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1990-1992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1990-1992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626.96/10万,男性712.56/10万,女性536.12/10万。标化率全人口为684.03/10万,男性为776.70/10万,女性为585.40/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65.50%。PYLL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YPLL的64.47%。结论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1990-1992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1990-1992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626.96/10万,男性712.56/10万,女性536.12/10万。标化率全人口为684.03/10万,男性为776.70/10万,女性为585.40/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65.50%。PYLL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YPLL的64.47%。结论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1990~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肺癌死亡流行趋势,为宣威肺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包括1990~1992年及2004~2005年宣威市死因回顾调查数据、2011~2013年及2014~2016年宣威市死因监测数据,其中,针对不同时期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应的漏报校正,并计算以上4个时期不同特征肺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其95%CI结果 1990~1992年、2004~2005年、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宣威市肺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0/10 万、89.8/10 万、102.3/10 万和87.2/10 万。自2004 年起,宣威市肺癌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各年龄组肺癌死亡率也大多呈现递减趋势,自2014 年起40 岁以下年龄组开始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高发区除龙场外,其余各乡镇肺癌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宣威市肺癌死亡虽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自2004 年以后肺癌标化死亡率已经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自2014 年以后,40 岁以下人群肺癌死亡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制定甘肃省妇女乳腺癌预防与控制规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1990-1992年、2004-2005年2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甘肃省妇女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粗死亡率上升了73.88%,调整死亡率上升了109.49%。城市粗死亡率上升了72.80%,调整死亡率上升了23.29%,农村粗死亡率上升了91.94%,调整死亡率上升了67.20%。甘肃省妇女乳腺癌死亡主要集中于35~75岁。结论甘肃省妇女乳腺癌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威胁甘肃省妇女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预防与控制将成为未来甘肃省肿瘤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2003~2005年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南通地区海门市、启东市结果与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南通市恶性肿瘤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2003~2005年南通市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230.77/10万,与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相比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为109.43/10万,与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相比呈下降趋势。男性粗死亡率为319.9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49.54/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2003~2005年与1990~1992年相比,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肺癌,其次是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而宫颈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则呈下降趋势。肺癌在3次死因回顾调查中,无论是粗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均居于首位。标化死亡率上升幅度1973~1990年大于1990~2003年,死亡率儿童青少年组和70岁以上老年组上升明显,青壮年组和中年组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进行恶性肿瘤防治同时,必须加强对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尤其必须加强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1973-2005年肺癌高发地区肺癌死亡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癌高发地区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当地肺癌防治效果评价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云南省宣威市(县)肺癌死亡数据,分析1973-1975年、1990-1992年及2004-2005年3个时期宣威市(县)肺癌死亡水平、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第一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973-1975年)宣威肺癌死亡率为23.14/10万,第二次(1990-1992年)为34.88/10万,第三次(2004—2005年)为91.11/10万。1973-2005年,宣威肺癌死亡率由23.14/10万上升至91.11/10万;1991—2005年15年增加了1.61倍,高于1973--1990年18年的0.51倍;死亡年龄中位数由57岁上升为63岁;部分乡镇由历史上肺癌的低发区上升为肺癌中发区。结论宣威肺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近十余年增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主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重庆市渝中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死因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截缩率、累积率等指标,并与全国和历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渝中区居民恶性肿瘤2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5.28/10万和78.84/10万,截缩率和累积率分剐为126.29/10万和11.24%;是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的23.13%.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5.20/10万和52.03/10万,男性标化率明显高于女性(u=10.73,P<0.01).肺癌是重庆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的首要死因,它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7.17%,是第2位死因肝癌的2.59倍.渝中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该区全国第2次死因调查(1990~1992年)的173.85/10万比较有所下降,主要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低于第2次死因调查的58.74/10万,低于1991~2000年间的63.44/10万.结论 重庆市主城居民以肺癌为主的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初见成效有关,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是制订相关策略和措施的依据,也是进行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清2004~2005年凉州区城乡居民以传染病为重点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掌握主要传染病死亡率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凉州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介绍的方法调查凉州区2004~2005年户籍人口中全部死者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和凉州区2004~2005年户籍人口资料及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等信息。结果凉州区2004~2005年2年调查人口数分别为932139人和942952人,合计1875091人。凉州区2004~2005年2年总死亡人数11371例,其中传染病死亡436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84%;凉州区传染病粗死率为23.25/10万,标化率为23.67/10万;凉州区传染病死亡2000年世调率为30.74/10万;截缩率为27.56/10万;0~64岁传染病死亡累计率为1.28%,0~74岁传染病死亡累计率为3.86%。结论凉州区传染病死亡率高出全国水平74.94%,在传染病死亡中,呼吸道结核死亡率为12.37/10万,高出全国水平116.64%,病毒性肝炎死亡率为8.27/10万,高出全国水平50.36%。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危害凉州区城乡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传染病,是导致凉州区人口死亡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1970~1971年死因回顾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胃癌死亡率为18.33/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85%,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估计每年死于胃癌患者约在1.9~2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张掖市甘州区2004-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86/10万,居甘州区各类死亡原因的第3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人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人群。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甘州区居民的重要死因,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我市水乡与平原两地区的主要死因有何不同。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水区和平原各1县,对其2004年-2005年所有人口进行全死因调查。结果总标化死亡率和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标化死亡率分别是水区588.3/10万、68.4/10万、106.1/10万、135.5/10万,平原760.1/10万、143.3/10万、154.8/10万、219.5/10万。平原与其他地区研究不同,胃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结论水区总死亡率、引起死亡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均低于平原,考虑与各自的经济水平和饮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州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甘州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07.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6.96/10万,男性为757.37/10万,女性为550.19/10万。城区标化死亡率为444.43/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为725.0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为核查1974~1976年和1976~197年两次固镇县居民肿瘤死亡率调查结果,进行本次调查.全县(除个别公社外)三年累计死亡4637人,年平均死亡率5.18%.其中肿瘤死亡占14.10%,从1974~1978年第4位死因上升到第一位.前三位肿瘤死因依次为肝癌(12.77/10万),食管癌(10.73/10万),胃癌(7.94/10万)共占同期肿瘤死亡58.71%;其中食管癌、胃癌死亡率十分显著低于全省(P<0.01),故第三次证实本县为全省胃癌、食管癌较为稳定的低发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定安县居民死亡原因的分布特征,为该县今后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全县居民2004~2005年的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该县2004~2005年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28.92/10万和498.33/10万,较同年全国农村地区高,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居前5位死因之首,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及心脏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27%。围生期情况死亡率为1088.52/10万。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定安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但传染病和围生期情况仍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分布特点,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18个调查点2004~2005年死亡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2004~2005年河北省城乡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65.51/10万(标化率为150.68/10万),占死亡总数的27.54%,在死因顺位中排第1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15.14/10万(标化率为106.21/10万),占全死因的19.16%,在死因顺位中排第3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农村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74.67/10万)高于城市(121.07/10万)(χ2=328.47,P〈0.01),男性(182.71/10万)高于女性(147.89/10万)(χ2=251.05,P〈0.01)。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6.35/10万)略高于农村(114.90/10万),男性(119.33/10万)高于女性(110.70/10万)(χ2=22.32,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的人群是低学历的劳动力人群。约80%的居民死于家中。结论:河北省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英德市居民死因模式及主要疾病负担,为制定卫生服务政策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英德市第三次居民死因调查资料,采用SPSS15.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英德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720.3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3.2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期望寿命为72.80岁,其中男性70.17岁,女性76.21岁。死因前五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死亡模式不同,损伤中毒是主要疾病负担。结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英德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中毒是威胁劳动力人群"早死"和疾病负担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绛县居民2011年—2013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伤害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新绛县疾控中心2011年—2013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比较,计算伤害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死因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分类。结果新绛县2011年—2013年死因监测系统共报告死亡4 799例,总死亡率为495.58/10万,其中报告伤害死亡397例,死亡率为41.00/10万。死因顺位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居第4位。在伤害死因中,交通事故死亡率30.15/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意外跌倒碰撞(4.13/10万)、自杀(2.27/10万)、意外中毒(1.55/10万)、触电(1.24/10万)。结论新绛县伤害死亡顺位居第4位,一直是危害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根据死因的不同,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河南省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1/ 10抽样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河南省15个市县居民死亡资料 ,按《居民病伤死因统计》的统计方法 ,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结果 :1990~ 1992年河南 1/ 10人口恶性肿瘤普通死亡率为 117 2 5 / 10万 ,中国人口调整死亡率为 10 7 3 8/ 10万 ,占人口总死亡的 19 0 5 % ,居于各种死因的第二位。与 70年代相比 ,男性增加了 3 5 41% ,女性增加了 7 3 5 %。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等为最常见癌症。结论 :河南居民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对人们生命和健康危害严重 ,应加强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据估计,2002年全球有近50万新发病例和27万死亡病例;我国每年约有13.8万新发病例,5万死亡病例。我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宫颈癌的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11.35/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3.89/10万,再到本世纪初的2.86/10万,然而,中西部地区宫颈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现将目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更多的医生了解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面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1985~2004年招远市人口胰腺癌死亡资料,分析胰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1985年建立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死亡数据为历年监测资料,数据质量控制符合要求。分析指标为胰腺癌死亡率、构成比、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和相关系数。结果1985~2004年招远市农村人口胰腺癌死亡率为2.22/10万,男2.86/10万,女1.58/10万。按1985~1989、1990~1994、1995~1999、2000~2004年4个时期分析,胰腺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2004年胰腺癌死亡率比1985~1989年上升了100.59%,标化死亡率上升了45.56%。胰腺癌死亡率与肝癌死亡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没有相关关系。结论农村居民胰腺癌发病率上升速度很快,除了人口老化原因外,未知的致病因素在起作用。肝炎病毒可能与胰腺癌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