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用β—七叶皂甙钠和复方丹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联用β-七叶皂甙钠和复方丹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等的影响以取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联用β-七叶皂甙钠和复方丹参(联合用药组)与用复方丹参治疗(复方丹参组)对患者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为84.6%,复方丹参组为59.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等的影响。方法:脑梗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复方丹参16毫升,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高压氧组并增加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加压20分钟,戴面罩吸纯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减压30分钟,共120分钟,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10天。治疗前后检测脑血流图、脑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6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压氧组治疗后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明显改善(P<0.05~0.01),对照组仅血液流变学有改善。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改善脑电图和血液流变学,并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对降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ICP)的疗效和利尿作用的比较。方法:5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伤后应用β七叶皂甙钠20mg加生理盐水50ml静注,每日总量60mg,连用7日。对照组20例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注,每日2~3次,连用7日。检测2组患者ICP变化及尿量、尿比重变化。结果:β七叶皂甙钠降ICP作用的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0.55±0.31)h、(2.30±0.50)h和(5.30±1.96)h〕与20%甘露醇的作用〔分别为(0.40±0.12)h、(0.86±0.54)h和(4.23±1.50)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和P<0.01)。利尿作用和血电解质、生化指标变化,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七叶皂甙钠降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ICP作用明显,作用持续时间长于甘露醇,对肾脏损害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对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血液流变学对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CBF)的影响;随机选择58例患者同时检查血液流变学、TCD及133Xe吸入法测定CBF;结果血液流变学异常24例,正常24例,异常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CBF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0.01;切变率分别为200s-1、10s-1时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87、-0.92、-0.83,P<0,01。相应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Vm呈良好的一致性。故认为高粘血症使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速度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量子自血疗法对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以头颅CT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光量子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同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比较治疗效果;并观察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光量子自血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治疗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与87.5%,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光量子自血疗法组亦优于复方丹参治疗组(P<0.05)。结论:光量子自血疗法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使患者体内红细胞氧合作用加强,增加缺血区氧的释放,改善组织氧供,减轻脑损伤。光量子自血疗法对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50例脑梗塞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噻氯匹定对脑梗塞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治疗前,观察 血小板聚集率(PAR)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PAR非常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3)观察组各亚组治疗后PAR大多非常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4)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各50例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于治疗后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作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周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治疗安全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普恩复(蚓激酶)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4例(治疗组)联用普恩复胶囊和参脉注射液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前后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显效率55.9%,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率31.3%,总有效率71.9%;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恩复胶囊和参麦注射液联用能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粘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187例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P<0.05);两组血液流变性均有明显改变,但以β—七叶皂甙钠组为佳。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对降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ICP)的疗效和利尿作用的比较。方法:5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伤后应用β-七叶皂甙钠20mg加生理盐水50ml静注,每日总量60mg,连用7日。对照组20例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注,每日2-3次,连用7日。检测2组患者ICP变化及尿量、尿比重变化。结果:β-七叶皂甙钠降IC物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0例发病在3天内且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研究。随机分为3组:灯盏花组(中医组),低分子右旋糖酐、脑活素及光量子组(西医组),上述方法联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结果:治疗两周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66.6%及87.7%;治愈率分别为10.0%,10.3%及29.2%,以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显著(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以中西医结合组更明显。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蝮蛇抗栓酶与川芎嗪加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用蝮蛇抗栓酶0.5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B组22例用川芎嗪120mg加维脑路通400mg溶于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0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3.75%,B组为9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A组(52.08%)优于B组(36.36%)。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除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粘附率A组较B组下降明显外,大多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川芎嗪加维脑路通与蝮蛇抗栓酶都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蝮蛇抗栓酶疗效优于川芎嗪加维脑路通,但其禁忌证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顺序分为2组,均在发病48小时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静滴黄芪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维脑路通,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与9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在24小时内用药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分别为(11.78±3.08)分和(8.96±2.8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维脑路通临床疗效相近,但早期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者疗效优于维脑路通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院内科1989~1991年26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观察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其中81例使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的病人作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对比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表明,268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各项均有明显改变,与正常人比较全部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卜<0.01)。经蝗蛇抗栓酶治疗后,81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小板计数一项无明显改变外(卜<0.01),其他各项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血沉一项治疗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rto.05);全血比粘度等 12项治疗前后改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of)。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我们选择经头颅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为UBIO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62例.疗程10天。UBIO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0.6%及88.7%,对照组为12.9%及72.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UBIO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不明显。UBIO组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明显抑制。从而认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明显,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等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研究早期(发病1周以内)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及脑功能的影响。随机选择89例脑梗塞患者,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康复组49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检查脑电地形图。结果发现康复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77.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量均明显改善,但康复组比对照组高(t=4.99,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为康复组明显改善。康复组脑电地形图改善率95.9%,对照组77.5%(X2=5.30,P<0.05)。认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恢复及脑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康复治疗时机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和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时机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 和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138 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46 例,发病1 周内开始康复治疗;B组46 例,发病1 个月后开始康复治疗;C 组46 例,无康复治疗。总疗程均2 个月,其中康复治疗1 个月。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结果 A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组,Ridit 分析,P< 0.05 。各组治疗前EEG 和CBF相似,治疗后均有所改善,P< 0.05~0.01,A 组改善优于其他组,P< 0 .05 ~0.01 。结论 康复治疗开始早晚均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和脑功能,早期康复尤为明显,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七叶皂甙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D一叶皂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对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七叶皂甙2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10日。2组降压、抗感染等治疗相同。治疗前及3周后均测定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2组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性虽均明显改善,但以七叶皂甙组尤佳,且颅内血肿吸收优于对照组。结论:七叶皂甙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见察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1)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 P)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AMI及UAP与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 P<0.01),以AMI组减少更为明显.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式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AMI及UAP与NC组相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结果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很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对其的影响。方法: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口服新正天丸对照组50例,口服氟桂嗪,疗程均为30天。并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改变明显(P<0.05),观察组对甲襞四项积分示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偏头痛的重要病理特征,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