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美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27-128
目的: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助产士防护风险的能力。方法:对屏南县重点医院从事助产工作的助产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分析在助产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风险的种类及方式。结果:助产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较多,防护意识差,防护措施欠缺。结论: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能降低助产士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方法: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规范操作流程,强制要求助产士执行各项正规护理操作及制度。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不同职称、不同工龄的助产士都被针头、刀片、锐气损伤和羊水、血液污染过。结论:提高助产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各种防护措施,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要求严格能提高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危险意识。  相似文献   

3.
助产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体液等,并存在各种压力,使得本专业的职业危险增大,应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内镜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开设内镜室对软镜进行了集中管理,有电子胃镜.结肠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鼻咽镜.胆道镜。我院作为三级甲等的综合性医院,每年仅内镜诊疗操作就达一万多例,同时临床分科细,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科室多,内镜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而  相似文献   

5.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助产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有可能因锐器伤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暴露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随访检测、风险评价等,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提供科学判断和依据。加强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产房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在待产和接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现将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职业危险因素1.1接触病人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呕吐物、大小便等:目前相当一部分孕产妇不重视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而不愿做化验检查,  相似文献   

8.
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临床工作中.采血护士无时无刻不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之下,难免有很多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如果不严格遵守医疗常规,不注重个体防护,采血护士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危害.因此,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受到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等沾染,出现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形。旨在明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含义,并提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如加强医护人员的艾滋病防护知识培训,呼吁相关部门立法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纳入工伤范畴,以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等。  相似文献   

10.
职业暴露导致医护人员自身感染的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工作中,所以护士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了解职业暴露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自身健康。1.1生物性因素:主要是细菌、病毒的危害。护士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较多,如吸痰、采血、静脉留置针、留置胃管、导尿、灌肠等操作时均有可能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感染。医护人员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表明,艾滋病最先发现于美国,自80年代初流行到现在,全球累计约为33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生活在我们中间,并正在以每天16600个新感染者的速度递增.中国目前约有70万感染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源性传染疾病的增多,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机会随之增加,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国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Mishal等采用前瞻性研究医务人员暴露与病人血液和体液的分析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及常见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对165例住院精神病人采用回顾性调差进行分析.结果:165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的意外事件中自杀24例,采取的是方式有自缢,跳楼以及服药等;自伤15例,方式有利用利器割伤、烟头烫伤、咬伤、碰头等;冲动伤人65例,采取的方式有拳击、脚踢等;毁物21例;外走10例;坠床15例;噎食3例;骨折3例;烫伤4例;吞食异物5例.结论: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病人的精神症状、环境因素、护理缺陷、药物的副作用及治疗手段及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分析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从医源性感染、化学、物理、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提出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措施,以保护产房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助产士的危害来源主要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四类。根据危害的不同可将预防策略分为加强助产士职业安全教育、法律教育以及心理素质培训等方面,从而保证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暴露危险,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从而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正>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多是由于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近年来,我院在职业暴露与防护方面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1职业暴露的损伤因素[1]1.1生物因素:包括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如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2]。护士大多工作在病房,由于病房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病原微生物易通过口鼻腔致呼吸道感染。1.2化学性因素:⑴护理工作中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可在消毒液的配置、使用过程中发生,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管理,提高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灭菌区是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引起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为工作初心大意,防护知识缺乏,不注意自我保护等。结论: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急诊护理人员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对职业暴露的强化教育和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置,医疗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和重视个人标准预防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