物滥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患者引发的暴力,急诊科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P〈0.05.P〈0.01);普通病房因患者病情无好转而引发的暴力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科(P〈0.05);急诊科施暴源来于患者、患者家属或朋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急诊科遭受暴力类型中躯体)中突、威胁性事件或姿势有2种躯体损伤情况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急诊科护士无助感和缺乏安全感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均P〈0.01);未受过正规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知识培训的急诊科护士显著多于病房护士(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法律、法规、防范暴力知识的培训及心理疏导,以有效防范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调查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 597名护士。结果哈尔滨市护士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1.2%,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辱骂、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聘任形式、认为暴力事件可以避免的认知、受益于培训、保安在病区设点值班、夜间工作区域灯光明亮、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医院鼓励及时上报和医院对暴力事件处理得当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哈尔滨市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医院、传媒、国家政府部门联合进行综合干预,以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机构中暴力事件以护理人员发生的概率最高。介绍国内外护患暴力、护士间暴力研究的现状及护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出现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异常。提出应分别从加强沟通、护士自身、政策、医院管理寻找对策,以期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对暴力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可识别暴力行为先兆(STAMP)评估体系进行汉化,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对就诊和留观患者进行暴力先兆行为评估和预警,加强自身防护;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由实施前0.28%上升至实施后1.33%,暴力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0.09%下降至实施后0.03%,医护人员应用STAMP暴力评估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STAMP汉化满意,应用于急诊工作场所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暴力事件早期识别,早防范,从而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针对性开展WPV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苏州市2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护士1 305人和63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69.94%)显著高于三级医院(62.61%),且语言攻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级医院护士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等4个条目认知率显著低于三级医院护士,对医院鼓励上报、有处理工作场所暴力科室等4个条目选择率低于三级医院护士(P0.05,P0.01)。结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较普遍;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护士,但暴力认知(及对所在医院暴力事件处理方式的评价)低于三级医院护士。应加强对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关注,加强暴力应对培训,提升医院管理部门对暴力事件的重视,从而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情绪调节策略在应对方式与抗逆力之间的调节作用,为护理管理者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三甲医院239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抗逆力简表、情绪调节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39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为(27.42±7.44)分。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积极应对与急诊护士抗逆力呈正相关(均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呈负相关(P<0.05);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直接预测抗逆力,认知重评(β=-0.022,P<0.05)和表达抑制(β=-0.031,P<0.05)在积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增强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对抗逆力的影响。提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帮助他们增强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能够有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11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 归纳为工作场所欺凌的来源(主要为领导和同事)与表现形式(工作压制,孤立排斥,人身攻击);工作场所欺凌行为的归因(外因为不良工作氛围,内因为自己软弱);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的消极体验(愤怒与委屈,自信及自尊降低);面对欺凌行为采取的应对方式(回避与隐忍,直接面对,大多不上报)4个方面。
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场所存在的欺凌现象,提供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与措施,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发生躯体暴力的预测线索。方法对四川省和重庆市5所医院的急诊科进行观察性研究,由专人观察和记录患方的行为线索,并根据行为变化是否转化为躯体暴力分为躯体暴力组和非躯体暴力组,统计分析两组行为变化的例数和躯体暴力的行为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护士发生躯体暴力的特定预测线索。结果共观察287例患者,非躯体暴力组219例,转化为躯体暴力组68例,躯体暴力发生率2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患方出现紧握双拳(OR=6.334)、挑衅(OR=5.672)、抵制护理措施(OR=5.164)、大声争吵(OR=4.651)、紧跟护理人员(OR=3.334)或鲁莽(OR=3.172)是发生躯体暴力的最强预测线索(P0.05,P0.01)。结论急诊科发生躯体暴力比较普遍,应快速、方便、有效地评估患方潜在的躯体暴力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躯体暴力风险的发生,避免急诊科护士受到身体和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重庆市22所医院的57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事件影响量表总分0~88分,中位数28;达到创伤后应激障碍亚临床以上水平的护士占65.3%.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与正念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是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较高;可通过提高正念水平、完善应对方式等,降低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三甲医院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分层抽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的928名护士,采用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问卷以问卷星链接方式进行调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31.3%护士遭受中等程度的心理暴力,施暴者60.7%为高年资护士,女性(77.2%)为主;暴力类型主要为言语嘲讽(50.0%),绝大多数遭受暴力的护士采取默默忍受(89.0%)、不上报(91.4%)的态度。文化程度较高、在编、低职称是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危险因素(P<0.05,P<0.01)。 结论 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遭受的心理暴力呈中等程度。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心理暴力防范的相关培训,完善暴力检举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护士遭受同事心理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