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确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星形细胞瘤行S-P免疫组化染色,比较星形细胞瘤中PCNA标记指数(LI)。结果:27例Ⅰ、Ⅱ级病例中PCNALI为8.3%,40例Ⅲ、Ⅳ级病例中PCNALI为19.3%,存在显著性差异。45例随访病人中生存期>2年者平均PCNALI为6.5%,生存期<2年者平均PCNALI为21.3%,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PCNALI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人脑星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PCNA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作了分析,取10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强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p16与PCNA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p16与增殖性细胞核抗原蛋白在各级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及与胶质病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胶质瘤手术标本中p16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星形细胞瘤的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3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按照Daumas Duport方法,本组病例Ⅱ级星形细胞瘤14例,Ⅲ级14例,Ⅳ级25例;它们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分别为2.99%,9.73%和38.06%。结果表明:PCNA标记指数随着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大,而且小细胞增殖区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瘤细胞区。PCNA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此项研究可用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判断病人的预后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NCAMmRNA及其蛋白(CD56)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1,2级中NCAM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3,4级,核酸与蛋白水平的检测结论一致。结论:NCAM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NCAM的高表达可与星形细胞瘤的侵袭转有关,并有可能成为星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蛋白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中P53蛋白及PCNA进行检测。结果:在39例胶质瘤中13例观察到了P53蛋白表达。P53蛋白阳性表达在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分别为187%、454%和71%。P53蛋白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密切相关。结论:P53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和增殖活性相关。在常规石蜡包埋标本中,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肿瘤抑制基因p53、p16缺失、变异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1例脑胶质瘤的原发肿瘤标本行p53、p16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LSAB法。结果:星形细胞瘤Ⅰ级17例中,p1610例表达30%以下,7例不表达,p534例表达30%以下,13例不表达;星形细胞瘤Ⅱ级9例中,p161例表达30%以下,8例不表达,p533例表达30%以下,1例表达30%~60%,5例不表达;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p16均不表达,p531例表达30%以下,1例表达30%~60%;星形细胞瘤Ⅳ级3例,p16均不表达,p53表达均在30%~60%。结论:p53失活主要见于恶性胶质瘤和恶性发展中的胶质瘤,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p53蛋白失活越严重。偏良性的胶质瘤p53呈轻度阳性表达时,提示肿瘤可能处于早期恶性变过程中。p16缺失主要见于星形细胞瘤Ⅱ、Ⅲ、Ⅳ级等恶性胶质瘤。  相似文献   

8.
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探讨PCNA-LI、AgNOR计数与肿瘤恶性程度和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染色测定50例脑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和AgNOR计数。结果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分别为28.6±13.75%,45.75±22.14%,64.38±19.17%和83.70±6.99%,各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别;AgNOR计数分别为141.52±20.69,158.44±28.00,187.38±27.71,225.2±36.53,Ⅰ~Ⅱ级与Ⅲ级、Ⅳ级及Ⅲ级与Ⅳ级相比均有显著差别。结论PCNA-LI是评估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AgNOR染色简便、快速,AgNOR计数大于200,显示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脑星形细胞瘤p53基因突变及表达夏春林杜子威黄强刘振延我们在对星形细胞瘤(ASA)细胞谱系分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人脑不同谱系ASAp53基因突变及表达,以探讨ASA发...  相似文献   

10.
星形细胞瘤谱系分型与肿瘤增殖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星形细胞瘤谱系分型与肿瘤增殖水平的关系夏春林杜子威黄强刘振延我们在对人脑星形细胞瘤(ASA)进行A2B5谱系分型的基础上,将反映增殖水平的指标对不同谱系ASA作比较研究,以探讨人脑胶质瘤新的分类方法,比较全面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一、材料和方法1.组织...  相似文献   

11.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P16基因改变与脑胶质瘤生物学特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16基因改变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标本和7例正常脑组织p16基因改变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p16基因缺失和突变22例(53.7%),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23例(56.10%)、27例(65.85%),三者改变非一对一关系。p16基因改变和PCNA指数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级别增高呈上升趋势(P〈0.05)。P  相似文献   

13.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成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Ⅱ级.肿瘤通常位于额颢叶、脑干,主要发生于成人,以细胞高分化为特点,临床多以癫癎起病.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以手部小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病例,CT、MRI检杳发现脑占位病灶,经手术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本文对本例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以往的文献对肿瘤引起的顶叶性肌萎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卢华莉  胡安琦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6):382-383,F003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4例脑星形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CNA标记指数阳性率对照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gNOR平均计数及类型与组织学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gNOR,PCNA检测均能反映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可做为评价估星形细胞瘤增殖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GCT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与定位分布。结果p~(53)和PCNA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单核基质细胞核上,少数多核巨细胞呈阳性反应,多数多核巨细胞呈阴性反应。p~(53)在GCTⅢ级中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I,Ⅱ级(P<0,05)。PCNA的阳性分级和p~(53)表达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53)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评估GCT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人脑胶质瘤金属硫蛋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MT)在人脑各级胶质瘤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胶质瘤手术标本中金属硫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T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的关系及其与PCNA相关性,结果 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MT和PCNA的表达率逐渐升高,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38.0%,Ⅱ级46.7%,Ⅲ级66.7%,Ⅳ级75.0%,低恶性度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磁共振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术前肿瘤血管形成的在体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术前进行MRI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其中Ⅰ~Ⅱ级(低分级)26例,Ⅲ~Ⅳ级(高分级)8例。运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技术行MR灌注成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4例人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微血管,测量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肿瘤血管生成。结果:34例星形细胞瘤最大rCBV与其对应的VEGF表达水平和对应的MVD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01;r=0.625,P<0.001);高分级星形细胞瘤最大rCBV、VEGF表达和MVD显著高于低分级星形细胞瘤(t=3.0,7.08,3.37;P=0.017,0.01,0.011)。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术前活体研究星形细胞瘤的肿瘤血管形成及评价肿瘤的良恶性和预后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bcl-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47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53、bcl-2基因蛋白检测.结果47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7.4%(27/46),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水平高于星行细胞瘤,而bcl-2蛋白阳性水平则是星行细胞瘤高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论p53、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53,bcl-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47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53,bcl-2基因蛋白检测。结果:47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7.4%(27/46),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水平高于星行细胞瘤,而bcl-2蛋白阳性水平则是星行细胞瘤高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论:p53,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G1 →S调控点中细胞周期数D1(cyclinD1)、p16及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 pRB)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情况 ,分析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方法 :37例人脑胶质瘤标本按WHO分类标准 ( 1990 )分为 :星形细胞瘤 2 5例 (纤维型 7例 ,原浆型 6例 ,间变型 12例 ) ,胶质母细胞瘤 12例 (包括GBM 4例 )。正常对照脑组织 10例。cyclinD1 、p16、pRB和Ki 6 7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凋亡细胞通过TUNEL进行检测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评估分别用Ki 6 7LI和凋亡指数 (AI)。结果 :三种因子在胶质瘤中都存在着异常 ,其中cyclinD1表现为过度表达 ( 2 9 37,78.4%) ,p16、pRB表现为缺失 ( 2 1 37,5 6 .8%和 13 37,35 .1%) ,且都与肿瘤分型有关 ,在恶性肿瘤中更加明显 ;pRB路径的异常在胶质瘤中更为频发 ,与肿瘤恶化有关 ;pRB路径异常时 ,Ki 6 7LI和AI均明显增高 ;在星形细胞的肿瘤中 ,凋亡发生比较少见 (星形细胞瘤 :0 .0 10± 0 .0 0 2 ;胶质母细胞瘤 :0 .0 5 7± 0 .0 16 ) ,与肿瘤分型有关。结论 :cyclinD1 p16 pRB路径的异常与胶质瘤的发生和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