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CNA、VEGF表达。结果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PCNA、VEGF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 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ER、HER-2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 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P <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高表达与肿瘤包膜侵犯相关,而HER-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3) ER、HER-2高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a局部复发、转移率增高(15.0%vs 2.1%,13.5%vs 3.2%,P <0.05)。结论 ER、HER-2可能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转移,针对ER、HER-2的治疗可能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局部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情况。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在1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28例甲状腺腺瘤、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性别、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ER、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0.01、33.47,P〈0.01;χ2=8.19、8.4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ER、PR阳性表达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56、16.81,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淋巴转移者、无淋巴结转移者的ER、PR阳性表达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39、8.84,P〈0.01)。结论ER、PR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检测ER、PR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estrogen,E)、孕激素(progesterone,P)及其受体ER(estrogen receptor,ER)、PR(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中的雌、孕激素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癌组织中ER及PR的表达.结果 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雌、孕激素(77.8%和69.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R及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和69.4%.与对照组相比,雌、孕激素水平及ER、PR表达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升高,ER及PR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探讨两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ER表达。结果: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VEGF、ER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协助诊断指标,是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腺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青春  张新民 《疑难病杂志》2009,8(10):599-601,F000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中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受体3(VEGFR-3,标记淋巴管)、CD68(标记TAMs)的表达;在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TAMs;采用免疫组化双染LAB-SA法观察TAMs中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阳性指数(PI)值腺外型(21.4±2.8)高于微癌(10.1±0.8)与腺内型(11.9±1.2)(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23.2±3.8)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14.5±2.9)(P<0.01);TAMs计数腺外型(43.2±5.6)高于微癌(18.8±1.9)与腺内型(23.0±2.0)(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41.3±8.4)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30.4±4.8)(P<0.01);LVD腺内型(9.9±1.8)高于微癌(6.0±0.8)、腺外型(19.2±3.0)高于腺内型(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19.6±2.5)高于无淋巴转移(12.5±2.8)(P<0.05)。VEGF-C与LVD计数呈正相关(r=0.91,P<0.01),TAMs与LVD呈正相关(r=0.83,P<0.01)。VEGF-C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的21.3%。结论VEGF-C、TAMs及淋巴管生成与PTC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TAMs参与了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表达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诊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60例甲状腺腺瘤以及60例癌旁组织,分别对三组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孕激素受体(ER)及雌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1PTC患者的ER阳性表达率为75.0%,PR则为63.33%;甲状腺腺瘤患者ER阳性表达率为32.50%,PR为27.50%;癌旁组织ER阳性表达为10.00%,PR则为13.33%。PTC组与良性腺瘤组及癌旁组织组差异显著(P<0.05)。2PTC患者中ER阳性表达率在45岁以下的患者显著高于45岁以上的(P<0.0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MACIS评分在4.32分以上的患者显著高于评分在4.32以下的(P<0.05);高分化者显著高于低分化者(P<0.05);合并包膜浸润及淋巴转移的患者显著高于未转移的患者(P<0.05)。3PTC患者中PR阳性表达率在MACIS评分在4.32分以上的患者显著高于评分在4.32以下的患者(P<0.05);高分化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化者(P<0.05);合并淋巴转移的患者显著高于未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ER、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表达较高,显著高于良性腺瘤及癌旁组织;ER与PR未转移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合并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72例PTC根据侵袭程度分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组、甲状腺内型乳头状癌组和甲状腺外型乳头状癌组;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免疫组化SP法对PTC进行VEGF-C,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C,计算出其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显微镜下计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 density,LVD)。结果:PTC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PI值(23.15±3.7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4.54±2.93)(P<0.01);PTC微癌、腺内型、腺外型的MVD分别为35.25±2.06,41.75±5.46和52.58±4.16,随癌侵袭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PTC微癌、腺内型、腺外型LVD分别为6.00±0.81,13.80±1.81和19.17±2.96,随癌侵袭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19.56±2.4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2.48±2.84)(P<0.05);VEGF-C表达与MVD和LVD计数呈正相关(r=0.743,0.90,均P<0.01)。结论:VEGF-C,LVD与PT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MVD,LVD与PTC侵袭有关;VEGF-C可能参与了血管、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p21-ras、p53和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p5 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 1 ras、p5 3及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p2 1 ras、p5 3及VEGF的过度表达 ;VEGF的表达与p2 1 ras、p5 3的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 ;VE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p2 1 ras、p5 3、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VEGF的表达与p2 1 ras、p5 3表达显著相关 ,可能受其调控。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60例PTMC(其中PTMCⅠ组27例,PTMCⅡ组33例)和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TMCⅡ及PTC组织中ER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PTMCⅠ组织中ER阳性率显著低于PTC组(P<0.05)。PT-MC患者中,年龄≥45岁者与<45岁者比较,原发灶直径>0.5 cm者与≤0.5 cm者比较,有包膜者与无包膜者比较,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ER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与PTMC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正常组织和甲状腺癌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学检测20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50例甲状腺癌标本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结果 在50例甲状腺癌survivin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64%,显著高于甲状腺正常组织.结论 survivin和VEGF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survivin和VEGF有望成为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分化甲状腺癌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x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与增值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状态,讨论TGF-β抵抗机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中的可能途径.方法取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及1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Ⅰ型TGF-β受体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Ⅰ型TGF-β受体与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两者在甲状腺癌呈正相关关系(r=0.3637、P=0.0437).结论TGF-β抵抗机制在本组甲状腺癌中的实现并非通过Ⅰ型TGF-β受体的丢失,而更可能是Ⅱ型TGF-β受体丢失或TGF-β合成水平降低所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的表达有无差异;KAI1在PTC中表达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AI1蛋白在30例PTC原发灶标本、7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13例癌旁组织标本和13例良性病变标本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的表达;KAI1在30例PTC原发灶中总蛋白表达情况。结果:KAI1蛋白在PTC标本胞膜上表达明显低于胞浆中;而在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标本和良性病变中表达无差异。KAI1蛋白在PTC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阳转移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而KAI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原发灶大小及患者年龄无关、与TNM分期负相关。结论:KAI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没有定位于细胞膜可能是其失去对肿瘤进展和转移抑制的原因。KAI1蛋白的低表达对PTC的临床进程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临床演进、淋巴转移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 C- erb B-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阳性率为 74.3%和 68.6% ,二者表达与癌组织大小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 ,与年龄、雌激素受体水平和生存期呈负相关 (P<0 .0 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 (P>0 .0 5)。结论 :C- erb B- 2和 PCNA过表达者预后不好、生存期短 ,尤其二者同时表达者预后更差。C- erb B- 2和 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8例癌旁黏膜组织中Survivin与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的状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67.1%(55/82),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率分别为69.5%(57/82)和82.9%(68/82),均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组(P<0.05)。Survivi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0.05)。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而受体FLT-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中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58,P<0.05)。VEGF和FLT-1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Survivin和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和VEGF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PC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PCNA及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23/41)、56.5%(26/46)和60.0%(27/45),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并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 VEGF、PCNA及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