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不少研究表明,对纯钛金属应用微弧氧化技术能有效提高其生物学活性及形态结构,从而有组织地促进植体‐骨结合的速率及强度[1]。本研究将对不同类型生物学性能的种植体进行体外实验,通过体外动物实验,了解种植体植入后对实验动物生物形态学、生物力学及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形象,旨在寻找促进骨整合形成种植体表面的结构,为种植体表面层膜材料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Branemark种植系统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遵循Branemark种植系统的操作原则,对489例患者采用延期或即刻植入的方法植入Branemark种植系统MarkⅡ或MarkⅢ种植体,3~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2周后行义齿修复。【结果】植入的639枚种植体中,总共失败25枚。经1~10年的床观察,累计成功率为96.1%,临床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采用Branemark种植系统的CeraOne单牙基台修复单个牙齿缺失,为单牙缺失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遵循种植外科的操作原则,选择种植体最佳的位置和方向,嘱咐病人定期复查,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Endopore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Endopore系统种植体行即刻种植 ,并对种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具有即刻种植适应症 18例患者行 2 6个人工牙种植体植入 ,牙槽窝较宽者加用人冻干脱钙骨植入或联合超薄钛膜覆盖 ,3~ 6个月后 ,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2 6个种植体植入后 ,伤口一期愈合 ,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 3~ 36月 ,未发现种植失败。【结论】即刻种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牙槽骨损伤 ,保证充分的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 ,软组织要充分松弛 ,伤口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4.
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目前已是修复牙体牙列缺失的理想方法 ,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按外科植入方式可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两种。延期种植是在拔牙后 3~ 6个月以上 ,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时植入种植体。即刻种植方式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时 ,将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创内 ,而无需等待拔牙创愈合。即刻种植方式近年研究较多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 ,只要掌握合适的适应证 ,采用适当的种植技术 ,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一样可以达到骨结合 ,其愈合过程与种植体的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植方式。1 …  相似文献   

5.
Endopore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应用Endopore 系统种植体行即刻种植,并对种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具有即刻种植适应症18例患行26个人工牙种植体植入,牙槽窝较宽加用人冻干脱钙骨植入或联合超薄钛膜覆盖,3-6个月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26个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3-36月,未发现种植失败。结论:即刻种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牙槽骨损伤,保证充分的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软组织要充分松驰,伤口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将酸蚀面螺纹状种植体和机械面螺纹状种植体各32颗分别植入16只雄性杂种狗的双侧胫骨中,在植入后4周、8周、12周、16周对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计算接触长度分数比(CLF).[结果]在植入后4周、8周、12周,酸蚀面螺纹状种植体的CLF分别为26.4%、62.8%、75.3%,机械面螺纹状种植体的的CLF分别为17.3%、50.7%、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入后16周,两者的CLF分别为87.1%、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入早期,酸蚀面螺纹状种植体表面骨结合优于机械面螺纹状种植体.随植入时间的延长,两者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7.
章编号:1004-437X(1999)04-0375-03近二十多年来,种植义齿已经成为牙科中发展最快、最令人兴奋的一个分支。现代种植义齿的发展,始于1978年,这一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与哈佛大学在Bethesda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认真地讨论了种植义齿的和优点和并发症,第一次从专业的角度正面肯定了种植义齿。1982年,北美洲主要牙科院校的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专家教授们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临床牙科中的骨结合问题(Osseointe…  相似文献   

8.
对经羟磷灰石表面改性后的炭/炭复合牙种植材料组织相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的炭/炭复合材料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猪股骨3个月后,与骨组织结合良好,压出剪切强度达到6.7MPa,未发现材料引起骨髓组织的异常变化,与材料接触的肌组织中未见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纯钛种植体表面经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工艺处理后的成骨效能。【方法】将36枚(18枚纯钛种植体为对照组,18枚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为研究组)植入9只成年Beggle犬下颌骨内,使种植体在无负荷的条件下愈合。采用扫描电镜、顶出实验、光学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定量组织形态学评价等方法,对植入4周、8周和12周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界面特点进行观察测量和评估,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种植体都产生骨结合,但扫描电镜和光学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微弧氧化组比纯钛对照组成骨更早,骨形成量更多;计算机定量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微弧氧化组12周的骨—种植体结合率是65.85%,高于纯钛对照组的7.37%;顶出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种植体结合力随时间逐渐升高,同组之间不同时间点的骨结合力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微弧氧化组的4周、8周和12周的骨结合力分别是71.4,147.2和266.3MPa,远远高于对照纯钛组的4.3,7.1和11.8MPa。【结论】纯钛种植体经微弧氧化工艺处理后可以提高其表面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微弧氧化处理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超亲水、多尺度有序结构的种植体表面。方法:经砂纸打磨的钛片先喷砂、硝酸/氢氟酸处理,再用盐酸/硫酸预酸蚀,最后用双氧水/硫酸处理获得多尺度有序结构的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接触角表征该表面的亲水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面物相;体外成骨前体细胞培养观察该表面对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种植体表面具有微纳复合结构;XRD图谱显示二次酸蚀处理前后,表面的成分无明显改变;但是,接触角则下降到0°。体外生物学评价表明:该表面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 h、3 h和72 h实验组每个钛片上细胞的DNA含量分别为(710±78)ng、(1 398±102)ng和(2 543±113)ng,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DNA含量分别为(605±79)ng、(1 045±125)ng和(2 138±97)ng,3个时间点实验组的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的ALP活性检测显示:实验组4 d、7 d和14 d对硝基酚生成速率分别为(0.09889±0.00417)nmol/(ng.h)、(0.15008±0.00406)nmol/(ng.h)和(0.27862±0.00305)nmol/(ng.h),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分别为(0.07862±0.00406)nmol/(ng.h)、(0.12256±0.00399)nmol/(ng.h)和(0.22641±0.0142)nmol/(ng.h),3个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4天培养液中骨钙素(OC)含量分别为(975±110)ng/mg和(545±69)n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一种超亲水的微纳复合结构表面,该表面能进一步促进成骨前体细胞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颌面外科行种植修复的病例,比较早期失败组和未失败组在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植入部位、是否埋入愈合以及使用骨替代物的区别,记录早期失败病例的发现时间、治疗方法和预后。统计学方法为χ 2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结果: 早期失败组和未失败组在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年龄≥40岁者早期失败率(1.0%)明显高于年龄<40岁者(0.4%, P=0.033);吸烟者的早期失败率(1.3%)明显高于不吸烟者(0.3%, P<0.01);各个植入部位的早期失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同时进行植骨和安装愈合基台的早期失败率(1.1%)比非同时进行植骨和安装愈合基台的早期失败率(0.5%)高(P=0.039)。早期失败发生时间的中位数为30.5 d, 83.3%的种植体早期失败由医生发现。早期失败种植体均在发现失败时及时取出,其中26例再次种植修复,3例再次失败,其余23例顺利完成种植修复。结论: 种植体早期失败很可能发生在种植术后约1个月,与年龄≥40岁、吸烟、同时安装愈合基台和植入植骨材料等因素有关;大部分种植体早期失败是复查中发现的,失败病例再次种植的成功率可以预期。  相似文献   

13.
以纯钦或钛合金为主的钦基生物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制作以牙种植体、人工关节等为代表的外科修复、植人类医疗器械,但针对钛基人工牙种植体材料,从临床需求的角度,仍然存在需要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缩短临床骨整合时间、提高材料与骨组织整合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因此,对材料表面的改性研究,特别是以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为代表的生物改性修饰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解改性后的钦基生物材料表面结构与BMP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关系,本文着重对BMP的结构与功能、钛基材料表面BMP的固定方法、蛋白固定效率和活性检测评价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人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人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电火花蚀刻技术加工非贵金属制作种植体支持烤瓷桥行种植修复,探索应用电火花蚀刻技术在种植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和技术指标。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应用电火花蚀刻机,为12例患者提供电火花蚀刻技术加工制作非贵金属基底烤瓷桥完成种植修复,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共计52颗种植体,92个修复单位。应用的种植系统有Nobel Biocare公司的Nobel Replace系统、Camlog公司的Camlog系统、Densply公司的Ankylos系统。灌注含导电连线的模型为工作模型,导电连线一端连接固定有种植体基台的代型,另一端连接修复体的金属基底桥架。在电火花蚀刻过程中,使其一端作为工具电极,另一端作为工件电极分别接脉冲电源,通过电火花蚀刻机的预定程序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产生火花放电,去除掉金属间突出的部分。结果:金属桥架与基台间所沉降的间隙最小值为0.21 mm,为两颗种植体支持修复的2单位连冠;最大值为2.59 mm,为本研究初期6颗种植体支持修复的11单位烤瓷桥;平均沉降的间隙为0.68 mm。使用电火花蚀刻技术后,金属基底桥架就位顺利,与基台之间被动就位稳定,边缘密合。结论:采用电火花蚀刻加工方法制作种植体支持的非贵金属烤瓷桥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小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修复体的加工精度,近期效果好,但因观察时间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与口腔粘膜界面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与口腔粘膜上皮界面的愈合情况,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可以形成良好的上皮屏障结构。方法:拔除Beagle狗双侧下颌前磨牙,愈合3个月后,植入二段式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分别于植入后15d、2个月及负荷后2个月,取标本作HE染色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种植体周围结合上皮的情况。结果:植入后15d即可在种植体周围形成上皮袖口,结合上皮再增生活跃,界面层以半桥粒结合方式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的基质上。植入后2个月结合上皮增长,上皮较一致,为3-4层细胞。负荷后2个月结合上皮受炎症刺激后出现增生,形成上皮钉突。结论:口腔粘膜上皮可以与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形成生物性附着,并起到生物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牙种植体结合上皮形成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牙种植体结合上皮形成的组织学过程.方法:HE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eagle狗1、3、6、9、12、15、20、30 d共8个时间段的牙种植体结合上皮区.结果:种植术后第12 d在牙种植体周围结合上皮开始形成,PCNA呈强阳性表达;第15 d上皮细胞增生趋于平稳,PCNA表达减弱;第20 d有类似天然牙的结合上皮细胞附着,PCNA维持低水平表达.结论:纯钛牙种植体周围能形成类似天然牙的结合上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下后牙区种植体植入深度对于种植体颈部边缘骨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的下牙列缺损患者46名(男20人,女26人),共111枚Ankylos种植体纳入研究;分别测量每个种植体植入时,以及修复完成并负重至少3年后的曲面断层片,评估种植体颈部边缘骨水平的变化及差异;观察时间为36~85个月,平均58.1个月。结果:植入种植体水平低于、平齐或高于骨面,边缘骨吸收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功能性负重后,植入于骨面以下的位点中有67.7%边缘骨稳定于肩台水平或之上,32.3%吸收于平台之下;植入平齐骨面的位点分别为19.7%和80.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植入水平低于牙槽嵴顶有利于维持种植体颈部边缘骨组织长期(3年以上)稳定于种植体肩台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对32枚折裂种植体的再治疗随访观察,拟提出一套基于种植体折裂位置与骨吸收形态的种植体折裂二元临床分型法,并依据此分型归纳总结种植体折裂的治疗决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1994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及第四门诊部就诊且由作者团队种植治疗后出现种植体折裂并接受再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长期随访,提出基于种植体折裂形态与骨吸收的二元临床分型法,并探讨基于种植体折裂新分型的治疗方案。结果: 回顾了5 481例患者(10 642枚种植体), 共发现27例患者(32枚种植体)折裂。在新分型体系下,种植体颈部垂直型折裂(F1,50.0%) 与种植体颈部水平型折裂(F2,40.6%) 多见,深部水平型折裂(F3,9.4%) 少见,植体周围骨缺损的3种类型(D1:无骨吸收或窄骨内袋;D2:四壁杯状骨缺损;D3:杯状骨缺损伴颊侧和/或舌侧骨缺损)则分布均匀。在种植体折裂二元分型体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F1D1型(31.3%)和F2D2型(25.0%), 其中F1与D1成显著正相关(r=0.592, P<0.001);F2与D2成显著正相关 (r=0.352, P=0.048); F1与D2成显著负相关 (r=-0.465, P=0.007)。种植体折裂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为植体取出+引导骨再生术+延期种植(65.6%);其次为植体取出+同期种植(18.8%)。F1D1分型与植体取出+同期种植的治疗策略显著相关(r=0.367, P=0.039)。结论: 种植体折裂二元新分型法可以较好适应临床应用,并能为种植体折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种植牙骨整合及良好的功能依赖于颌骨局部健康的骨质和足够的骨量.目前,数字化影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以及双能X线吸收法等骨密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对牙种植局部颌骨的量和质进行精确的评估,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及种植部位,了解骨的即刻负荷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外科种植方案,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提高种植体的负荷能力,监测种植体周围骨质量的变化,对种植牙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