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用血量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本院20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信息以及围术期输血情况等资料。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600 mL者18.8%(39/207),而术中输血率为28.5%(59/207),较高的输血率与20.29%(42/207)患者术前贫血(Hb100 g/L)相关。术中红细胞用血量占围术期用血量56.9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输红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手术时长和术前血红蛋白(P0.001)。肿物大小与红细胞输注总量相关性很高,"部位_结肠"也有一定影响(P0.05)。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术期输血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术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比例合理,无搭配"全血"输注情况。结论患者围术期输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但与其年龄、性别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对术中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患者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选取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术中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中,脂肪肉瘤都是最为多见的组织学分型,分别占38.5%(20/52)和17.9%(15/84)。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肉瘤构成比、多次手术、联合切除脏器、肿瘤累及大血管、肿瘤长径10 cm、术前APTT39 s、术前Hb110 g/L等7个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10 cm、多次手术、肿瘤累及大血管以及术前Hb110g/L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输血率、术后进入ICU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Hb值4个预后指标上,术中输血组均弱于未输血组。结论对于存在术中输血高危因素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并提前干预,降低患者输血率,保障手术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45-3847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情况,探究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78例脊柱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脊柱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椎体骨折情况、伤椎解剖位置、椎体骨折Genant分类、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穿刺路径及手术时间,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术前VAS评分、术前骨密度值、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收治的278例行PVP术患者中共有50例发生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7.9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椎体骨折情况、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穿刺路径、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及术前Cobb角等因素与PVP脊柱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及术前Cobb角是影响PVP脊柱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注骨折前的临床状况,做好术前准备,在满足手术条件下尽量选择单侧穿刺、减少骨水泥注入量,有利于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变化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的老年(60岁)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d1所做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输液情况,了解它们对围术期患者Hb变化的影响。结果 98名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3±10.5)min,术中失血量(17.2±8.9)ml。平均Hb,术前输液后(113.0±15.0)g/L、术后d1(108.4±12.4)g/L均较入院时(122.3±15.4)g/L有所变化(P0.05)。患者平均红细胞比容(Hct),入院时(38.2±5.2)%、术前(34.1±4.1)%和术后d1(34.0±3.9%)(P0.05)。术后Hb100 g/L的患者由入院时的9人增加至术前的18人,术后d1增加至30人(P0.05)。5人术后d1的Hb80 g/L,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Hb下降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术前输液对血液的稀释作用,并不需要即刻输血。对于入院时Hb100 g/L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监测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积极行输血治疗,避免发生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可以撤离机械通气,将9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的临床及实验室18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前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肾功能衰竭8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肾功能衰竭是三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出血量多、尿量减少、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是相关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中影响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复合保温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手术室10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2例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收集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手术部位、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室温度、术中输血量、是否保暖措施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麻醉时间(≥3 h)、术中输液量(>1500 ml)、手术室温度(<24℃)、未应用保暖措施为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术中低体温发生因素,护理人员应术前对手术床和输注液体恒温、术中加强保暖措施及加强手术配合人员默契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为肝癌患者术前血液管理及围术期用血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并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资料,按术中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n=132)和未输血组(n=54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生存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674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例资料,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率19.6%(132/674),未输血率80.4%(542/674);描述性分析: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甲胎蛋白(AFP)、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况评分、肝细胞癌TNM分期、HBsAg、肿瘤大小、有卫星造(25.8%vs 16.6%)、血管侵犯(18.9%vs 12.4%)、肝脏切除范围≥3段(43.2%vs 24.5%)、术中失血量(mL)(807.6±679.0 vs 281.6±214.6)、术前PT(s)(11.9±1.3 vs 11.5±1.5)、APTT(s)(30.3±26.7 vs 27.3±4.5)、Fib(g/L)(2.9±1.2 vs 2.7±0.9)、Hb(g/L)(126.2±21.8 vs 140.0±20.0)、总住院时间(d)(18.5±9.7 vs 14.3±5.7)以及生存结局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8.9%(46/94)vs 72.9%(283/3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胎蛋白(AFP)(OR=2.082,P<0.05)、ASA(OR=5.159,P<0.01)、AST(OR=0.978,P<0.01)、Fib(OR=1.265,P<0.05)、围术期输血(OR=1.862,P<0.05)及输血量(OR=1.001,P<0.05),AFP(OR=4.413,P<0.01)、TNM(OR值分别为3.240、3.309、3.337,P<0.05)、术中失血量(OR=1.475,P<0.01)以及术前Hb(OR=0.974,P<0.01)。结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总生存率降低相关;而AFP、肝细胞癌TNM分期、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Hb均为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作为脑出血组,按1:4比例选择48例同期施行肝移植术但术后无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入住ICU、Child分级、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APTT和血小板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之间存在关联;术前Child分级(P值:0.022)和术中出血量(P值=0.02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hild分级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大肝癌切除术患者失血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肝癌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硬膜外麻醉后全麻诱导前,A组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液15mL/kg,B组输注等量乳酸林格氏液.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量;于稀释前、稀释后即刻、术毕及术后1d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血乳酸(Lac).结果:两组出血量、输液量及各时段Lac无统计学差异,A组输血量明显低于B组;A组MAP较B组平稳;两组CVP稀释后均明显升高;A组Hct和Hb术毕术后1d明显低于基础值及C组.结论: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前行AHH,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邵明  吕先萍  王静  吴阳  张水军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1-1294
目的 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8月~2011年9月共63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中输血量,根据术中用血量≥12 U和<12U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之间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各项指标的不同,分析其与肝移植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63例肝移植术中,27名患者输血量≥12U.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Hb、总蛋白、肌酐、MELD评分、既往上腹手术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Hb和既往上腹部手术史.预测模型为:y=4.31 +1.979×既往上腹部手术史-0.046×术前Hb.结论 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和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根据以上结果输血科可以预测用血数量和品种,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提供备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未破裂颅内单发动脉瘤在动脉瘤夹闭术术前如何合理备血。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中,运用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筛选出接受输血与未接受输血者各64人,收集其围手术期及手术信息,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的差异,筛选术前未破裂单发动脉瘤在夹闭术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患者体重(kg)为59.1±8.4 vs 65.2±11.9,动脉瘤体/颈比为1.7±0.9 vs 1.3±0.4,动脉瘤术中破裂率为57.8%(37/64)vs 4.7%(3/64),动脉瘤夹闭时间(min)63.4±10.6 vs 38.6±12.2,术中出血量(mL)811.7±426.8 vs 243.1±117.1(P<0.01),术中出血量/体重13.8±6.9 vs 3.8±1.9(P<0.01)。据此构建了术前模型和术中模型。体重(OR=4.59)和动脉瘤体/颈比(OR=4.48)是术前判断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术中输血风险的预测指标。体重<55 kg的患者,中位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260 mL;而对于动脉瘤体/颈比>1.4的患者,中位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130 mL。结论患者的体重和动脉瘤的体/颈比为预测未破裂单发动脉瘤在夹闭术中需行输血治疗的重要指标;对于体重较轻以及动脉瘤体/颈比较大的患者,在术前应积极备血,做好输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中针对性止血对节约膝关节置换术用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4年12月,均由通信作者主刀完成的连续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13例,术中通过反复多次直视下对膝上内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后方关节囊滋养血管进行电凝止血,记录术前、术后d1、3、7,Hb、Hct、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Gross方程计算术后d1、3、7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术后异体输血量,输血并发症、异体输血率。结果 213名患者术中出血量(49.23±54.92)mL;术后d1引流量(58.28±11.54)mL,Hb(90.73±12.04)g/L,Hct(24.42±2.80)%,隐性失血量(111.16±11.83)mL,失血量(218.66±58.92)mL,术后d1Hb、H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d3 Hb(83.19±12.19)g/L,Hct(22.98±3.04)%,隐性失血量(521.10±41.22)mL,失血量(628.61±73.07)mL,术后d3 Hb、Hct隐性失血量、失血量与术后d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 Hb(92.72±12.43)g/L,Hct(28.23±3.31)%,隐性失血量(402.18±46.95)mL,失血量(509.69±77.58)mL,术后d7 Hb、Hct、隐性失血量、失血量与术后d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d1比较,Hb、Hct、隐性失血量、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A术后d3是累计失血最多的时间点,3d后贫血状态逐渐得到纠正;TKA术中直视下针对膝上内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后方关节囊滋养血管反复多次止血,可达到减少术后出血、输血的目的,从而避免输血、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2例因子宫肌瘤合并贫血而进行的子宫全切术 ,输血组 6 4例 ,未输血组 5 8例 ,比较术前、术后第 4天WBC数、NGR、IL 6及Hb水平变化 ,并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发热率情况。结果 输血组术后WBC及IL 6水平增高不明显 (P >0 .0 5 ) ,Hb较术前明显增高 ;未输血组术后第 4天WBC及IL 6水平比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1) ,Hb较术前明显降低 ;两组术后NGR明显高于术前 ,H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但未输血组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输血组 ;输血组术后输液少 ,术后发热率低 ,住院日短。结论 对于Hb(70~ 90 ) g/L的贫血患者 ,围手术期输入适量红细胞可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 ,并未增加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明确输血种类和输血量的范围,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为建立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围手术期输血的评价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连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腰椎管狭窄减压术患者386例,根据是否输注异体血分为输血组(139例)和未输血组(247例);根据患者的输血量将输血组分为≤4U组和4U组;根据输血方式分为异体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和(自体+异体)输血组。收集386例腰椎管狭窄减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手术相关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常规(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转归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围术期输血种类和输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比例为36.01%,患者平均用血量(4.9±2.95)U。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Hb、住院天数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组中≤4 U组和4 U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体输血组和自体输血组在抗生素使用种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体输血组、(自体+异体)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在其他转归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中输血量与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1、0.176、-0.163,呈相关性(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有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前患者Hb,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组和(自体+异体)输血组在对患者术后转归方面基本上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渗漏、上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类型、原发病性质、合并症、有无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阻断时间、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围术期输血量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行肝切除术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高龄患者行肝切除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据手术方法分为短节段组(50例)及长节段组(40例)。短节段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长节段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相关指标、Cobb角相关指标及Frankel分级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短节段组手术时间短于长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长节段组(P0.05)。两组术后12月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长节段组较短节段组降低显著(P0.05)。长节段组椎体前缘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高于短节段组,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Cobb角矫正丢失度低于短节段组(P0.05)。两组术后12月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长节段固定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较短节段固定患者好,但短节段固定对患者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7.
术中大量失血输血输液后血液中蛋白,生化和血气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中大量失血,经常规输血、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血液中蛋白、生化和血气的变化.方法:31例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失血均在2 500 ml以上.在N2O-O2-异氟醚吸入麻醉下手术,根据估计失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按常规输血输液.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立即抽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次日晨抽血查肝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平均(4 135±1 541)ml,平均术中输注全血、血制品、平衡液等共(8 090±2 505)ml.与术前相比,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Hb低于80 g/L者占32%;血液中Na+、Cl-、血清尿素氮(BUN)和C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但术后血K+均较术前为低(P<0.05),发生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 mmol/L)2例,占6%;血液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17例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占55%,4例发生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PaO2)<80 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浆蛋白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血浆总蛋白低于60 g/L者72%,最低39 g/L.结论:术中大量失血,按常规输血、输液后,虽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存在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高糖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等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在大量失血患者围术期管理中,要进行血常规、生化和血气的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更全面地对呼吸、循环、内分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的相关因素,建立红细胞输注的风险评分,为临床科学合理备血提供依据。方法 199例首次行单纯OPCABG的患者,男147例,女52例,中位年龄64岁(39—83岁)。根据患者术中是否输注红细胞,将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组(n=112)和输注红细胞组(n=87),统计患者基本信息、术前检查结果、合并症和用药史、手术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将P0.1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回归分析中P0.05的指标用于构建术中输注红细胞的风险评分。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中OR值的大小,赋予各影响因素相应的分值,计算每位患者的总分值作为红细胞输注的风险评分,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年龄(P0.05)、血清肌酐(P0.01)、Hb(P0.001)、Hct(P0.001)、血浆Fib(P0.001)、术中出血量(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ib4 g/L(OR=3.904,P0.001)、术前Hct降低(OR=6.241,P0.001)、术中出血量400 mL(OR=7.952,P0.001)是OPCABG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设定术前FIB4 g/L为1分,术前HCT降低为2分,术中出血量400 mL为3分,计算总分值作为风险评分。风险评分在0—6分范围对应的输血率依次为5.8%、33.3%、43.8%、60.0%、66.7%、90.0%、100%,人均输血量依次为0.1、0.7、0.9、1.4、1.7、2.4、3.4 U。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输血率和人均输血量与风险评分呈正相关,秩相关系数r=1.000,P0.001。风险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以3分为术中是否输注红细胞的临界值,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8.7%。结论术前FIB4 g/L、术前Hct降低、术中出血量400 mL是OPCABG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评分对术中红细胞输注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术前安全合理备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输血指征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术期是否进行过输血治疗分为输血组(56例)及未输血组(120例),对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等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出血量进行评估。结果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53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3.1%,未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27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4.6%。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治疗并不能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术后应根据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量的变化,合理选择输血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术后30d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的70例接受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70例患者按30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65例,死亡组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30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肺移植受者30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86)、年龄(P=0.017)、体重指数(P=0.082)、术前血小板数值(P=0.017)、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64)、术前乳酸值(P=0.046)、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P=0.091)、术中心血管事件(P=0.009)、手术持续时间(P=0.007)、术中失血量(P=0.097)、术中液体平衡(P=0.016)及术后第一天去甲肾上腺素最大用量(P=0.004)与患者围术期死亡相关;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术前乳酸值(P=0.010,OR=3.668,95%CI:1.356~9.925)与术中失血量(P=0.041,OR=1.501,95%CI:1.275~2.021)是肺移植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乳酸值增高与术中大量失血会增加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