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与新型静脉内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的波形变化。方法6头猪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CVC)并开胸,记录4个标志点的NVECG和导管尖端深度,并与置管前常规体表心电图(O点)作对照(A点,导管尖端位于胸廓入口水平,代表外周深静脉;B点,位于心包反折水平,代表中心静脉1;C点,位于右心房入口水平,代表中心静脉2;D点,到达右心房入口再深入4cm,代表右心房内)。比较这5个标志点的P波主波方向、振幅、波形特点及A、B、C、D四点导管置入的深度。结果O、D点P波主波方向全为正向,A、B、C三点P波主波方向全为负向。A点与O、B、C、D点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点P波振幅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VC导管尖端分别位于A、B、C、D点时导管平均深度为8、12.8、15.2、19.2cm。结论NVECG法引导CVC时出现的特征性宽大负向P波反映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而细小振幅的负向P波标志导管尖端位于外周深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起源于上腔静脉房性心动过速(AT)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方法对3例上腔静脉起源AT患者行RFCA治疗,并分析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特征。结果3例患者经RFCA治疗均lipid成功,AT的最早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内,消融有效靶点距其口部分别为0.5、1.0、2.0cm,双极心内电图A.P间期分别为54、35、40ms。P波形态在Ⅰ、Ⅱ、Ⅲ、aVF、V1导联为正向,aVR、aVL导联为负向。结论RFCA治疗上腔静脉起源的局灶性AT安全有效。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RFCA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上臂输液港植入过程中,心腔内电图特异性Q波对导管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辅助上臂输液港植入的患者124例,根据心腔内电图P波形态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非单纯高尖P波)63例和对照组(单纯高尖P波)61例。观察组应用特异性Q波定位法确定导管置入长度,对照组按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确定导管置入长度。通过X线检查,比较两组导管尖端定位精准率,同时比较观察组自身分别应用体表测量法、P/R波振幅50%定位法、双峰P波定位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及上腔静脉下1/3段的定位精准率分别为98.4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体表测量法、P/R波振幅50%定位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显著小于实际置入长度(均P<0.05),双峰P波定位法对应的导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腔内电图表现为非单纯高尖P波形态的患者,特异性Q波定位法具有较好的精准度和适用性,可作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的发展,更细、更大腔以及组织相容性好的导管被制造出来,导管的术后定位也由常规单一进行X线检查(拍摄胸片或透视)发展为B超定位和心电图定位,节省了时间和医疗费,又避免了放射损害的危险。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法,是以引导钢丝为探测电极,根据心房内心电图波形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相似文献   

5.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最佳位置,记录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显示的导管最终尖端位置、是否调管及调整长度等。结果 501例患者通过生理盐水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到位率为100%,稳定率为97.4%,准确率为98.6%;心电图定位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一致者49.3%,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不一致50.7%,波动在±3.0cm。导管置入欠佳者均调管至最佳位置。结论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能有效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效率及准确性,杜绝导管异位发生,保障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做好准备工作,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在心房内心电引导下置管,置管过程中仔细观察心电图指征,置管后X线定位检查。结果90例置管过程中心房内心电图显示高P波,5例经调整体位后出现高P波,3例无高P波显示(经X线摄片定位调整PICC位置)。2例置管失败,改常规方式置管。随访1个月,13例发生静脉炎。结论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前,对患者心电图进行评估、熟练掌握心房内心电图引导置管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较高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e,PWD)是体表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之间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小时限的差值,是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一项指标。研究表明,血液透析导致PWD增加,但也有研究提示血液透析对PWD无影响。本文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分为两组,进一步探讨血液透析相关因素对PW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腔静脉吻合法行心脏移植术后移植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方法 为1例终末期慢性克山病患者施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心脏移植。供心的上、下腔静脉分别与受者的上、下腔静脉吻合,左房、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吻合同标准术式。手术吻合时间为61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82min。结果 主动脉开放后以及地自动复跳,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示单一房性P波;受者现已存活近2年,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Ⅰ组,经管管超声心动图示心房和  相似文献   

9.
长期保持静脉通路的惯用途径是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将硅橡胶导管插入右房或上腔静脉(SVC)。但是有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上部躯干烧伤或行放射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以及气管切开等病人均不宣在上部躯干行插管术,对这类病人可采用经下腔静脉(IVC)插管作长期留置之用。本文将对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作一评价。方法病人如在全身麻醉下行其它外科手术时可同时作插管术,否婀可在手术室在局麻下行导管插管术。矩腹股沟中点2cm处作一3cm的横切口,然后游离大隐静脉及其分枝。从腹股沟区切口直接向头侧方向作一隧道,入口位于平脐水平的侧腹壁处,在扩张器的尖端皮肤处作一小横切口使其露出皮外。如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超声引导下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经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的乳腺癌化疗病人80例,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明确心电图定位达标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均一次性置入成功,除1例到达对侧头臂静脉,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导管尖端位置均到达上腔静脉。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经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1.
周秀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93-39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一种实用的中长期静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大护理人员和患者所接受[1]。尤其是大量应用于肿瘤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治疗[2]。因其尖端直达上腔静脉中下1/3交界处,可避免输入高渗、高或低pH值、强刺激性药物等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但在应用中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移位和脱出是其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中的P波是反映双心房除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活动,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心房的形态改变。在心脏起博过程中窦房结发放的激动最先引起心房除极,心电图上最先出现的就是P波。根据P波产生原理,通过P波的形态、时间和振幅等以及它在心电图中出现的位置,对于确定P波的起源以及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求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方法 选择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年患者600例.采用右侧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进针,穿刺成功后,放入J形导丝,引导放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1)当导管刻度与导丝刻度重合时,观察心电图P波的变化.导管头端进入右心房时P波增高;导管头端从右心房退出到上腔静脉后,P波恢复正常.当P波恢复正常后,再将导管后撤2 cm至最终位置.(2)用C臂透视定位,带导丝的导管尖端在靠近右心耳水平,即相当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根据所得导管深度数据与患者身高的相关性推算简易计算公式.结果 600例患者平均身高为165.0 cm,平均置入深度为14.0 cm;其中男性410例,平均身高为169.1 cm,平均置入深度为14.2 cm;女性190例,平均身高为156.5 cm,平均置入深度为13.1 cm.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深度(cm)=身高(cm)× 0.06+4.结论 成年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为:深度(cm)=身高(cm)×0.06+4.  相似文献   

17.
以静脉内高营养方式的营养支持已大大改进了小儿胃肠道疾病手术的存活。近5年来作者在其病房为619例婴幼儿及儿童施行静脉内高营养支持,应用了中心静脉插管。有3例并发了上腔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每一例血栓形成的导管均放置6个月以上,而且是多次插管,所有存活的患儿均依赖高营养支持,一例在剖腹术时,将Broviac导管插入下腔静脉与肾静脉连接处,在连接处下方的腔静脉有血栓形成。最后二例导管插入奇静脉。导管插入奇静脉方法:通过第4肋间隙,由后侧方剖胸做一小切口(即常用的气管食管瘘修补术的后胸膜切口),根据患者身体的大小选用导管的型号,通  相似文献   

18.
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3岁。心悸、胸闷、气促20d。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肝大,肋下4横指。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顺钟向转位,心肌缺血改变。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扩大,右心房内有1个强回声团,大小3.4cm×5.4cm,舒张期进入三尖瓣口,收缩期回到右心房内。该强回声团与下腔静脉内低回声团相连,下腔静脉内见部分血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反流面积9.5cm2。2005年9月30日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于主动脉插管、上腔静脉插直角管后心脏停跳,切开心房壁,在右心房内插入下腔静脉管。术中见右心房内肿物大小约8…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下腔静脉穿透伤导致腹膜后血肿作手术探查是否明智仍有争论。作者设计动物模型以明确下腔静脉穿孔未经处理的自然历程以及采用下肢静脉径路输液的效果。资料和方法取12头青春期Hampshire猪,体重20~25kg,在麻醉下放置标准心电图导联,右股动脉插管测压,右股静脉和颈静脉分别插管输液,并抽静脉血查血细胞压积。作正中切口,显露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切开其前壁,在其后壁作一十字形切口相当于下腔静脉周径的一半,破坏邻近的后腹膜模拟一大口径枪弹伤。然后分别缝合静脉前壁和后腹膜切口,补充林格氏乳酸盐液以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学参数。关腹后20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用改进的手指探触引导插管法,对3例插管困难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操作方法(1)将患者置于气管插管位置,术者站于头侧;利用管芯将导管弯成鱼钩状,并在前端涂少量润滑剂;(2)术者掌心向上,以左手中、示指自左口角进入口腔抵达舌根,探及会厌上缘,并可在会厌内上探及声门,如中指长度不够,探及会厌上缘即可;(3)术者右手持管插入口腔,导管前端达中指尖端后,中指尖端调整导管前端与声门的位置,对准后右手推进导管进入声门。如无法对准声门可将导管前端托向会厌内上,右手持力送管。如仍无法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