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97-2000
目的:总结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中近1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中医、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ascular dement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检索式分别为"并"和"and"。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394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共纳入34篇文献。结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优势,目前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这为广大中医药学者及临床工作者们提供了临床研究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补虚、化痰、祛瘀和解毒四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中医理论对血管性痴呆病的诊断、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做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此病是脏腑功能渐衰,肾精亏损,髓海失充,气血不足,痰浊内生,痰血阻窍所致,治疗有虚实之分。  相似文献   

4.
从血管性痴呆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伏邪内生,损害元神;脏气亏虚,痰瘀阻窍;浊毒壅塞,败坏脑络),中药治疗(从痰瘀论治、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络病辨证、从热毒论治),针灸治疗(单纯针灸、电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指出:血管性痴呆本虚是发病的基础,标实是致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一病复杂多变,虚实夹杂。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这一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问题之一。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既着眼于整体,又侧重于局部病情变化,达到辨证合一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VD的发展现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此从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赵法文  张文华  潘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53-255,25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d,VD)是脑血管病 (CVD)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 ,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老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 CVD的增高 ,该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 ,国内对 VD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综述如下。1 辨证施治颜乾麟等[1] 分四型论治 ,痰瘀交阻型用黄连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用癫狂梦醒汤化裁 ;气虚血瘀型用益气聪明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髓空血瘀型用自拟醒脑益智汤。郑观成 [2 ]分为心气不足和肾阴虚衰两型 ,…  相似文献   

8.
刘泰  陆晖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511-512
综述了近 10年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主要是在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临床研究重在辨证和专方专药的研究、以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疗效并阐明疗愈机理几个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 ,最后提出今后应按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使结论科学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中医治疗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杞黄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应用价值,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根据随机化分组双盲双模拟原则,将21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9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杞黄健脑胶囊及常规西药,对照组常规予西药及模拟胶囊治疗。各组3个月为1个疗程,于给药前1 d和给药后3个月记录患者痴呆症等问题的评价,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为36.0%,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SDSVD)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39.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杞黄健脑胶囊在认知能力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老年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智合剂和尼莫地平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清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 (TG)、血浆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显著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 (HDL)、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显著提高 ,并且其还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灌注 ;治疗组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有明显减分变化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3.
任鹏  李赟  王薇  赵信科  刘凯 《中草药》2023,54(9):2863-2878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建库至2022年3月25日所发表的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5.3、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2项RCTs,包括12种中药注射剂和880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在改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方面,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舒...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有关的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已成熟的有关理论基础,对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点及其实验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靶部位多,不良反应小,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各种病理生理表现及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性痴呆(VD)系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和慢性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VD和Alzheimer型痴呆都是老年人发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随着社会老龄化,VD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诊断条件:①临床有痴呆综合征的依据;②必须同时有患脑血管病的足够证据,经神经病理学或神经放射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证实;③前二者之间必须有相关性,痴呆的症状必须在脑血管病发病3个月以内出现。同时符合上述3个条件才能肯定为VD。痴呆的判定应通过智力测验证实,常用的量表有Hachinski’s缺血计分表、韦氏成人智能量表(修订,WAISR)、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mye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关键是及早确诊、合理使用抗生素、缓解症状缩短临床病程和提高个体免疫力。针对MPP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手段,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MPP提供一定有价值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将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做出证候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及脏腑定位统计分析与上、中、下三焦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焦证候,其中下焦证候的出现比率较高,且两焦及三焦兼证较多。[结论]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司或为本病可能的基本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痴呆康对血管性痴呆 (V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干预机制。方法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痴呆康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他各组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CCA)再灌注配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夹闭 2次 ,每次 1 0min ,中间再通 1 0min。用药前采用跳台法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同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造模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明显增加 (P <0 .0 5 ,P <0 .0 1 ) ,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血浆ET - 1水平 ,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 ,全血还原黏度均升高 ,2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经痴呆康治疗后 ,痴呆康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全血高切黏度降低 (P <0 .0 5 ) ,全血低切黏度降低 (P <0 .0 1 ) ,全血还原黏度降低 (P <0 .0 5 )。痴呆康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血浆ET - 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分别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5 )。结论 痴呆康能够降低VD模型大鼠血液黏度和血浆内皮素水平 ,这可能是其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主题词表的作用以及网络化对主题词表的影响,就网络信息时代中医药学专业主题词表的发展在有关词汇术语选择、词间关系确定、词表更新维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