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鼻饲后半卧位维持时间与误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长期卧床、持续留置胃管长达10个月以上的患者36例,分别采取鼻饲后维持半卧位30min和维持半卧位60min各观察5个月,比较两组半卧位维持时间内误吸的发生率。 结果 鼻饲后维持半卧位60min误吸的发生率16.7%明显低于维持半卧位30min的误吸发生率38.9%(P<0.05)。 结论 老年患者鼻饲后半卧位维持60min能很好的预防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叶秋兰 《护理学报》2010,17(15):38-4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对误吸、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吞咽障碍3-4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早期鼻饲组和对照组,早期鼻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经鼻胃管进食,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口进食,观察两组误吸、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鼻饲组误吸、吸人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28天早期鼻饲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能明显降低误吸和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迎伟 《护理与康复》2007,6(5):344-34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将428例脑卒中鼻饲患者用随机均衡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8例,每次鼻饲时床头抬高<30°,鼻饲后采取平卧位;观察组220例,每次鼻饲时根据病情将床头抬高30~90 °,呈半卧位或坐位,注入食物后保持原体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鼻饲时床头抬高30~90 °可减少食物反流、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干预组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用头架(头架用颈托改装而成)固定头部,并使头稍向健侧倾斜。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同时采用三角架固定头部,并使头稍向健侧倾斜可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半卧位鼻饲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半卧位鼻饲对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3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卧位(床头角度≥30°)鼻饲流质,对两种体位鼻饲后胃液、咽拭子和支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的放射活动计数。结果平卧位时有69.4%患者胃液、咽拭子和支气管分泌物检出同种细菌,而半卧位时仅30.6%;患者半卧位时支气管分泌物放射性计数明显低于平卧位时。结论长时间平卧位是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的潜在危险因素;半卧位是安全鼻饲的体位,可有效预防反流和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体位依从性对误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进食体位随意;观察组除执行常规护理外,进食时采用床头摇高角度固定三脚架、患者头架护理,保持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比较两组进食体位的依从性及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进食体位依从性高,误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进食体位的依从性,有利于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体位固定器用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体位固定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随意进食体位护理,观察组采用体位固定器保持床头抬高30°~45°固定进食体位护理,比较两组进食体位执行情况及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的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固定器固定进食体位,保持床头抬高30°~45°进食,可减少误吸发生,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社会、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鼻饲体位对食物返流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抬高床头15°,实验1组采取抬高床头30°,实验2组采取抬高床头45°,鼻饲后30min内保持原有体位,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操作,比较三组患者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发生食物返流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2组食物返流的发生比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鼻饲45°体位,可有效地降低食物返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莫沙比利结合鼻饲体位对昏迷患者反流误吸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ICU行肠内营养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相同肠内营养制剂,采用相同卧位、鼻饲速度,观察组将莫沙比利5mg加入营养液中。 结果 观察组鼻饲患者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莫沙必利结合鼻饲体位能有效减少昏迷患者反流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误吸的鼻饲流程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加强对长期留置胃管及鼻饲的管理。方法对老年病房20个病区200例住院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误吸的鼻饲管理流程,包括高危误吸评估、高危误吸标识醒目、对高危误吸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订住院患者应急预案等。结果实施预防误吸的鼻饲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误吸发生率由12.10%下降至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1,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由(85.7±1.27)升至(93.2±2.86)分(t=6.870,P〈0.01),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预防误吸的鼻饲流程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因素的发生,保证患者鼻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鼻饲管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研究组选用聚氨酯鼻饲管(PUR),32例为对照组选用普通硅胶鼻饲管.记录2组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PUR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堵管及鼻粘膜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通硅胶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鼻饲患者腹胀、腹泻、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氨酯鼻饲管减少了鼻粘膜损伤、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堵管等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左侧卧位下气管插管行内镜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360例均行内镜治疗,根据气管插管体位分为左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18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以左侧卧位和仰卧位置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记录2组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摆体位时间、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损伤和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左侧卧位组摆体位时间[(0.5±0.3)min]短于仰卧位组[(3.2±1.5)min](t=12.150,P=0.024),反流误吸发生率(1.7%)低于仰卧位组(8.3%)(χ2=14.210,P=0.016),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插管损伤发生率与仰卧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侧卧位下气管插管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患者,可降低反流误吸发生率,缩短摆体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喂食技巧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运动、理疗、针灸、吞咽训练等治疗及常规喂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喂食技巧,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喂食技巧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半卧位角度结合侧卧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预防误吸和压疮的效果,为临床实施体位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入选 46 例患者随机分为 45° 半卧位组和 30° 半卧位组(简称 45° 组和 30° 组),每组 23 例,两组分别给予 45°和 30° 半卧位结合 30° 左右侧卧位每 2h 交替,连续干预 7d 。 重复测量每日上午两种半卧位 2h 内的尾骶部温度和食指脉氧饱和度 4 次,观察两组干预期内的误吸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和压疮分期。 结果 两组尾骶部温度均随半卧位持续时间延长而增高( P<0.05 ),时间作用随分组不同而异( P<0.05 ), 45° 组温度高于 30° 组( P<0.05 ),两组压疮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脉氧饱和度也随半卧位持续时间延长而增高( P<0.05 ),时间作用与不同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误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两种半卧位结合 30° 斜侧卧位交替每 2h 1 次均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病情和所用的呼吸机、减压垫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进食体位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Nature、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进食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Cochrane手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1 0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进食时抬高床头30°~90°与抬高床头30°相比,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肺部感染、返流、腹胀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食时,抬高床头30°~90°可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肺部感染、返流、腹胀的发生率,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误吸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各指标均有所升高,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4种鼻饲方法对机械通气长期肠内营养老年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对25例机械通气长期肠内营养老年患者分别采用4种鼻饲方法:①方法1:半坐卧位,置管长度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延长10cm,推注速度为15mL/min;②方法2:仰卧位,置管长度和推注速度同方法1;③方法3:置管长度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卧位和推注速度同方法1;④方法4:卧位和置管长度同方法1,推注速度为25mL/min。观察采用4种方法患者误吸发生情况。结果采用4种鼻饲方法患者发生误吸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方法 1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饲时抬高床头,推注以10~15mL/min的速度喂食,置管的长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预防机械通气长期肠内营养老年患者误吸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程艳爽  王建荣  马燕兰 《护理研究》2006,20(22):1992-1995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创伤后昏迷病人鼻饲后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鼻饲含放射性锝的匀浆液,收集鼻饲后1h、2h、3h、4h及5h病人口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测定其中的放射性计数。[结果]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3h,不同卧位鼻饲后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1h、2h,病人口咽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2h,病人支气管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头抬高30度或45度、左侧卧位及鼻饲速度为10mL/min时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较少,而不同鼻饲量对口咽反流及误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程艳爽  王建荣  马燕兰 《护理研究》2006,20(8):1992-1995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创伤后昏迷病人鼻饲后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鼻饲含放射性锝的匀浆液,收集鼻饲后1h、2h、3h、4h及5h病人口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测定其中的放射性计数。[结果]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3h,不同卧位鼻饲后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1h、2h,病人口咽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2h,病人支气管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头抬高30度或45度、左侧卧位及鼻饲速度为10mL/min时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较少,而不同鼻饲量对口咽反流及误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且病变局限于单侧大脑或脑干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部位分为3组,其中单侧脑干病变29例(纳入单侧脑干组),左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37例(纳入左侧半球组),右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26例(纳入右侧半球组)。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口腔运送、吞咽启动、残留、渗漏、误吸、咳嗽反射及环咽肌开放等指标结果。 结果 3组患者在口腔运送(χ2=0.712,P=0.918)、吞咽启动(χ2=1.564,P=0.458)、渗漏(χ2=5.615,P=0.060)、咳嗽反射(χ2=5.882,P=0.053)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会厌谷、梨状窦残留(χ2=6.508,P=0.011)和误吸(χ2=7.803,P=0.005)方面与左侧半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环咽肌开放方面与左侧半球组及右侧半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9.555和24.630,均P<0.05)。 结论 单侧脑干较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更容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残留、误吸及环咽肌开放异常等方面,两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特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