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支调查了铁岭市清河区15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试图探讨其分布规律,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7/200707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7年WHO组织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2)自愿接受各种实验室检查。(3)在铁岭市清河区居住5a以上。病例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2)近期患有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周内有外伤和大手术史。本文入选冠心病患者159例,男93例,女66例,年龄49~78(57.63±19.45)岁,其中慢性稳定型心绞痛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49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睡眠障碍表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87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1—05~2006—05我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95例。入选标准:(1)符合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测试。排除标准:(1)近2个月内有内眼手术史或激光手术史者;(2)患有任何影响试验可靠性的急性眼病(如严重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或葡萄膜炎)或慢性眼病者;(3)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患者;(4)合并其他精神性疾病患者;(5)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6)有药物或乙醇依赖史者。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并除外全部排除条件后,本文实际入选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87例,  相似文献   

3.
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低分子肝素与常规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作用比较。方法:将43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及治疗组(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0.91%,对照组61.90%(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仅2例发生皮下瘀斑。结论:UAP患者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其预后,既安全又方便。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应用胸段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64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AP标准,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54~73(平均62.5)岁,病程2个月~3a。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脊柱畸形、出血倾向、严重心律失常及重症高血压等。随机分为观察组(PCEA组)和对照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与U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住院诊断UAP患者196例和健康对照组82例的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UAP患者Braunwld各分级间年龄、性别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血酯异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UAP患者QTd、QTcd值随危险分级增高而加大,同时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UAP患者Braunwald各分级的QTd、QTc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UAP患者QTd的变化与其病情危险度相关,心电图QTd的变化可以作为UAP患者判断危险程度的参考指标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临床上将UAP危险度分级与QTd结合起来考虑,有助于选择治疗手段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U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HRT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TS)检测,并进行比较。UAP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比较其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相比较,1UAP组TO高,TS明显降低,P〈0.05,而SAP和对照组TO值,TS值无明显差别。对UAP患者随访6—36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结论:UAP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UAP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们选择沈阳地区初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不同分型患者的血清脂质变化,并与正常人比较,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3/2007—06在我院常年体检人员中检出高血压患者149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病;(3)居住在沈阳市区5a以上;  相似文献   

8.
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国外TIMIⅢB[1]试验证实溶栓治疗增加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国内的意见尚不统一。王庸晋等[2]证实溶栓疗法优于一般综合疗法。而钱学贤等[3]和胡大一等[4]侧不主张用溶栓疗法治疗UAP。本文探讨溶栓疗法在UAP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两组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的冠心病命名和诊断标准。A组: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58.3±4.8岁,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21例,自发型心绞痛5例。B组:男29例,女7例,平均年龄60.1±6.2岁,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95例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绞痛伴发抑郁的密切相关因素。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心内科、神经、精神科门诊和住院的心绞痛患者195例,男128例,女67例,年龄40~70(55.4±11.2)岁。门诊140例,住院55例。均符内科学第5版诊断标准。排除心神经症、急症心梗、风心病、肋间神经痛、食管病变、溃疡病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2周内心绞痛改善程度,3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减少(P〈0.05),3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心理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亲属中并不少见,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患者维持透析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入选亲属标准:(1)患者的父母、配偶、子女,测评前均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2)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或患精神疾病者;(3)理解调查内容并自愿完成所有测评者。共汁46例,其中父亲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小时,每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U加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2次,连用7天。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凝血指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23例UAP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47.8%;心电图总改善率78.1%,恢复正常者26%;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但无出血等并发症,无一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工作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调查了8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者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工作量各种指标,并与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A(SAA)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寻找出预测和识别UAP的具有代表性的炎性指标。方法 选取40例UAP患者,40例SAP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IL-6、IL-8、hs-CRP、SAA和sVCAM-1浓度。结果 UAP患者IL-6、hs-CRP、SAA和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UAP组内IL-6、IL-8、hs-CRP、SAA、sVCAM-1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hs-CRP相关指数的均数最大(Rx^2=0.6284)。结论 UAP患者各炎性指标水平显著性增高;各炎性指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hs-CRP为炎性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识别和判断UAP发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连续变化。方法:选择近期住院治疗的67例UAP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53例,人选对象均于入院后24h、3d、7d和出院前各进行1次血浆hs—CRP检测。结果:UAP组住院期间的不同时间点采样平均血浆hs—CRP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UAP患者住院期间常伴有血浆hs—CRP浓度显著升高,检测后者对心绞痛性质判定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我们应用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疗效较好。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变化,旨在探讨该药治疗心绞痛的机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34例(按1979年WHO诊断标准),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9-67岁(56.7±4.8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3例(占67.6%),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占32.4%);排除了严重高血脂症及心功能不全患者。1.2方法1.2.1标本采集受试者试验前2周停服一切影响血液流变学及调脂药物。空腹12h抽肘静脉血,分别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屏氧酶1(paranoxonase-1,PON-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ELISA法和生化方法检测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健康人血清MMP-2,MMP-9,oxLDL和PON-1。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的MMP-2,MMP-9,oxLDL和PON-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以AMI组最高;AMI组、UAP组的检测结果与SAP组患者的MMP-2,MMP-9,oxLDL和PON-1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患者的MMP-2,MMP-9,oxLDL和PON-1的含量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MMP-2,MMP-9,oxLDL和PON-1在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ACS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左旋卡尼汀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旋卡尼汀6.0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为9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为66%(P〈0.01)。结论:常规治疗辅以左旋卡尼汀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测65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OX-LDL浓度,并与健康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诊断和防治中的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冠心病组:选择我院2006-04~2006-09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5例,按类型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诊断标准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剔除合并严重感染、肝胆系统疾病、溶血、糖尿病患者。SAP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5.6±10.0)岁;UAP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4.2±9.9)岁;AMI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4.7±12.6)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内科强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内科强化治疗疗效。方法:对98例UA患者入院后给予1周肝素、阿斯匹林、潘生丁和心痛定等抗凝、抗血小板和抗心绞痛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心率,计算心率血压乘积;并对97例存活者在心绞痛控制后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0例(治疗组Ⅰ)心绞痛得到控制,其中显效58例(72.5%),好转22例(27.5%);余18例(治疗组Ⅱ)仍有休息时心绞痛,故采用内科强化治疗,其中6例(33.3%)达到显效标准,10例(55.5%)达到好转标准,1例(5.5%)发生急性心肌梗塞,1例(5.5%)死亡。结论:内科强化治疗能够使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减轻。治疗组Ⅱ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较高,可能是心绞痛较难控制的原因;另外,治疗组Ⅱ显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Ⅰ(P<0.01),其预后不佳,故有适应证者建议做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