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室溶栓的可行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急诊室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4周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急诊室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2.1%和53.1%,两组4周内病死率分别为7.7%和15.6%,溶栓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和31.2%,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均无并发大出血者。结论急诊室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rt-PA和UK溶栓治疗,比较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30 d病死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80%,<6 h再通率88.9%;UK组总再通率57.5%,<6 h再通率61.5%;住院30 d病死率rt-PA组3例,UK组5例;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3例,UK组4例。结论rt-PA和UK静脉内溶栓治疗AM I安全有效,rt-PA溶栓效果优于UK。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大于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75岁组38例,<75岁组4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均嚼服阿司匹林片300 mg之后予以尿激酶120万~150万U,90 min内静脉滴入.治疗后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0.5%、65.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在高龄患者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楚彬 《现代医院》2009,9(3):41-4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予急诊静脉溶栓。未溶栓组除不使用尿激酶外,其它治疗方法同溶栓组。结果74例溶栓患者再通50例(67.6%),其中发病4h内溶栓45例,再通35例(77.8%),发病4~6h内溶栓29例,再通15例(5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5.463,p=0.019)。溶栓组住院病死率为9例(12.2%),未溶栓组为8例(28.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2=3.938,p=0.047)。结论急诊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溶栓延迟,提高溶栓率,提高AMI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分析6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3.33%,住院期间再梗死率为15%,病死率为1.67%.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再通率较高,出血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血管再通率。结果对照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12例,再梗死10例;观察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2例,再梗死6例,观察组严重心理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39例,占78%;观察组血管再通14例,占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静脉溶栓治疗时实施针对溶栓的特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年龄分成3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12 h内溶栓的47例AH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 h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死亡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1例死亡,且无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心理治疗、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适于溶栓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及心理治疗,观察血管再通指征.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5.5%和64.4%(P<0.05),病死率分别为3.8%和9.4%(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普佑克(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再通率比较。方法选取东丽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普佑克组和尿激酶(UK)组,比较两组溶栓后血管的再通率及出现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室颤、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普佑克组12h内溶栓成功率为86%,UK组12h内溶栓成功率78%。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室颤、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等)普佑克组比尿激酶(UK)组更少。结论普佑克在溶栓成功率及安全性上均优于尿激酶(U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荷量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心肌梗死需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对照组溶栓前仅给予安慰剂口服。比较两组治疗7天后心肌酶指标的变化和炎性因子CRP、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溶栓后冠脉再通率、7天再梗死率和28天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80.0%和78.0%(P>0.05),但治疗组溶栓1周后的再梗死率和28天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天后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CRP和TNF-α水平亦明显降低、NO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大剂量口服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性反应,降低心肌酶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与传统常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AMI患者分别接受直接PCI治疗、静脉溶栓与传统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住院死亡率。结果 直接PCI组IRA再通率、LVEF均明显高于另外2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另两组;溶栓组IRA再通率、LVEF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住院死亡率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AMI患者在IRA再通率、LVEF及住院死亡率方面,直接PCI优于溶栓和传统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优于传统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给予尿激酶75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观察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率和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60.7%(34/56),4周病死率为5.4%(3/56),出血发生率为10.7%(6/56),无脑卒中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人AMI溶栓治疗只要掌握合适的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7例AMI患者按梗死前7d内有无心绞痛分为两组,且57例患者均进行了溶栓治疗,IPC组35例,NIPC组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及既往病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IPC组的心肌酶的峰值、峰时,溶栓再通率,梗死后的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的死亡情况与NIP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IPC对AMI的心肌保护、提高溶栓再通率、减少梗死后并发症及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及预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溶栓再通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38例发生在6 h内,36例患者溶栓后再通,再通率占947%.30例发生在6~12 h内,24例溶栓后再通,再通率占82%.再通后出现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3例,住院2周死亡2例(死因为广泛前壁和下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皮肤黏膜出血2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有效监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将两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8例为溶栓组,另选同期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380例患者为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h为A组,6~24h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未见严重并发症。溶栓组再通率61.4%(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对照组再通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病死率8.77%,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57-358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8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再通率、病死率、胸痛缓解时间、酶峰出现时间、再灌性心律失常时间、ST段回落值及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酶峰出现时间、再灌性心律失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胸痛缓解时间、ST段回落值及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再通率,减少再梗死,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行尿激酶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超急性期(发病后溶栓开始时间为<3h)和急性期(发病后溶栓开始时间为3~12h)2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h内溶栓再通率81.825%,3~12h溶栓再通率51.85%.冠脉再通患者病死率3.7%,冠脉未通患者病死率12.5%.未见严重出血副作用.结论 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9.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卿麦雨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091-109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照组(非ST段心梗患者)35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行早期溶栓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为(50.6±8.4)%,显著高于对照组(35.7±5.5)%,依据心功能(Killip)分级标准,观察组Ⅰ级17例,Ⅱ级1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对照组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4周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APTT、PT治疗后4h与治疗后2h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h,各项指标向溶栓前水平恢复.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溶栓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