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功能成像 (fu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它突破了既往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角度对脑实施研究的状态,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 [1]。 1 MR脑功能成像原理 MR脑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 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时,脑功能区皮层流过的血流量增加,而细胞耗氧增加量并不明显,二…  相似文献   

2.
董莘 《现代康复》2001,5(4):108-108
  相似文献   

3.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一种,fMRI是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完全无创的条件下对人脑进行功能分析,一次成像可同时获得解剖与功能影像,而且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尽管fMRI技术和方法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对听觉障碍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患者康复程度的评估,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的一种,fMRI是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完全无创的条件下对人脑进行功能分析,一次成像可同时获得解剖与功能影像,而且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尽管fMRI技术和方法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对听觉障碍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患者康复程度的评估,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 ,脑神经科学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 (positionemissitiontomogra phy,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 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fMRI为临床MR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近年来很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将fMRI相关研究及新进展综述如下。1 fMRI发展史回顾美国学者Ogawa[1] 在 1990年首先发现血液中的脱氧…  相似文献   

6.
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人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关键技术的进展,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人脑功能研究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血氧水平依赖的小动物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条件、范围和研究方法,并简述小动物在发展非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尽管小动物脑磁共振成像研究受到麻醉等条件的限制,这项研究已经在神经科学及神经药理学范围作出了诸多贡献,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严重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涉及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障碍。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是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法检测脑实质血管内血氧浓度变化,以显示相应的脑功能区。孤独症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力、运动、语言和面部识别等方面,发现孤独症患者的脑功能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部分区别。目前孤独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检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病例较少,脑功能实验设计较为简单。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脑功能磁共振检查将会对孤独症的脑功能异常做出综合评价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研究通常可分为确定实验系统、制定刺激(激发)方案(paradiam)、优化扫描序列、定位像扫描、BOLD(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加权像扫描、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受激脑活动区的可视化显示等步骤[1]。文献中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案很多[2,3]。本文介绍fMRI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我们所提出的可变门限统计分析法。1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法fMRI实验中,每一幅BOLD加权像都…  相似文献   

10.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近 10余年来在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不同的是 ,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是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的功能映射图 ,而不是人脑的解剖图像。它能够确定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大脑的哪些区域被激活。目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涉及到脑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如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药物滥用以及临床应用等。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刚刚开始。本文对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张琪  王滨 《磁共振成像》2018,(4):289-293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无创地研究活体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结合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大尺度的脑结构和功能网络,为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目前抑郁症患者的磁共振脑网络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对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生理指标。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模式也可作为敏感特征用于诊断相关脑疾病,因此本文将从抑郁症层面综述几个主要的磁共振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针刺合谷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引发脑内相关区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名健康右利手年轻被试进行右手合谷穴针刺,同时进行全脑fMRI,对脑内活动区域进行定位.结果针刺合谷时引起双侧感觉/运动区,额中回,颞上回前部,丘脑,额上内侧回,双侧小脑,双侧枕颞交界区,对侧岛叶,扣带回前部,中央后回上部以及同侧顶盖区激活,而降低的区域则分别表现在双侧颞极部,内颞叶区,额下内侧回,额叶眶部,双侧颞中回,双侧扣带回后部,枕叶,双侧中央前回中部,同侧中央前回上部.结论针刺合谷能够引发脑内相关区域的激活和降低,说明fMRI能够为针灸机制的探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属于一种原发性质头痛,发作时痛苦体验显著,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些年来,应用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针对偏头痛发病不同阶段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中国医大附属第二医院(110003)放射科王国庆医大附设卫校李福明要想获得适合诊断要求质量好的磁共振图像,必须依据机器的性能及诊断需求来选择扫描方法,否则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本文目的是为提高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质量,探讨适合于膝...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loodoxyge鄄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fMRI的历史背景及基本原理MR进行脑功能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注药对比法。Belliveau等[1]利用这种方法开创了MR研究脑功能的先河。他们对7名正常人在黑暗与光线两种刺激状态下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钆(Gd鄄DT…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及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已不仅局限于解剖定位,更多的是通过磁共振这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加深脑功能方面的研究,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就是90年代以来的一项新发展,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fMRI具有诸多优势,如无创伤性、无放射性、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多次重复操作等,因此,fMRI作为脑功能成像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18.
人脑是目前所知的最完善、最复杂的动态信息处理系统。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o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是一种新型的髙效的无辐射非介入性损伤的成像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研究[1]。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f MRI)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广泛应用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检查方法很多,脑电图(EEG)是常规检查方法之一。视神经及颞枕叶肿瘤,视觉诱发电位(VEP)可有阳性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助于脑干、小脑肿瘤诊断。常规MRI对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甚高,除显示含钙化病灶外,在其他各方面均明显优于CT。大多数学者认为MRI增强前后的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尤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包括MRI弥散成像、灌注成像、波谱分析、BOLD等,可提供更多磁共振相关参数,从细胞、分子水平对星形细胞瘤进行研究。笔者就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直肠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正常人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刺激时脑内局部活动。方法:11名正常人和26例IBS患者为对象。以不同气体容量扩张直肠获得fMRI图像,并和T1W解剖图像融合,进行脑内活动区的面积和信号强度分析。结果:大多数正常人和IBS患者的直肠刺激明显激活扣带回前皮层(ACC)、脑岛皮层(IC)、前额叶皮层(PFC)和丘脑(THAL)。在正常人中,注气量达90ml和120ml时,均以ACC中的活动Ⅸ面积最大;在不同的注气量时,绝大多是以PFC和ACC中的活动区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最大。在相同容积直肠刺激时,IBS患者脑内活动区比正常人组活跃;IBS患者组在疼痛性直肠扩张时脑内活动区以PFC最为明显。结论:正常人直肠刺激时,中枢兴奋区主要位于ACC和PFC;而IBS患者在疼痛性直肠扩张时以PFC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