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梗塞后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心包组合电极记录心室晚电位(VLP),应用微机化标测系统记录心外膜等时激动图,研究心肌梗塞后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结果表明:梗塞区心肌除极延迟具频率依赖性,因此心室程序刺激可诱导室早和室速,晚电位标测呈V-VLP-V折返,等时激动图表现激动沿二功能阻滞孤分别作顺钟向、逆钟向传布,形成8字形折返环。二阻滞弧间心肌为延迟除极区,显示VLP。由此研究加深了室性心律失常折返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晚电位(VLP)是局部心室肌延迟除极所引起的电活动,它是心室肌损伤性碎裂电位在体表的反映,而延迟的电活动区域,易于发生折返激动,引起恶性的心律失常。目前对体表心室晚电位(VLPs)的预测价值的研究多限于冠心病,我们对70例糖尿病病人VLPs检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Q-Td)代表心肌复极的不均匀性,如果这种不均匀性增加,则易形成多发性折返,导致心肌的传导和自律性异常,促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的发生。而心室晚电位(VLP)代表局部心肌的除极延迟和心肌内存在电不稳定,如果这种电活动达到一定临界水平,就可产生折返激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源性猝死。Q-Td与VLP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肌局部延迟除极引起的电活动,是心室肌损伤性碎裂电位在体表的反映。通过仪器记录到QRS波之后这种高频(约100HZ)、低幅(<20—25UV)波,且持续时间长(>10ms)的碎裂波,称为心室晚电位(VLP)。  相似文献   

5.
心室晚电位 (VLP)是在心室舒张期内局部心肌的延迟除极电位 ,其特征是在QRS波终了之前已经出现并延伸入ST段内的低振幅、高频的破裂波 ,其中常有 1个或几个较明显的尖波。记录VLP的方法 :①通过心室内标测直接描记 ,属有创伤检查 ;②由体表心电图信号叠加记录而得 ,为无创伤性检查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VLP是微伏级的信号电位 ,常规心电图上不易显示 ,可通过体表心电图上对心动周期的反复叠加 ,提高信噪比的方法进行显示和记录 ,此又称为“信号平均心电图”。VLP是激动波在心室折返途径上心肌缓慢传导的表现 ,如果传…  相似文献   

6.
心室晚电位(VLP)是指发生在QRS终末波并延伸至ST段内的心室局部迟发的心电活动,呈高频(25-250Hz)、低幅(25μV以下)碎裂波,它是因心肌结构的改变而使部分心室肌延迟激动,由于心肌的纤维性变、肌束的分离和断裂,产生高频、低幅的碎裂电位这些碎裂电位在心肌内形成折返激动,可引起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心房晚电位(Artial Late PotenfiaL,ALP)是心房内存在有非同步性除极和传导延迟活动的表现。ALP与心室晚电位(VLP)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相同,亦均表明有形成折返激动的可能。VLP是通过R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机记录,而ALP是用P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8.
体表心室晚电位(VLP)是心肌延迟激动的表现。VLP的存在,是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状态的反映。在正常人群,VLP发生率为6%~7%。在窦性心律中检出VLP时,则表明心室肌内有潜在性折返道路。故对此类人群,要加强监护和追踪观察。在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时,检出VLP是猝死的预报信号。本文分析了300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一部分心肌延迟除极所产生的电活动,它一般出现在QRS波群的后半部分或ST段内,也称作碎裂电位或延迟除极电位。其特点是低振幅、高频率的多形性尖波。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0.
自1961年Durrer在实验犬缺血心肌首次记录到晚电位以来,Josephson、Simson等许多学者先后经心内膜、心外膜直视探测和心内导管标测以及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记录到人体心室晚电位(VLPs)。这种由心肌1个或多个病变部位除极延迟所致的,出现于心室除极化结束时的局部心肌电活动,是局部心肌传导迟缓的  相似文献   

11.
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在QRS波终末部和ST段上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产生与心肌坏死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冠心病长期慢性心肌缺血所致)密切相关。能记录到VLP的区域被认为是折返性室速的“致心律失常性电生理基质”。然而,有致心律失常性的电生理基质的存在,表现为区域性缓慢的心室激动。并不必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自发的折返性室速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或多个触发因素来激活这种致心律失常性基质。心率变异(HRV)是检查心脏心搏间期变异的一种方法,能定量反映心脏的自主神经活性及其调节功能,被认为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观察80例冠心病者的HRV与VLP变化,比较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潘其兴 《山东医药》1989,29(10):48-50
近年使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方法,发现某些病人在心脏舒张期内,通常在QRS综合波终末40ms和/或在S-T段开始150ms之内有碎裂电活动,即所谓心室晚电位(VLP),也叫延迟电位。VLP是预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敏感的异常电活动指标。1981年Simso等确认,VLP是临床上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病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一种方法。此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晚电位为局部心肌的除极传导延迟的碎裂电波,是产生心室肌的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因素,是猝死的诱发原因之一。晚电位的检测是预测室速,室颤的有价值方法。检测晚电位75例病人,心血管疾病组晚电位阳性3例,占该组的6.1%,3例晚电位阳性病人全为缺血性心脏病。非心血管疾病组晚电位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心室晚电位(VLP)为心肌延迟除极的碎裂电位,我院利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测VLP,以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1995至1997年间阳性者80例及同期所做的心电图(ECG)、心向量图(VCG)、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旨在对VLP阳性者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晚电位为局部心肌的除极传导延迟的碎裂电波,是产生心室肌的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因素,是猝死的诱发原因之一。晚电位的检测是预测室速,室颤的有价值方法。检测晚电位75例病人,心血管疾病组晚电位阳性3例,占该组的6.1%,3例晚电位阳性病人全为缺血性心脏病。非心血管疾病组晚电位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心室晚电位对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室晚电位(VLP)是由心肌病变部位除极延迟所致,因其为折返激动所引起,故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臧益民,心功能杂志1992;4(1):49]。曾有认为VLP对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胡大一,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5):2...  相似文献   

17.
心室晚电位(VLP)指心室除极终了仍然存在电活动。30年代Wilson,40年代Harrist及60年代Durrer等在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犬的心外膜上都能记录到。当初名称不同,现称心室晚电位。心肌内外记录到称碎裂电活动(FA),是产生缺血性室律失  相似文献   

18.
心房晚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Hombach等第一个报道用体表信号平均技术记录到延迟电位的改变以来,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的研究日趋广泛深入,目前已肯定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ing Electrocardiogram,SAECG)记录VLP在预测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室速或心脏卒死中有重要价值。随着R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机在诊断VLP中的应用,有人用这种心电图机,经过调整滤波频率、滤波方式及叠加次数等,检查心房晚电位(Artial Late Potential,ALP),取得了有意义的资料。近年来,Fukanami等首次用P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ALP,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VLP)是心室除极末(即在 QRS 终了处出现并延伸到 ST 段内)迟晚出现的低振幅、高频的碎裂电活动(Delayed fractionatedelectical activity)。目前认为 VLP 是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和心脏猝死的信号。室速和室颤通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在缺血性心脏病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20.
心室晚电位 (VLP)系QRS波终末出现的高频低幅值的心脏电活动 ,是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电位。VLP的存在提示局部心肌有延迟除极和传导速度减慢 ,易于发生折返激动形成心律失常。VLP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分析 5 0例患者VLP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 0例受检者均为近年我院住院、门诊病人 ,男 2 8例、女 2 2例 ,年龄36~ 78岁。左心功能不全 7例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5例 ,晕厥者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 6例。 5 0例中冠心病者 34例 ,非冠心病者 16例1 .2 方法 受检者采用威克斯医疗仪器厂的WLP -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