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CT检查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并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双盲阅片评估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12例,密度不均、部分境界不清6例。30例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24例;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6例。48例肿瘤的CT图像中均未见面神经显示。双盲阅片结果表明:CT对78.9%的腮腺肿块能正常定性(炎性反应,良或恶性肿瘤),但不能确认其组织学类型。结论 CT能鉴别大多数的良、恶性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2.
冯平勇  杨海庆  玉鉴 《河北医药》2003,25(4):295-296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价值。方法 常规CT平扫加强化扫描,回顾性分析74例腮腺肿瘤的CT特征。结果 腮腺混合瘤60例呈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清晰,可有钙化;腺淋巴瘤3例,肿块密度较低,常位于腮腺下板;各种恶性肿瘤11例,边界模糊,易坏死出血和转移,恶性肿瘤间CT表现无特征性。结论 CT可辨别肿瘤的良恶性,特别是良性肿瘤可作进一步分类,是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病理的对照,总结腮腺区良、恶性新生物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腮腺区新生物的CT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分析腮腺区新生物的CT表现.结果新生物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20例,呈不规则分叶状5例;密度均匀16例,密度不均匀9例;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21例,边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4例.病理证实为腮腺良性病变18例,恶性肿瘤6例,汗腺恶性肿瘤1例.CT术前诊断良性新生物正确16例(正确率84.2%),恶性新生物正确5例(正确率83.3%).结论 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对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难以确定.在对病变良、恶性鉴别方面,熟悉腮腺区解剖是基础,掌握腮腺良、恶性病变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是关键,同时不应忽视腮腺CT强化扫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70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单排螺旋CT检查。结果有肿块在CT平扫均可显示,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48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CT值增高约为20~50Hu。肿瘤均位于腮腺内,其中位于浅叶26例,深叶11例,同时累计深浅叶23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良性者(CT22例)24例与病理诊断一致,恶性者(CT48例)44例与病理诊断一致,符合率为87.5%。结论CT能对腮腺肿瘤准确的定位并有较高的定性价值,有助于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这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腮腺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病变的CT或MRI的表现。结果85例腮腺病变中,良性肿瘤63例(63/85,74.1%),大部分(38/63,60.9%)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恶性肿瘤12例(12/85,14.1%),大部分(9/12,75.0%)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炎性及其他瘤样病变10例(10/85,11.8%)。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区病变进行有效定位,并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刘志霞  全冠民  耿左军 《河北医药》2009,31(17):2222-2223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病理诊断的软组织肿瘤,行CT或MR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确定CT与MR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血管性肿瘤9例,CT平扫可见静脉石。脂肪组织来源肿瘤9例,脂肪成分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周围神经肿瘤2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淋巴管瘤4例,均为海绵状淋巴管瘤,CT增强无强化。纤维肉瘤1例,CT示病变范围广泛,边界较清晰,密度均匀。鳞癌1例,CT示病变境界不清。滑膜肉瘤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27例定位正确率100%,定性正确率88.9%。结论CT与MRI均能清楚显示病变,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推测病变组织学来源和良恶性的鉴别方面MRI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李书玲  周家凤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2,24(10):808-809
目的 探讨CT对眼眶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恶性肿瘤1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结果 15例中组织学分类多样,其中原发肿瘤13例,老年及少年多见,占66.7%,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有明显强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并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有很大价值。根据年龄和肿块部位对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提高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的准确率并对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方法回顾总结21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表现(平扫3例,平扫+增强18例)。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22个病灶,全部为单侧,圆形或类圆形15个,结节状3个,分叶状4个,边界清楚19个,边界不清3个,密度均匀7个,密度不均者15个,伴囊变者5个,伴斑点状钙化1个。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具有特征的CT表现,这些对临床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应用CT、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肿瘤性质分为良性组(n=73)与恶性组(n=25),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诊断,之后对两组患者CT、MRI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与定位准确率进行评比。结果在良性组患者中,CT诊断定性准确率为63.0%(46/73),定位准确率为97.3%(71/73),相较于MRI诊断的86.3%(63/73)、76.7%(56/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患者中,CT诊断定性准确率为56.0%(14/25),定位准确率为100.0%(25/25),相较于MRI诊断的84.0%(21/25)、68.0%(17/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CT、MRI诊断各具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二者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术前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0%(22/25);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84.0%(21/25);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32.0%(8/25)。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CT静态强化扫描对鉴别肢体软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例肢体软组织病变的CT表现,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为26例,全部病例均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对肢体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为100%,本组结果显示,良性病变强化相对均匀,恶性病变强化不均,呈边缘强化明显,中间强化较差的表现。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测量肢体软组织病变边缘及中心部位的CT值变化程度对鉴别肢体软组织良恶性病变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中降部9例,水平部5例,升部2例.良性间质瘤6例,均向腔内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恶性间质瘤7例,向腔外生长6例、腔内外生长1例,肿瘤边缘有分叶,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5例.潜在恶性3例,均向腔内外生长,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度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3.8%,定性准确率为75%.结论 CT平扫及强化能准确显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血供,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的 CT表现 ,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经 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 3 1例 3 5个瘤块的全部资料 ,分析其肿瘤的 CT特征表现。结果  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 ,定位诊断符合率为 96.7% ( 3 1/ 3 0 ) ;其中良性肿瘤 18例 ,CT术前诊断 17例 ,诊断符合率为 94.4% ( 18/ 17) ;恶性肿瘤 13例 ,CT术前诊断 11例 ,诊断符合率为 84.6% ( 13 / 11)。肿瘤根据 CT表现分三种类型 ,即囊性、实性和囊实性 ,其中囊性肿块 88.9%为良性 ,实性肿块 66.7%为恶性 ;而囊实性肿块的良恶性分别为 5 6.5 %和 43 .5 %。结论 CT检查可很好显示肿瘤的内部及周围结构 ,对定位、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分析比较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与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效能(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58例(72个结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35例CT平扫及增强影像,以临床病理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比较3组病灶的生长部位、体积、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5例GI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边缘光滑程度、病灶形态分叶性状及密度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间质瘤CT平扫示密度多均匀,边缘多光滑,增强程度11~62Hu,肿瘤最大径线均<5.0cm;交界性、恶性间质瘤CT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最大直径均>5cm。结论 CT可作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结果发生于胃部15例,小肠14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均匀者10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5例,肿块内有钙化者3例,边缘清晰者22例,病灶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CT值在40-10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良性10例,恶性20例,良性肿块直径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6例(16/20)。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8例GST的CT表现。结果18例肿瘤均为单发,其中3例恶性,6例低度恶性,9例良性。平扫密度均匀11例,平扫密度不均匀7例,增强病变呈中度或明显强化,11例病变见溃疡或囊性变,所有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肿大。结论G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螺旋CT对G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