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左室重构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对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和一年分别测量心胸比率和左心室各项参数,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反搏组半年后心胸比率和左心室各项参数有显著下降(P<0.05),一年后部分参数差异更加显著(P<0.01);而对照组则在一年后才有显著差异(P<0.05);反搏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胸比率和左室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部分参数一年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体外反搏较一般常规治疗能更早更明显地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是196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首先提出的一种辅助衰竭心脏的装置,但由于其设计上的缺陷,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被临床淘汰。  相似文献   

3.
体外反搏中的血流分布与反搏方式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体外反搏对身体各部位的缺血性疾病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受现有实验条件及检测手段的限制,对反搏参数的对症设置缺乏理论依据。为此,我们运用心血管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对反搏过程中的血流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针对不同部位缺血性疾病的理想反搏控制参量。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现有临床数据相吻合,说明了模型的可信性,同时也表明运用这一模型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2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 对2 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 ,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 结果 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 ,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 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 ,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可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于不同狭窄程度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方法 建立 4 个不同狭窄程度的 0D/ 3D 耦合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反搏模式下的 EECP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脑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 其中,处于 4 ~ 7 Pa 范围的狭窄下游 TAWSS 均值、低 TAWSS 危险区域百分比、高狭窄支流量被认为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结果 对于 50% 、60% 、70% 、80% 狭窄,在反搏气囊放气时刻分别为心动周期内 0. 5、0. 6、0. 7、0. 7 s 的反搏模式下,血流动力学环境最优。 结论 对于 50% 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 0. 5 s 的反搏模式;对于 60% 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 0. 6 s 的反搏模式;对于 70% 、80% 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 0. 7 s 的反搏模式。 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应当适当延长加压时长。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对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EECP 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者引入并定义了两种可反映心脏能量供求情况的能量函数。并用这两种能量函数对二级和三级序贯式反搏从能量角度加以研究,着重考察了各级反搏气囊充气时间差和保压时间长度对能量供求情况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能量函数极大值的取得是在同一组反搏条件下,而且这组反搏条件恰是从血液动力学角度研究体外反搏时得到的最优反搏条件,即使综合指标Q_P(主动脉舒张压与收缩压之比)取得极大值的反搏条件。仿真结果还表明,从能量角度看三级序贯式反搏确实优于二级反搏。另外,经比较表明所报道的仿真结果与临床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9.
对体外反搏过程采用线性单弹性腔模型及其等效回路进行了讨论。利用连续方程解出了独立的人体总外周阻力R、顺应性C和不受气囊控制的部分外周阻力Ru。利用上述模型评估不同的气囊压力、充气开始时刻和充气维持时间对体外反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体外反搏下不同反搏压对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以寻求较佳的体外反搏作用机制,选用了3周龄雄性断乳乳猪四头,进行了慢性体外反搏实验。详细记录了各实验体在基础状态及不同反搏压的体外反搏状态下心动周期里颈动脉内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数据,包括压力、心电及血流量,进而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实验体颈动脉内壁面切应力(WSS)的动态分布。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体外反搏能明显提高心动周期内实验体颈动脉的血流灌注、WSS水平及舒张期压力水平;从提高心动周期的切应力水平出发,反搏压设定为0.03mPa~0.035mPa为佳。另外,体外反搏改变了心动周期里的血流脉动模式,认为血流模式的改变可能对心动周期内的WSS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反搏对失血性休克狗循环紊乱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彩色显微电视录像和微循环图象分析系统,观察体外反搏对重症失血性休克狗大循环和微循环的效应。结果查明,体外反搏使休克早期下降的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迅速回升。反搏后120分钟,休克时紊乱的球结膜微循环恢复到接近正常,半数动物存活3天以上。证明体外反搏可改善失血性休克循环功能,显著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h点均为上调,在24h、36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早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反搏对剪切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本研究从六条开胸犬实时测量颈主动脉、头臂干、胸主动脉等处的血流量,并计算出各处的剪切应力的变化。统计结果表明:体外反搏使剪切应力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及变化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即增加了血流和剪切应力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20例,反搏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反搏前管袢输入支管径缩小,血流流速较慢,加权积分值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经反搏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均有明显改善,与反搏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与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基本相吻合,认为可作为体外反搏治疗效果评价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电信号实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准确实时提取接受反搏治疗病人心电信号特征值方法,分析了其干扰噪声的形式,设计了数字滤波器对干扰进行抑制,研究了心电QRS波检测匹配模板,运用模板匹配技术完成QRS波检测,结合子波多尺度分析对心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完成匹配模板修正,完善了反搏治疗病人心电信号特征提取,将有利于保证体外反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对剪切应力脉动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血时不同压力对体内各处血管剪切应力脉动性的影响,本研究从六条开胸犬在四种压力情况下实时测量其头臂干、胸主动脉等处的血流量,并计算出各种剪切应力的变化。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压力作用下体外反搏使剪切应力脉动性的改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复制狗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用彩色显微电视录相装置和微循环多参数分析系统,观察体外反搏对失血性休克大循环与微循环效应。结果,体外反搏使休克时下降的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迅速回升。反搏后120分钟,休克时紊乱的球结膜微循环(口径、流速、流量)恢复到接近正常,半数动物存活3天以上。提示体外反搏可改善失血性休克循环功能。显著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血管对剪切应力各频率分量的影响。方法对17条开胸犬实时测节其正常情况下、缺血1h、缺血1h后反搏1h、反博2h以及正常情况时不同反搏压力下头臂干处的血流量,计算出此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最变化。结果体外反搏使头臂干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急性心肌缺血和体外反搏可以使剪切应力的各频率分量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反搏压力大于一定程度时休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变体内血管剪切应力的低频分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不同压力对体内各处血管剪切应力脉动性的影响 ,本研究从六条开胸犬在四种压力情况下实时测量其头臂干、胸主动脉等处的血流量 ,并计算出各处剪切应力的变化。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压力作用下体外反搏使剪切应力脉动性的改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 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 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 h点均为上调,在24 h、36 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控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