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52例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并计算其校正的QTd(QTcd)。结果心律失常组QTd、QTcd大于无心律失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QTd、QTcd大于100ms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Td,QTcd、小于100ms者,结论AMI患者QTd、QTcd增加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QT离散度、校正过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0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89例健康体检测量 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与室性心人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Td≥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60ms,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李小薇  石蓓  赵静  秦瑶 《贵州医药》2001,25(5):436-437
室性心律失常是扩张型心肌病 (DCM)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 4 4例DCM伴或不伴恶性心律失常 (VA)患者的QT离散度 (QTd)和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测定 ,以期对DCM患者的HRV、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病例组 :选择 1995~ 2 0 0 0年心内科确诊的DCM 4 4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4± 13岁。DCM诊断符合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 ,经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及药物影响。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观察有无严重…  相似文献   

5.
张翠芬  杨军 《云南医药》2000,21(1):56-5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大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QTd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并被视为预测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因素〔1~3〕。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 选择1994~1998年住我院内科的2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排除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者,1月内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7~73岁,平均(507±8)岁。同期顺序抽取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68岁,平均(528±10)岁。采用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提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者的QTcd显著长于lown分级≤Ⅱ级者(P<0.01),其中猝死者QTcd>100ms,AMI后kilip≥Ⅲ级者的QTcd与Kilip≤Ⅱ级比较,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识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一个危险因子[1],而反映心室复极不稳定[2]的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和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3,4]。本文旨在研究盐酸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性LVH及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QTcd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58.9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病、冠心病和糖尿病,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美…  相似文献   

8.
官兵  陈纪言 《云南医药》2000,21(5):392-393
QT离散度 (QTd)的增加反映心室除极不均一 ,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出现提供了基础〔1〕。经有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及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 ,4〕可使QTd缩短。本文观察冠状动脉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 ,通过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对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来自 1998年 5月 1日~同年 12月 31日在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病人。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PTCA。年龄 62 3±12 6( 4 2~ 74岁 ) ,其中男 4 8例 ,女 16例。除外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直接血管成形术、术后心绞痛、持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 (LP)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通过 4 0例AMI患者进行信息叠加心电图SA -ECG检查结果表明 :心梗早期有室性心律失常 (VA)者的LP检出率高于无VA者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另外 ,LP还可用作预测心梗患者易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1 对象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1998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4 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4例 ,年龄 4 3~ 70岁 ,诊断均符合 1979年WHO公布的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系首次发生AMI,住院期间无 1例猝死。患者分…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但仍有将>70岁高龄的AMI患者作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之一 ,我院对老年AMI患者治疗进行观察 ,以了解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120例 ,年龄60~86岁 ,分为三组 :Ⅰ组年龄≥70岁溶栓治疗组 ,共30例 ,男2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75岁。Ⅱ组年龄≥70岁未溶栓治疗组 ,共40例 ,男3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79岁。Ⅲ组年龄60~69岁的溶栓治疗组共50例 ,男43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1.
梗塞区与非梗塞区相对应导联QTc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方颖 《贵州医药》1996,20(1):37-37
对我院1992-1995年3月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入院48h内心电图的QT作了测量及计算,结果显示;AMI的梗塞导联QTc显著长于非梗塞导联的QTc;室速室颤组的QT间离散度显著非室颤组。作者认为:梗塞区与非梗塞区QTc及QTd的测量应作为AMI患者的常规。  相似文献   

12.
46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提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者的QTcd显著工于lown分级≤II级者(P〈0.01)。其中猝死者QTcd〉100ms,AMI后kllip≥Ⅲ级者的QTcd与Killip≤II级比较,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者发  相似文献   

13.
76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分析南平市第一医院黄琦磊,吴凤卿南平市中医医院王军平测定7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入院时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并与76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作对照,以探讨QTd增加与AMI泵衰、室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QT间期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被视为预测心性猝死的独立因素。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0例AMI的早期QTd及JTd与发对照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AMI组:选自我院1993年1月~1996年12月间发病24h内确诊的AMI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4±12.8岁。发病3d内出现室颤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16.
业已证实,QT离散(QTd)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一项重要参数[1]。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肌梗塞及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均可出现QTd增加[2~5]。我们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33例QTd及(或)JT离散(JTd)≥60ms的CHF患者,探讨胺碘酮对CHF患者QTd的影响。以期改善此类高危人群的不良预后。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33例经心电图常规12导联检测QTd及(或)JTd≥60ms的患者。男25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其中冠心病13例、高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约占AMI 2 0 %~ 2 5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病死率等有很大的差异。现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运动试验进行分析比较。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连续发病住院、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确诊的AMI患者 10 7例 ,其中NQMI 18例 ,男 15例 ,女 3例 ,男∶女 =5∶1;平均年龄 (49.2± 8.5 )岁 ;QMI 89例 ,男 76例 ,女 13例 ,男∶女 =5 .85∶ 1;平均年龄(5 0 .6± 9.1)岁。两组性别比例及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 >…  相似文献   

18.
王礼琳  庞明杰 《云南医药》2000,21(3):211-213
近年来,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CM)的QT离散度(QTd)异常增大,与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及猝死密切相关〔1〕。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经过临床试验有明显减少猝死发生率的作用〔2〕。本文通过观察60例DCM患者经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前后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DCM患者QTcd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148例DCM患者均经临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等以WHO/ISFC1980年诊断标准确诊,按NYHA心功能分级。排除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心房纤颤、心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9.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 QT 间期的差别称为 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本文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的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时和一个月好转后心电图的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与正常人的对照比较,探讨其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岁,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其中前壁心梗22例;下壁心梗14例.一个月后30例病入好转出院,6例因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而…  相似文献   

20.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的QT间期离散度 (QTd)较正常人显著延长 ,已被广泛证实。但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QTd变化是否存在差异 ,尚无一致意见。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QTd的差异 ,现将我院收治的 6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d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6 0例 ,诊断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 ,系我院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住院病人。所有病例电解质正常 ,无束支传导阻滞 ,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 ,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两组各 30例 ,Ⅰ组为下壁梗死组 ,男2 1例 ,女 9例 ,年龄 5 4±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