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26年Siebold首次报告1例2个月的早产婴儿患胃、十二指肠溃疡,当时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Sultz在16年内调查了10万儿童,发病率:1946~1953年为0.9%,1954~1961年为3.6%,有显著增加。作者报告了兵库儿童医院1971~1979年间的44例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了讨论。检查对象及诊断方法:在诉有腹部不适的患儿中作胃肠钡餐造影,可以见到胃及十二指肠有龛影,或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有的虽无龛影发现,但疤痕收缩变形却很严重。经X线检查发现有溃疡征象的共41例,另3例是胃肠穿孔经急诊手术证实。溃疡发生的部位:44例中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粘膜下Brunner 腺具有分泌碱性粘稠液体的能力,因此而能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袭。因此认为,Brunner 腺是十二指肠粘膜防御因子之一。可以设想,胃酸分泌亢进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可发生Brunner 腺某些形态和功能变化,为此,作者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测定了Brunner 腺厚度,以研究Bru-nner 腺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作者收集因穿孔、出血、狭窄而施行外科切除的75例十二指肠溃疡标本。以溃疡病变为中心沿十二指肠纵轴方向切开,标本经百腊包埋,制成4~6μm 组织切片,进行HE 和PAS 染色。然后用眼状测微计测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术后腹腔出血,主张急诊手术止血,但预后极为不良。最近,利用血管造影技术后,经皮插管止血疗法逐渐盛行。作者对11例术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腹腔内出血患者,施行了经皮插管出血动脉栓塞术(TAE),成功地控制了出血。对象:年龄39~78岁,平均63岁。男8例,女3例。其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例,结肠切除术后3例,全胃切除术后2例,子宫全切术后1例。手术后出血时间2~30天,平均20天,除子宫全切1例外,余均伴有感染。方法:先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后,把导管尖端插至血管出血部位处,超选择性施行TAE。栓塞剂有金属线圈、明胶海绵碎片。结果:11例共施行TAE15次,止血均获成功,循环功能改善。其中2例初次经导管注射加压素,但止血失败,后改用TAE,出血即刻停止。施行TAE后48小时,栓塞之血管无一再出血,有3例因其他“血管再  相似文献   

4.
前言对于消化道出血,必须进行迅速处理。消化道出血多数是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为代表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急性大量出血。特别是近年来,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积极地利用内窥镜,以确定出血部位并止血。对于出血病例是否施行手术,可参照长尾等提出的出血程度判断标准。据此,对于轻症病例,没有紧急止血的必要,一般不需急症处理。另外,把引起休克症状的作为大量出血病例,把通过快速输血400~1000ml 而使循环状态稳定的作为中度出血;把快速输  相似文献   

5.
一、急性胃粘胰病的定义及概念急性胃粘膜病(AGML)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呕吐、呕血及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根据急诊内镜检查分为急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糜烂、急性胃粘膜出血性糜烂和急性胃溃疡五种类型。从外科的观点来看,对手术、外伤和灼伤等为诱因的机体应激而产生的应激性胃溃疡,药物或精神刺激等其他诱因引起的急性出血性胃溃疡,施行各种药物疗法和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急性出血性胃溃疡手术病例的研究1.病例在1978~1988年的11年间,作者对30例急性出血性胃溃疡施行了手术,其中3例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年龄7~91岁(平均60.7岁),70岁  相似文献   

6.
出血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最高的合并症。作者采用内镜下纯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出血。方法为 :先用水冲洗以及用活检钳子或异物钳去除覆盖溃疡底部的凝血块 ,以看清出血点。在胃溃疡时 ,于露出血管周围选择数处 ,每处注射纯酒精 0 .2 ml。当局部注射针能顺利通过粘膜下组织注入血管时 ,血管则变成白色 ;如不变色 ,再追加 0 .2~ 0 .3ml左右的纯酒精 ,直接注入血管 ,直至血管变色。总给药量为 1~ 2 ml。在十二指肠溃疡时 ,需注意不要刺入过深 ,每处同样注射 0 .1~ 0 .2 ml,总给药量掌握在 1ml以内。对局部注射后针孔出血 ,可在外筒内收回…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明胶溶液(Gelatin solution),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此溶液由无抗原性的中性明胶精制粉末加入生理盐水制备,每 g 明胶加生理盐水20ml。本品局部注射对组织无损害。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987年4月~1990年10月间,以呕血和便血为主诉,接受紧急内镜检查的患者45例。其中,胃溃疡32例,吻合口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全部溃疡均有外露血管,喷射性出血3例,活动性出血16例,渗血19例,血块附着7例。在内镜直  相似文献   

8.
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及化莫替丁等H_2-受体阻滞剂,已广泛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给药途径均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本文报道以甲氰咪胍栓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治疗对象为上消化道出血14例,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例。平均年龄44.2(24~77)岁。男性13例,女性1例。按贫  相似文献   

9.
有关云南白药的文献非常少,笔者综合各种资料认为本药治疗范围相当广泛,如可用于咯血、吐血、妇科出血、眼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刀伤、跌打损伤、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笔者用云南白药治疗3例胃癌、2例白血病、3例红斑狼疮、1例骨髓炎。现将集中使用云南白药治疗的3例患者分别介绍如下: 病例1:37岁,男。两股骨粉碎性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1982年9月因交通事故造成两侧股骨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疗。于1983年开始持续发热,并发骨髓炎,尽管用大剂量抗生素,发热仍不退,并在腿部出现持续性钝痛,有时出现刺痛。先后曾做过三次手术并输血30多瓶。1983年4月转某大学医院,经各种治疗仍无好  相似文献   

10.
胃十二指肠出血常见于慢性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等。近年来内科主要采用内窥镜及H_2受体拮抗剂进行止血治疗。H_2受体拮抗剂止血机理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所以该药对应激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止血作用是有限的。作者对8例使用H_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患者,采用了胰泌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收到良好效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68岁,平均48.9岁。应激性溃疡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3例,慢性消化性溃疡1例。出血部位是胃出血6例,十二指肠出血2例。4例应激性溃疡患者出血量中等,其它  相似文献   

11.
1984年Dragsted和Camp报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因胃运动机能低下使胃内容物发生潴留,其发生率高达25%。从此施行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一定要同时进行幽门成形术之类的辅助性手术,这种原则一直保留到今天。然而在胸部食道癌的手术中,食道次全切除是最常用的术式,而通常胃又是进行食道重建时的首选脏器。进行这种手术同样要完全阻断胃的迷走神经支配,那么这时是否一定要并用幽门成形术。和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的情况不同,重建食道需要使胃经胸壁皮下、胸骨后或后纵隔成垂直方向向上方延伸,所以  相似文献   

12.
到1985年4月15日为止,作者对93例(120人次)15岁以下的小儿进行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93例患儿均有吐血、便血、贫血和腹痛等表现,但以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经内镜检查发现了出血部位,其中17例十二指肠溃疡有6例(35.3%),5例胃炎中有2例(40%),3例胃溃疡中有2例(66.7%),其他疾病2例,共12例。12例中,最年幼者是一6个月零6天体重5,400克的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13.
研究调查了是否由于对溃疡出血行保守治疗而使急诊手术减少以及保守治疗后长期及短期的预后效果。一、对象及方法对象为1971~1988年,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临床过程是第一个九年(1971~1979);第二个九年(1980~1988)。急诊内镜检查和急诊手术均指在出血后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14.
本病的原因很多,统计门静脉高压症923例中肝硬化者547例,约占60%。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则容易发生致命的大出血,全身血容量急剧减少。伴有肝功不良者则因出血而致进行性肝功衰竭,多合并有脾功亢进。因血液凝固障碍很难自然止血。本病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仅次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出血,据报道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6.4%~18.7%。其预后与肝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现以本病的治疗近况为中心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作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正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人胃溃疡患者的 90 %以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 70 %~ 80 %有Hp感染。有报道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 90 %、胃溃疡患者的约 50 %经胃粘膜活检证明有Hp感染。可见小儿的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判断有无Hp感染及是否需要除菌治疗。日本小儿Hp研究会倡导的小儿Hp除菌疗法指南( 1 997年制定 ,2 0 0 0年修定 )中规定 :利用含胃窦部的最少两处胃粘膜活检组织进行尿素酶试验、病…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十二指肠溃疡经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强效抑酸药物治疗,8周之内可有90%以上的溃疡获得治愈。但在此后不作维持治疗的情况下,于1年之后会有60%-90%出现复发,因而目前普遍推行长期的抗溃疡治疗。现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除菌治疗可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一组经双盲多中心协作研究(497例)的除菌治疗成功后1年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4%和6.8%。Miwa(2004)最近报告一组4940例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的复发率更低,胃溃疡为2.3%/年,十二指肠溃疡为1.6%/年,并指出胃溃疡复发例中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服用者、吸烟者和饮酒者为多,提示较之十二指肠溃疡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还有报道称对活动期(开放性)溃疡的治疗,采取联用Hp除菌的治疗方案可以提升溃疡治愈率,更有称单纯除菌治疗的胃溃疡治愈率与已往的抑酸药治疗效果无异,可见Hp除菌治疗的实用价值之大。  相似文献   

17.
1.消化性溃疡(PUD)的流行病学分析经年龄修正的死亡率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三十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死亡率,在男性、女性均有所下降。男性由22.9/10万降至2.0/10万;女性由8/10万降至1.0/10万。同样十二指溃疡的死亡率,男、女分别由1.9/10万降至0.5/10万和由0.7/10万降至0.2/10万。可以看出,男女性胃溃疡的死亡率总是高于十二指肠溃疡,且都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死亡率不总是代表疾病的实际情况,因为调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一、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状况作者于1962年以经常腹痛的学龄儿童70人为对象,进行了小儿胃内镜普查。发现7、8、9岁男孩有胃溃疡发生,这才开始注意小儿溃疡病。以后又致力于开发小儿用胃,十二指肠纤维内镜,1967年完成以后,对腹痛、出血(呕血、便血)以及呈贫血症状的小儿积极进行了内镜检查,指出小儿溃疡并非罕见,而且近年明显增加。但一般认为小儿内镜检查实在不易。近十几年来,人们注意到应激与溃疡发生关系密切,加之成人用纤维内镜管径越来越细,不少医生对小儿也积极施行了内镜检查。结果小儿溃疡决非罕见的认识急剧高涨起来。确诊小儿溃疡必须与急性胃粘膜病变相鉴别,因此积极进行内镜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消化道疾病1.食道疾病:随年龄而增加的食道疾病有食道裂孔疝及食道癌。(1)食道裂孔疝:本病占膈疝的80~90%,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其中70%为60岁以上者,以女性为多。虽然无症状者没有什么损害,但有时有食道炎、食道溃疡所致的出血,以及狭窄所致的食物通过障碍。(2)食道癌:食道癌的发病率为胃癌的1/10,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者,约60%的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吞咽困难为其主要症状,但多数出现于癌肿有一定程度进行性浸润之后,故与胃癌相比其发现率相当低,因而外科切除率亦很低,术后远期效果差,据报道5年生存率为22%,即使早期手术亦只有68%。  相似文献   

20.
1.世界现状1986年全世界施行心脏移植1415例,心肺移植40例。1967年以来心脏移植和心肺移植患者超过4600例。平均年龄41.68岁,从新生儿至66岁广泛施行。男性多,女性不超过15%。58%是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不超过37%,由于移植心脏排斥而再移植者46例,瓣膜疾病80例。瓣膜疾病多半发生肺血管病变,所以心脏移植的适应证较少,只不过占心脏移植的2%。由于免疫抑制疗法的进步,1年生存率达到76%。环孢素临床应用后,1980年移植后30天病死率大致是15%左右,1985年下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