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行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6例锁骨下动脉显示不清,满意显像率占96.3%,有125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78.1%。另外,125例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110例,总发病率为88.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84例,总发病率67.2%。其中,右锁骨下动脉与颈动脉同时合并有粥样硬化斑块的69例,占55.2%。结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明显比颈动脉高,常规检查右锁骨下动脉能显著提高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现率,对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芳  黄德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88-1089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例,斑块检出率为72.9%,对照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斑块检出率为24.0%。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数为95处,对照组中斑块检出数为20处,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扁平斑和硬斑的检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组织学特征、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3.
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101例脑梗死患者63例颈总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4.2%;40例非脑梗死者6例颈总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医院门诊或体检中发现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表现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类型,以及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并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和非梗死侧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梗死侧斑块数量明显多于非梗死侧,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非梗死侧,脑梗死组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非梗死侧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脑梗死的高度预警信号,应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并观察其颈动脉的二维表现和多普勒血流的显像特征。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的增厚,呈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增厚,IMT均〉1.1mm,最厚的患者达到2.0mm,患者的内膜面可以观察到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的斑点及强回声点。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有29例,占37.18%;颈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有15例,占19.23%;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31例,占39.74%;颈总动脉主干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有3例,占3.8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时,不仅能够准确地确定病变位置,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疵块的性质,还能够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并且对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HDI 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的彩色超声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0.2%,颈动脉狭窄程度为50%~80%的发生率为8.8%(8/91)。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10.0%,未发现颈动脉狭窄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管腔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及时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及7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脑梗死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mm(42.68%)与对照组(27.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50.00%,及溃疡斑17.11%)检出率67.1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2.89%;对照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21.05%,及溃疡斑5.26%)检出率26.3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主干。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采取措施,增强斑块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4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80.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5.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60%,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25%,21%)(P〈0.001)。病例组软斑块检出率(48/84)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3/40)(P〈0.001)。病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软斑块与脑梗死发病有一定关系。纤维蛋白原可能在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OCSP分型,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9.1%,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为12.5%。部分及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TACI)组(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7.6%、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59.1%,高于后循环梗死(POCI)组(B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C组),P〈0.05。B组和C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PACI和TACI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卢萍  穆庆霞 《江苏医药》1999,25(1):24-25
为了解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关系,对48例年龄在60~86岁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79%和60%。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临床诊断的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均无显著性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病变程度也趋于加重。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作为人体浅表动脉,并连接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主要动脉,是最易累及的大血管。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主要原因之一。脑梗塞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84.88%,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93%。多数心梗患者(92.3%)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将超声广泛用于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测,特别是用于对颈动脉硬化研究,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性检查手段。能早期检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力  王世民 《中国医药》2006,1(10):586-58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在脑梗死患者中,按脉压差75mmHg为界分为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脉压差≥75mmHg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50%)与脉压差〈75mmH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脉压差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独立的重要预测因子,并与脑血管病变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动脉硬化的原因和治疗结果 ,总结出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降低脑梗死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斑块的部位、大小、数目,内中膜厚度,动脉狭窄程度等,并检验记录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和颈动脉斑块的改变情况。结果经临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不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缩小,其纤维蛋白原、血糖、舒张压、收缩压、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超声检查能安全、准确检测出动脉斑块,有助于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对其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性脑白质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随机对120例脑MRI检查确诊的老年性脑白质改变者(观察组)和100例脑MRI正常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特点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及Crouse积分。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7%,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占23·9%,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6·3%,Crouse积分534·9;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2·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占12·3%,Grouse积分259·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性脑白质改变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性脑白质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颈总动脉中下交界处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景亮 《河北医药》2009,31(9):1094-109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大中动脉系统的病变,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应用颈动脉穿刺输注药物,可达到溶栓降粘,改善脑微循环,保护和逆转半暗带,恢复脑功能的作用。疗效优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13例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旨在探讨颈总动脉中下交界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颈动脉局部穿刺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137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高(69.34%),在颈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77.9%),以软斑为主(41.1%),且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与梗死有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又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中老年人群体检中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二维及彩超观察638例中老年人体检患者颈动脉,对其中432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超声特点及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动脉硬化432例,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45例,双侧粥样斑块形成108例,左侧粥样斑块形成61例,右侧粥样斑块形成76例,据声像图表现分为四种类型斑块: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颈动脉狭窄患者19例。双侧病变占68.29%,单侧病变占31.71%。结论该项检查方便、无创、定位准确,检出率可达100%,颈动脉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它的病变出现往往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因而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无症状的早期病变,可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量首次血压、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占52.3%。颈动脉平均IMT与患者血压及Fg含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67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观察颈内、颈外动脉走行,内中膜厚度,了解斑块回声及内中膜厚度,测量相关参数。结果本组567例患者中,颈动脉无病变者308例(54.3%),有粥样硬化者259例(45.7%),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仅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或同时伴有粥样硬化患者125例(48.3%),形成颈动脉轻度狭窄者110例(42.5%),中度狭窄者17例(6.6%),重度狭窄者7例(2.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狭窄程度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实验组100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8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了解有无斑块及狭窄程度。结果:100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有56例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正常对照组80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18例,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