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隐脑患者给予AMB静脉滴注,部分患者加以AMB鞘内注射,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72.7%,不良反应种类多且较严重。【结论】AMB对于隐脑疗效显著,虽然副作用明显,但仍可作为治疗隐脑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为的护理及配合问题。对3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采用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同时合用抗真菌药物静脉治疗,患全部治愈,未留后遗症。提示: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值得推荐的治疗措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笔者单位在过去5年中共收治1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其中的8例在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进行鞘内注射AMB,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8±17)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和诊断、误诊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以中青年多见.46%患者既往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肺部真菌病、肾病综合征等疾患.误诊率达52.9%,主要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以二性霉素B(AMB)联用氟康唑(FLU)为主.[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关键.AMB联合FLU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隐脑 )是一种难治性的中枢神经感染 ,若未及时诊治 ,其预后凶险。目前国内外首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困扰其临床应用[1,2 ] 。我院对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30例隐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AMB联合氟康唑及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探讨护理上早期预防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的隐脑 30例均符合隐脑入选标准[3 ] :在脑膜炎的基础上 ,腰穿放脑脊液直接检查到新生隐球菌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0 .…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疾病,其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1,2]。临床上目前尚未有根治的方法,两性霉素B(AMB)是迄今药效最强的抗真菌药物,但其毒副作用多且严重,患者很难耐受整个治疗过程,影响治疗效果[3]。两性霉素B是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用药,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多[4]。本研究旨在观察该药物在治疗新型脑膜炎过程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感染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不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且在非免疫缺陷的正常人群中也时有发病[1] 。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并且鉴定为新生隐球菌一直作为其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脑脊液真菌培养的结果对于疗程的选择也具有决定意义[1,2 ] 。但是,由于体外真菌培养的局限性,脑脊液培养可能存在假阴性。为此,我们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脑脊液真菌培养与动物接种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发现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起始阶段,确实存在培养的假阴性。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5例患者均为脑脊液真菌墨…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1].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部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者或难以行腰穿检查者,采用了腰椎椎管置管术治疗,并针对该项治疗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由Cryptococcus sp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是HIV相关的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约100万HIV/AIDS相关的隐球菌脑膜炎例,造成约60万人死亡[1]。尽管进行HAAT治疗以及重症监护,AIDS合并隐脑的3个月内病死率仍20%~30%,未获得特异治疗的  相似文献   

10.
杨慧  王利 《天津护理》2020,28(4):439
总结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持续颅内高压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护理。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程长,腰大池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且引流管管路长,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密切观察患者脑脊液引流情况,做好持续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预防穿刺点感染,严防并发症,做好鞘内注射护理,以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少珍 《当代护士》2014,(10):34-35
总结了结核性脑膜炎结合鞘内注射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鞘内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的护理以及脑疝、胃肠道反应、穿刺部位感染、类赫氏反应、药物毒副反应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为结核性脑膜炎结合鞘内注射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庐山霉素是华北制药厂于1974年试制成功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可作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必要时可作脑室内注射。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从1~5mg/日开始,逐渐增至治疗用量1m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4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确诊。22例(47.83%)合并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治愈9例、好转18例、6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结论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之一,在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中出现发热、头痛等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行腰穿,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涂片找隐球菌,及时明确诊断,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能缩短脑脊液隐球菌转阴时间,以提高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魏娜  刘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6):3606-3607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颅内持续性高压而导致频发脑疝,是本病最为严重的症状,故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给予颅内压的监测是治疗与护理的关键,尤其应用有创颅内压动态监测,它可及时准确地反映每个瞬间颅内压的变化,并可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1].但临床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在神经内科的疾病中应用较少见,因此我们将2006年5月收治的1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通过颅内压的动态监测,早期及时纠正并预防了脑疝的发生,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钟成丽 《全科护理》2013,(24):2256-2256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护理的讨论。[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2例行Om-maya囊植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护理,4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治愈,7例病人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例病人转院治疗。[结论]有效、科学、规范化的护理,使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同时有效地缓解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6.
朱元杰  温海  徐红  黄欣  赵瑾 《检验医学》2004,19(5):469-470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感染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不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且在非免疫缺陷的正常人群中也时有发病。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并且鉴定为新生隐球菌一直作为其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脑脊液真菌培养的结果对于疗程的选择也具有决定意义。但是,由于体外真菌培养的局限性,脑脊液培养可能存在假阴性。为此,我们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脑脊液真菌培养与动物接种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发现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起始阶段,确实存在培养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最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初次脑脊液镜检确诊仅7例,需反复腰穿取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1例。未经抗真菌治疗4例均死亡,抗真菌治疗14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4例。其中二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4例、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二性霉素B鞘内及静脉同时给药联合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住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81.9%),脑膜刺激征为主(84.7%),全部合并有概率性感染(100%),免疫功能低表现为CD4+<50 cell/μL(83.3%)。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37.5%),反复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疗效。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22例隐脑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按护理疗效评估标准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22例患者在应用AMB中有21例发生不良反应,但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针对AMB在长程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防治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该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及皮肤破损处进入血液循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伴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甚至抽搐、昏迷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常于数日内死亡。我科采取了二性霉素B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