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再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则动物无痫样发作,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IL—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IL—1RI可能参与致病过程,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I型受体 ( 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 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 ,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 -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免疫反应增强 ;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 IL-1ra)、再注射 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则动物无痫样发作 ,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 IL -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 ,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 ,IL -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 ,IL-1RI可能参与致痫过程 ,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mRNA表达神经元的分布,材料和方法:以^36S标记的IL-1RtIcDNA作为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内IL-1RtImRNA表达神经元分布广泛而又不均匀,根据表达IL-1RtImRNA神经元的密度变化,大鼠脑可分为四种密度区,非常高,高,中等,低密度区,结论;提示脑内白细胞介素1通过其I型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致痫与NMDA受体(NMD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和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研究IL-2致痫大鼠及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再致痫大鼠脑内NMDAR-1、ER的表达变化以及NMDAR/ER和NMDAR/IL-2R共存情况.结果 大鼠侧脑室注射IL-2以后,动物出现明显的癫痫发作,其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NMDAR-1及E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平均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而用IL-2抑制剂环胞霉素(CsA)或糖皮质激素(G)预处理后再注射IL-2,动物未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癫痫发作,其NMDAR-1和ER表达较IL-2组明显减少(P<0.05).研究还观察到大鼠脑内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NMDAR/ER或NMDAR/IL-2R之间存在着广泛共存.结论 IL-2有致痫作用,NMDAR-1、IL-2R和ER在致痫活动中可能存在协同和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过程中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表达的变化,探讨IL-1β及IL-6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IL-1β组、IL-6组,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12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及GABA的表达变化。结果动物行为学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明显癫痫发作,IL-1β组、IL-6组发作程度达中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注射IL-1β或IL-6 120min后,IL-1β、IL-6组Glu表达在大脑皮质及海马较对照组明显升高,GAB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IL-1β或IL-6可能通过升高Glu含量并降低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参与促痫和致痫过程,从而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促进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1β对谷氨酸(Glu)致痫大鼠mGluR2和mGluR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Glu组;IL-1β Glu组;IL-1β组;IL-1β D-AP5 Glu组,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用RT-PCR半定量分析mGluR2和mGluR3 mRNA的表达。结果 IL-β Glu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比Glu组明显缩短,发作程度也较重;mGluR2和mGluR3 mRNA在IL-1β Glu组和Glu组中的表达比其他组都显著增强,而mGluR2mRNA在IL-1β Glu组的表达与Glu组比较明显下降,mGluR3的表达在这两组中无明显差别。结论 IL-1β可能通过下调mGluR2的表达而促进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在谷氨酸钠致痫大鼠中对海马兴奋性G-蛋白α亚基(stimulated G-protein α subunit,Gs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阐明IL-1β在致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行为观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luNa组、IL-1β GluNa组、rhIL-1ra IL1β GluNa组和D-AP-5 IL-1β GluNa组)。结果 行为观察显示,IL-1β GluNa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平均2min)较其他组(平均6min)明显缩短,且发作程度(Ⅲ~Ⅳ级)较其他组(Ⅰ~Ⅲ级)严重;对照组无痫性发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sα蛋白在海马各区均有表达,IL-1β GluNa组大鼠在齿状回、CAl区和CA3区Gsa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增强。结论 IL-1β参与致痫,且在谷氨酸致痫中可能通过Gs蛋白介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大鼠海马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变化。方法:大鼠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行侧脑室注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注射阈下致痫量的L-谷氨酸钠;C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谷氮酸钠;D组单纯注射IL-1β;E组联合注射IL-1β和阈下致痫量的L-谷氨酸钠。注射完毕1h后用SABC法显示5组大鼠海马的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C、D、E3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A组。结论:在谷氨酸和IL-1β的致痫活动中,PKAcβ、PKCα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由于IL-5受体拮抗剂对哮喘等慢性过敏性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对IL-5及其受体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IL-5及其受体的基因结构和分子特性、二者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β对谷氨酸钠(GluNa)致痫大鼠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把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GluNa组、IL-1β GluNa组、人重组IL-1受体拮抗剂(rhIL-1ra) IL-1β GluNa组及D-AP-5(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 IL-1β GluN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Glu-Na注射后的大鼠均出现严重癫痫发作。mGluR5表达在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中丰富,GluNa致痫组则明显下调,IL-1β GluNa组比GluNa组明显下调,rhIL-1ra IL-1β GluNa组和D-AP-5 IL-1β GluNa组比IL-1β十GluNa组明显增加。同时观察到3个组的mGluR5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结论:mGluR5在癫痫发作后表达下降可能在癫痫诱导过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与IL-1β受体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mGluR1α在大鼠脑内的免疫反应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大鼠尾壳核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降低、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尾壳核、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以及黑质网状部的mGluR1α免疫反应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以黑质网状部降低最明显;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及黑质网状部mGluR1α免疫反应阳性突起减少;mGluR1α灰度值结果分析显示鱼藤酮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鱼藤酮降低大鼠脑内mGluR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李正莉  李莉  朱长庚  于珊  李平  魏瑛 《解剖学报》2004,35(6):570-57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或促痫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IL-1β组大鼠有轻至中度癫痫发作,IL-1β和谷氨酸(Glu)联合注射组有中至重度癫痫发作,IL-1受体拮抗剂(IL-1ra)预处理可减轻或抑制癫痫发作。IL-1β致痫或促痫时,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Gas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海马组织cAMP含量明显增高,IL-1ra预处理,则可抑制cAMP的升高。结论IL-1β可能有致痫和促进Glu致痫作用,IL-1ra可抑制此作用。IL-1β致痫或促痫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在海马区与Gas蛋白介导的AC-cAMP途径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α亚型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1α亚型(mGluR1和mGluRlα)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其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mGluR1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Calleja岛、伏核、斜角带核、外侧隔核背侧部、齿状回、下丘脑外侧区、内侧视前区、乳头体核、丘脑中线核团、脚周核、脚间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被盖背外侧核、面神经上核和小脑Purkinje细胞层。mGluRlα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嗅球的小球层、副嗅核、斜角带核、外侧隔核背侧部、隔海马核、伏核、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外侧缰核、底丘脑核、下丘脑内侧核、外侧嗅束核、黑质网状部和小脑分子层。mGluR1和mGluRlα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如此广泛,说明mGluR1和mGluRlα在大鼠脑内谷氨酸能纤维联系通路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受体在大鼠小脑间位核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脑皮层颗粒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该受体介导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大鼠小脑核团是否也表达IL-6R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基因、蛋白和细胞水平检测IL-6R在大鼠小脑间位核的表达。结果显示:(1)在小脑间位核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图上,在365 bp位置可见一清晰的条带,与IL-6R mRNA预计扩增片断的长度一致;(2)在West-ern blot实验体系中,IL-6R免疫反应阳性条带出现在分子量为80 kD处;(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脑间位核中出现大量IL-6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小脑间位核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IL-6R,提示IL-6在小脑间位核内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方法应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研究地塞米松对马桑内酯或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EEG)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免疫反应性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结果大鼠注射马桑内酯或戊四氮前30min经静脉注入地塞米松,能防止严重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中高电位的痫波发放,并能减少mGluR1α在海马区的表达。结论地塞米松具有抑制马桑内酯或戊四氮诱发癫痫的作用,海马内的mGluR1α可能在癫痫活动中起一定作用,地塞米松的抗痫效应可能与降低mGluR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和3亚型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证明此二亚型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小脑颗粒细胞层;中等密度淡染的阳性胞体和纤维见于大脑皮质浅层、屏状核吻侧部、尾壳核、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斜角带核垂直部、隔区、终纹床核和外侧网状核等处;小脑Purkinje细胞层和分子层内仅有少量淡染的阳性纤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及IL-22受体IL-10R2在大鼠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发病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5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肺炎组(n=25)和对照组(n=25)。肺炎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肺炎克雷伯菌建立大鼠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模型,对照组则滴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4h、1、2、3、4d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和病理切片、肺组织细菌菌落计数对肺炎模型进行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肺炎组和对照组大鼠造模后4h、1、2、3、4d肺组织IL-10R2 mRNA、外周血IL-22的表达水平。应用直线相关方法分析菌落计数与IL-22及其受体的相关性。结果肺炎组大鼠造模后4h出现活动度下降、聚集成团、竖毛现象;大体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显微镜下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及间质显著的充血及水肿、显著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炎组大鼠肺组织均可培养出细菌,造模后4h细菌菌落计数最高[(0.94±0.02)×105 CFU/g],之后逐渐降低,至4d时降至最低[(0.07±0.00)×105 CFU/g],证实肺炎模型制备成功。与对照组比较,肺炎组IL- 10R2mRNA的表达量于造模后4h开始升高,于第3天达峰值(12.95±0.65比0.31±0.31,P<0.05),其后开始下降。肺炎组外周血中IL-22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肺炎组外周血中IL-22自造模后第3天较4h开始明显升高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肺炎组中IL-10R2 mRNA、外周血IL-22的表达水平均与同时间点肺组织菌落计数呈负相关(r=-0.64,P=0.01;r=-0.59,P=0.00)。结论 IL-10R2在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中高表达,而外周血中IL-22可能由于消耗导致降低,但可随肺炎的好转回升。IL-22是肺炎克雷伯茵肺炎早期的炎性反应因子,在体内具有清除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亚型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功能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代谢谷氨酸受体7亚型(mGluR7)在大鼠脑和脊髓内的分布。结果 mGluR7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Calleja岛、海马、齿状回、内侧缰核、橄榄顶盖前核、上丘带状层、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三叉旁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蓝斑、脊髓背角浅层和外侧脊核。呈中等强度染色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内SRC-1的表达情况。结果SRC-1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但是在某些核团,尤其是与运动调节有关的核团,可以在细胞核外表达,如胞浆、胞膜甚至突起内。最强表达见于基底前脑的斜角带垂直部、下丘脑弓状核与网状外侧核;高水平的表达见于前嗅核、海马、丘脑和下丘脑部分核团、桥核、脚间核与小脑浦肯野细胞;中等水平的表达见于大部分大脑皮质结构和杏仁复合体以及丘脑,低水平的表达见于中脑、脑桥和延髓大部份。结论SRC-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比较广泛,可能参与了对多种重要脑功能的调节,如学习记忆、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神经内分泌与神经免疫、生殖、信息整合与感觉和运动。另外,在大部分脑区SRC-1可能以经典的基因型方式发挥作用,但是,在部分核团也能以通过第二信使的非基因型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