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4):686-687
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有消化道内镜、影像学和手术探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大多无创,对进一步消化道内镜检查、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其中显性出血的影像学检查以CT血管造影、DSA和99mTc-RBC显像为主要检查方法,隐性出血的主要成像方法有CT小肠造影、99mTcO4-显像。当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推测出血可能源于小肠时,需进行小肠检查。目前CT小肠造影不仅有可能检测到小肠隐匿性出血,而且还可以提供肠腔内外的病变信息,达到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4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动脉血管造影41例发现出血部位(87.2%)。6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4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另行处理,30例进行介入治疗,9例灌注加压素,21例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随访1个月-3个月,7例复发出血(2例手术切除,1例内科治疗,4例病死),23例治愈(76.6%)。结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可发现内窥镜和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的出血部位,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亦能为手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系常见急症,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治疗的关键。常规内科治疗无效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大出血时期的急诊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老幼及危重患者往往不能承受。经导管栓塞止血法创伤小、见效快,可在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并已成功的应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治疗,使许多患者免于外科手术。由于下消化道的侧支循环不如上消化道丰富,栓塞后引起急性肠梗死等不可逆性缺血性损伤的危险相对较大,使这一方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文献报道,栓塞后急性肠梗死的发生率可高达20%以上。近年来,介入放射学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急诊行消化道动脉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 结果49例患者全部确定出血部位,其中47例栓塞出血动脉成功止血;1例因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平稳,无法行血管栓塞治疗采用急诊手术治疗;1例因高龄且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5.92%(47/49),术后栓塞成功患者未出现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1例经手术治疗住院2个月。 结论急诊消化道血管造影检查定位率高,出血动脉栓塞治愈率高,从生理和心理上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报告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及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结果:26例中23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2例,血管性病变1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造影阴性3例。23例中2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1.3%,无胃肠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价值,动咏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急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方法对67例急性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8例,下消化道出血12例,子宫出血17例,肝肾出血5例,急性咯血1例,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4例。 结果67例患者经一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6例,诊断阳性率98.51%(66/67)。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出血直接征象37例,直接征象阳性率55.22%(37/67)。发现假性动脉瘤13例,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21例,子宫瘢痕染色及孕囊染色12例,血管结构不良出血1例。诊断明确后均成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天后复发出血,经第二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支供血后成功止血。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1%(66/67)。 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术对急性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而且可迅速有效止血,是一种安全易行、迅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小肠出血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 ,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 ,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 ,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 ,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 ,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 ,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 ,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变 ,首选内镜检查 ,治疗上对于小肠出血 ,目前仍以手术为主 ,根据病变不同 ,也可镜下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常规胃肠镜检查、小肠放射学检查尚无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小肠.故又称小肠出血。小肠出血的原因种类繁多,常规胃肠镜检查及放射学检查难以发现小肠病变,小肠出血是消化道检查的难点。胶囊内镜问世,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也为消化道无创性检查带来了新的革命^[1],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很高,患者无痛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2]。现选择2011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9.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诊病种之一,常因患者出血量大、病情重、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判断困难,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为一大难题。自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etion angiography,DSA)和经血管介入治疗以来,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一部分患者还能同时进行出血动脉栓塞和/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止血,起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止血的双重作用。笔者结合现在介入放射学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就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病因较多,出血量大,消化道钡餐检查和内镜检查作用有限,而急诊外科剖腹探查的结果取决于对出血点的了解、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胃肠道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栓塞治疗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介入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Seldinger技术和同轴导管方法,使导管头端超选择至出血部位,用PVA、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均能确定出血部位且栓塞成功,达到止血目的,治愈率达100%。结论介入方法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目的。此法简单,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剖腹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12.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选择性血管DSA检查,并对其中14例,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结果:阳性19例,阴性7例。14例经介入治疗后,11例得到完全止血,2例止血不彻底,1例48h后再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小肠部位的出血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合理选择造影时机,可以提高对出血检出的阳性率;并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后,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出血的X线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出血是X线诊断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正确运用目前的诊断方法如胃肠钡剂造影,内窥镜检查,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等,寻找出血部位和原因,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内科保守治疗,手术放射学处理及外科手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胃肠钡剂造影,国内报告甚多,不加赘述,这里着重谈谈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对照,对多层螺旋CT(MSCT)检出和定位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能力进行前瞻性评价.材料和方法:对20例原因和部位不明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在DSA检查前进行MSCT多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记录CT阳性征象和出血部位,并与DSA、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MSCT检出和定位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MSCT检查阳性者16例,包括对比剂外溢11例、肠道粘膜局部异常强化3例、小肠肿瘤和胃窦部动静脉畸形各1例,敏感性为80.0%,假阴性9例.DSA检查阳性11例,包括对比剂外溢8例、空肠和回肠血管发育不良各1例、胃窦部动静脉畸形1例,敏感性为55.0%,假阴性9例.MSCT阳性者,出血定位准确率达100%,与DSA及手术结果相符合.结论:MSCT检出和定位急性消化道出血快速准确,对DSA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良好配合对抢救急性腹部大出血的意义。方法66例急性腹部大出血患者,急症行血管造影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本组66例患者经积极介入诊疗,医护密切配合及优质护理,经1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5例,诊断阳性率98.5%。明确诊断后,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天后复发,经第二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枝供血后成功止血,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腹部大出血的抢救成功与否及治疗效果好坏,不仅与术者技术有关,还与护理水平、医护配合密切相关。优质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手术顺利、成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4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采用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止血药物的灌注治疗。结果:动脉栓塞治疗4倒,即时止血率为100%;缩血管药物加止血药物灌注8例,即时止血率100%。1例24小时内再出血;2例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可明确诊断确定出血点,术中同时行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止血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帮助;若复发出血,亦可为急诊病人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15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行急诊血管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男12例,女3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和同轴导管方法,使导管头端接近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或手术用线段栓塞治疗.结果15例均成功栓塞,且即达到止血目的.血管造影均表现有造影剂外溢及脏器管腔、粘膜显影.所有病例自栓塞后未再出血.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肯定,阐述了栓塞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15例 ,其中上消化道 4例 ,下消化道 11例。分别采用PVA、明胶海绵、钢丝圈 3种材料进行栓塞。下消化道采用同轴导管法。结果  15例中 14例成功止血 ,共对 16个病灶进行了 17次栓塞 ,止血成功率为 94 .1%。其中 1例术后出现小肠坏死行手术治疗切除肠管。随访 15例 ,1例术后 3个月再次出血 ,手术证实为小肠血管淋巴瘤。 2例小肠恶性肿瘤择期手术。另 1例术中出血速度太快、量太大 ,出现休克 ,以钢丝圈栓塞止血成功 ,术后外科手术证实为小肠良性肿瘤伴大面积出血。结论 使用不同方法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 ,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和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胆囊切除术后出血部位共9例。对明确出血部位的5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术。造影阴性4例转行外科手术。结果9例中5例有血管异常改变,均为动脉性出血,表现为对比剂外溢,行靶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无复发。4例造影阴性,行外科剖腹探查术明确为静脉性出血后止血治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动脉性腹腔出血的患者DSA检查对诊断出血部位指导介入栓塞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方法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的准确性和治疗肠道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dinger技术,对22例可疑肠道血管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者,并经非介入性有性或诊断不明确病例作肠系膜上或/和肠系膜下动脉或腹腔干动脉造影,结果:22例31支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并确诊为肠道血管畸形,其中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