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勇 《贵州医药》2009,33(6):529-5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etomy,LC)现已广泛开展。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公认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术式。LC手术的关键在于胆囊三角的解剖。其中亚急性胆囊炎的病例因胆囊解剖层次不清,手术难度大。我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共行亚急性胆囊炎LC75例,疗效满意。现就术中胆囊三角的解剖技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术中所使用的修补材料以及手术者的技巧是修补术成功的重要因数,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结论:修补术应特别强调材料选择得当;塑形合理,解剖复位;注意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努力提高基层医生的手术技巧及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方法 对我院1999年至2009 年行开腹胆囊切除术613 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出现各种并发症原因: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疏忽大意、局部解剖不清、技巧欠熟练、止血不当、麻醉不满意、切口不当以及先天解剖异常等.结论 减少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措施有:思想重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解剖清楚、操作仔细、不盲目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遵从操作规则及个体化处理;术后及时查房,认真分析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葛生浩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528-2529
目的:探讨成年人复杂跟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56例成年人复杂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手术技巧和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获4~18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恢复了跟骨的解剖形态,X线片示跟骨形态恢复良好,关节面平整,骨折骨性愈合。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缘坏死1例、切口延期愈合5例,腓肠皮神经损伤1例、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深部感染及钢板外露等情况。根据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跟骨术后功能,评定结果为优33例、良15例,可8例、优良率为85.7%。结论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成年人复杂跟骨骨折的好方法,恰当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时机选择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毕Ⅱ式胃肠吻合少见机械梗阻3例分析太原市人民医院(030001)马丁胃大部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胃癌和胃溃疡的主要手术方法,由于手术时机选择不当,病人身体耐受情况,病人体内脏器的解剖变异及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及操作熟练程度,均可导致胃大部切除病人术后出现近...  相似文献   

6.
张勇  李昌武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88-188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320例单侧唇裂患者的整复手术,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设计,避免患侧鼻底下的切口,使患侧人中脊切口线重建后形成双侧对称结构。手术重点是考虑了患者的术前矫形、白唇、红唇、鼻畸形、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等的修复方法和技巧。结果:术后320例无1例感染,出血,复裂。结论:改良的Millard唇裂整复术,进行个体化设计,使患者术后整个上唇解剖标志自然、协调,人中凹存在,瘢痕减少,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经腹胆囊切除8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64-1164
目的:探讨经腹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总结1995-2004年8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就其术中情况运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治愈,无胆管损伤。结论:熟悉胆管解剖与病理特点。使用适当手术方式,可避免胆管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2例LC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胆漏5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的手术技巧,规范的操作,熟悉胆囊管和血管的解剖及变异,及时果断的中转开腹等,可以有效的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33例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疼痛立即消失为81.8%,疼痛减轻为12.1%,术后复发率为6.1%。结论:三叉神经的脱髓鞘改变是导致疼痛的原因;MRI能为手术提供详细的神经血管解剖;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是疗效明确,术后复发率较低的手术方式;解剖熟悉,操作熟练及手术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耿树安 《天津医药》2005,33(9):592-59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直肠的解剖、直肠癌病理认识的提高,手术技巧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器械设备的更新,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直肠癌外科治疗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根治性保肛手术逐渐成为首选的术式。而吻合口瘘则是保肛手术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预防以及对吻合口瘘的正确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收治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疝高位结扎和修补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不管采用什么术式,应用什么修补方法或材料,腹股沟疝术后总有复发的可能,且与术者手术技巧、解剖知识有关,复发率为1.2%~10%,一般为4%~5%。形成复发性腹股沟疝,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在处理上也有一定困难。形成疝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讨论复发疝的原因和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1200例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00例,中转开腹14例,并发症7例。结论LC术的开展日益成熟,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正确认识胆囊三角的解剖,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局部解剖特点使用外侧L型手术切口,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等,治疗SandersⅢ、1V型跟骨骨折21例。结果本研究共发生皮缘坏死3例,继发感染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施用、术后有效引流等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隆乳术是目前广泛被整形科医生及妇女们接受的一项美容手术,特别是对先天性乳房发育不全或哺乳后乳房萎缩扁平者,通过手术后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近年来隆乳方法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有全面系统的掌握乳房解剖结构,准确,娴熟的操作技巧及必要的美容知识,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我科采用国产硅凝胶乳房假体腋窝横切口隆乳术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巨大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我院自1999~2004年136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全部手术成功,无一例手术死亡,无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出血,1例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结论熟悉解剖、操作细致是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对巨大甲状腺肿瘤采用保护解剖区域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后胆脂瘤残留、复发或流脓不止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技巧及干耳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二次乳突根治术的病例15例17耳。二次手术均在全麻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耳甲腔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全部病例均在2个月内干耳。结论:熟悉中耳解剖,乳突轮廓化充分,病灶清除彻底,外耳道口足够大,重视术后处置能提高加快干耳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本组216例胆囊疾病中,应用腹腔镜技术顺行切除胆囊205例,逆行切除胆囊6例,中转开腹5例。结果 216例中211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31%,均治愈。术中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占1.39%。术后发生迷走胆管渗满2例,占0.93%。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者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正确解剖Calot三角,达到安全辨认结构,遇出血时不盲目止血;遇严重粘连或解剖关系不清时,尽量靠近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蕨指征,可避免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34例、次全切4例,面神经功能保留33例。结论:正确认识听神经瘤显微解剖和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有助于肿瘤全切和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术中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保护面神经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例罕见骨盆巨大肿瘤患者行骨盆肿瘤切除并骨盆重建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了解患者病情,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手术方式及配合技巧。结果术中经过顺利,未发生感染及术后并发症,患者住院12d,术后随防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肿瘤无复发、无转移。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双眼皮手术是美容外科手术中唯一需要展示动态和静态美的手术,从这个角度来讲,双眼皮手术也是美容手术中最难做的手术,对手术医生审美知识、应用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技巧以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