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迎来 《陕西中医》2001,22(3):180-181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301条、302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为温经解表剂,均用于少阴(心肾)阳衰兼风寒表证,少阴太阳并治者。两者区别是前者用于表邪较重之症,后者用于病情较轻之症。 本方为张仲景治疗邪在太阳、病在少阴,标实本虚之证而设。临床上对于本方的应用,只要抓住辨证要领,灵活加减,可扩大治疗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 内伤失音症 杨某,女,45岁,教师。1…  相似文献   

2.
正刘殿池主任医师,师从名医王大经,从医40余年,精通内科杂病,尤擅于治疗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疾病等,对于疑难杂症及危重病证辨别精准,遣方用药轻灵。结合脏腑六经辨证,以少阴虚寒为基础,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糖尿病。1 少阴证与糖尿病《伤寒论》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三阴病[1],因其阳气  相似文献   

3.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友良 《陕西中医》1998,19(6):282-283
<正>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温散少阴之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文中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各有所见,颇多发挥。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申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屡效。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真 《中医研究》2010,23(1):58-5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全方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或为表里双解之剂。仲景组方颇多巧妙之处,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散寒通脉,通达上下。麻黄细辛合用,温太阳经腑,使经气通利,邪自表解;水道通调,寒湿自去,细辛、麻黄虽为发汗解表通调水道之峻品,今以附子为君,则无忧过汗亡阳,尿多伤阴之弊。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方中麻黄辛透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散寒止痛,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使发汗而不伤正,再加细辛通彻表里,外助麻黄解表,内助附子散阴寒,三味合用,而使温阳发汗并行,达到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9.
唐春芳  黄道富 《新中医》1996,28(7):51-5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唐春芳,黄道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高血...  相似文献   

10.
梁文华 《陕西中医》2011,32(1):93-93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乃仲景为病之属太少两感证而设,《伤寒论》301条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发热者,病兼太阳之表,脉沉者,病又根于少阴之里,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者,以麻黄开太阳之表,俾邪有出路,附子固少阴之里,细辛由里达表,无微不至,则搜剔更周,病无逃矣。  相似文献   

11.
麻黄细辛附子汤始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兼证的少阴兼太阳两感证。由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熟附子1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方中麻黄解表邪,附子温阳,细辛佐附子温经,佐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温阳中促进解表,解表中不伤阳气。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功擅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背部恶寒证王某,女,35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举隅抚松县中医院(134500)杨振兴[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麻贡附子细辛汤始我于(.寒jB》治疗少阴里还与太阳表证之方剂.功效为助用解表.主治“少用病站得之.仅发热,脉沉者”.笔者运用麻黄附子...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伤寒论》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三味药物组成。原文日:“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证少阴阳虚于里故脉沉,兼有太阳表证故反发热,此方温经解表治“两感”为病,早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然对少阴病之其他杂症则未提及。近代有关仲景学说研究的大量文献,对该方的应用及研究亦少有报道。今就笔者临床应用所得,略举数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两感证。笔者临证应用此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感冒失音、特发性耳聋、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前列腺炎等,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麻黄细辛附子汤由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细辛(二两)组成;仲景用以治疗少阴感寒证(或称太少两感证),此方为扶阳解表散寒之剂,补散兼施。少阴病为阳气虚寒之证,若始得之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因此需用温阳解表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专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症而设,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根据临床报道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治疗数十种病症,笔者跟随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学习,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对临床所遇案例口传心授,现分析刘康宏副主任医师疗效确切之临床病案,于诸医家共享。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1].本方由麻黄、甘草、附子组成,由原文中可看出,张仲景应用本方时,是先煎麻黄,再下附子、甘草.其中附子并未先煎,尤其附子的炮制方法是“炮”[2],与当今临床习用之黑附片不同.由条文可知,本方用于少阴病初起,病情较轻.结合少阴提纲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1 ],可知本方之证当见精神萎靡、嗜睡,脉微细.但在少阴提纲证下一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朱一斌(长沙老年病医院,410005)麻黄附子细辛汤,首见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用以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的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为助阳解表的代表方。老年患者常见素体阳虚,...  相似文献   

19.
<正> 解表发散药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出汗或微出汗以发表散邪,解除表症。常用药物有辛温发散,辛凉发散之分。(一)辛温解表发散药[麻黄、桂枝、细辛]均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之力。但麻黄、桂枝均散太阳经肌表风寒,细辛善散少阴经风寒。发汗作用麻黄大于桂枝,故麻黄适用于无汗的表症,桂枝不论有汗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方剂,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