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病理性近视CNV患者34例34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治疗前患眼EDTRS视力表视力0~69个字母,平均视力(33.85±14.67)个字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210~543 μm,平均CMT(293.41±79.45) μm.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治疗后每1个月随访1次.随访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及CMT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1.68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3.50±9.94)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P=0.00);CMT降低(71.14±72.26)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0).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CNV视力预后较好,病灶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患者24例25眼,所有患者行ETDRS视力表检查、前置镜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常规内眼手术操作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lOmg/mL雷珠单抗0.05mL,随访4~lO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平均治疗次数为1.52次.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23.93±12.46个字母;末次随访BCVA平均40.63 ±7.25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14.27±9.36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治疗前CMT平均363.47±119.62μm,末次随访平均CMT为190.31±37.02μm,较治疗前下降72.82±60.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CNV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停止或减少病灶的渗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冈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确诊为渗出型AMD并首次接受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DT治疗的患者32例(41眼),均进行了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彩色眼底照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后采用PDT(光辐射率600 mW/cm2,光能量50 J/cm2,光照时间83 s)治疗,48-72 h后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随后根据每个月检查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治疗,重复治疗时单独注射Ranibizumab 0.5 mg,或联合PDT,或单独PDT.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视力(ETDRS字母数)、视网膜厚度,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渗漏情况进行计数,求百分比.结果 随诊12-39个月.在治疗后第12个月检查时,41眼ETDRS视力表字母数较治疗前平均提高9.1个字母(t=-4.14,P<0.01),重复Ranibizumab注射(2.0±1.1)次/眼,重复PDT治疗(0.2±0.8)次/眼.末次检查时,41眼ETDRS视力表字母数较治疗前平均提高8.9个字母(t=-3.74,P<0.01),重复Ranibizumab注射(2.7±1.2)次/眼,重复PDT治疗(0.3±0.7)次/眼.9眼(22%)CNV渗漏完全停止,27眼(66%)渗漏范围减少,3眼(7%)无明显变化或范围扩大,2眼(5%)有新病灶发生.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19.11μm(t=4.419,P<0.01).并发症与单独Ranibizumab或PDT治疗相比无增加.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DT治疗渗出型AMD可使视力提高,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CNV病灶渗漏停止或减少,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9年,于2007年11月27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远视力为0.2,双眼近视力为J1;双眼前段无异常;双眼底黄斑区病变相似,可见暗红色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精粹图片1);相干光断层扫描结果显示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缺失(精粹图片2).诊断:双眼巨大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以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彩色眼底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 56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 ab 0.5 mg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随访资料。治疗前56只患眼ETDRS视力表字母数为25.1个 ,FFA和(或)ICGA检查均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OCT检查视网膜厚度平均为303.45 μm。Ranibizumab注射治疗次数2~8次,平均治疗次数为3.1次。治疗后随诊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诊时间8.7个月。回顾分析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9、12个月的视力 (ETDRS字母数)、视网膜厚度、CNV病灶渗漏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 56只眼治疗后末次随诊检查时,ETDRS视力表字母数平均为38.5个,字母数较治疗前提高13.4个(t=-3.193,P<0.01)。其中,视力提高≥15个字母数者22只眼,占39.3%;视力下降>15个字母数者2只眼,占3.6% 。 视网膜厚度平均为191.35 μm,较治疗前下降112.1 μm (t=5.193,P<0.01)。 CNV渗漏停止者12只眼,占21.4%;渗漏减少者33只眼,占58.9%;无明显改变者9只眼,占16.1%;新发生病灶1只眼,占1.8%。治疗后5只眼有短暂视物模糊,3只眼有轻度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均在1周内消失。 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AMD可使视力提高,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CNV病灶渗漏停止或减少,安全性高。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60-163)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54例5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30例30只眼;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2.57±7.06)岁;病程6 d~3个月.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DTRS)视力表行EDTRS视力检查,同时行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患眼治疗前BCVA眼前手动~0.6,EDT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32.00±16.41)个.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平均值为(337.31±76.91) μm.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5.56±6.54)个月.首次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检查时如发现CNV病灶扩大或有新发CNV病灶,则行再次注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BCVA、ETDRS视力、CRT及CNV病灶渗漏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治疗后1个月,ETD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48.81±16.96)个,较治疗前平均字母数增加16.81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1,P<0.01).视力增加>15个字母者25只眼,占46.30%;视力减少≥1个字母者2只眼,占3.70%.OCT检查显示,CRT平均值为(227.67±91.41)μm,与治疗前CR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1,P<0.01).末次随访检查时,患眼注射次数1~4次,平均注射次数(1.59±0.71)次.ETDRS视力平均字母数为(49.20±16.60)个,较治疗前平均字母数增加17.20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0,P<0.01).视力增加>15个字母者27只眼,占50.00%;视力减少≥1个字母者3只眼,占5.56%.OCT检查显示,CRT平均值为(227.69±89.30) μm,与治疗前CR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2,P<0.01).CNV渗漏完全停止者35只眼,占64.81%;渗漏范围减少者11只眼,占20.37%;渗漏无明显变化或范围扩大者6只眼,占11.11%;出现新病灶者2只眼,占3.70%.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ICNV安全有效,可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石首县一中和实验小学是我县两所重点学校,由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做健康体检的共2440人,将两所学校学生视力减退报告如下: 1.视力检查方法:按常规用远用、近用国际视力表,凡远视力不足1.0者再做近视力检查后用镜片矫正。 2.视力减退的标准:远视力不足1.0者为视力减退,这时用三舍四入的方法记录,例如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有无伴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并接受PDT治疗的的44例患者54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CNV伴黄斑CME者16例21只眼,不伴CME者28例33只眼。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采用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水肿和黄斑中心小凹处层间厚度(BFT)。治疗后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 末次随访时,伴CME组ETDRS字母数为(29.429±17.907)个,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P=0.701);OCT检查显示BFT为(316.429±77.161) 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P=0.019)。不伴CME组ETDRS字母数为(48.121±17.911)个,OCT检查显示BFT为(244.667±37.619) 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4,6.880;P=0.002,0.000)。两组间治疗前后ETDRS视力提高字母数和BFT提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4,2.212;P=0.033,0.031)。结论 PDT治疗渗出型AMD CNV不伴CME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CNV伴CME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变化,确定临床与视力预后相关的脉络膜参数。
  方法:前瞻性、开放性研究。临床确诊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0例50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 ETDRS )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及三面镜作相应检查。治疗前患眼EDTRS视力表视力0~69个字母,平均视力29.69±13.46个字母。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lL,每月随访,观察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确定与视功能相关的脉络膜参数。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2.47±2.23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3.62±8.98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治疗前、治疗后1、6、12lo,患眼平均SFCT分别为81.48±61.62、79.63±60.98、77.92±61.26、78.34±59.48μl,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9±8.93、3.68±7.42、3.16±6.95μl。治疗后1l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治疗后6、12 l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61,P<0.05)。24眼(48%)复发,平均每眼复发1.39±1.23次,SFCT自治疗后1lo的75.7±51.6μl到复发时的84.4±55.9μl (比治疗后1 lo 的厚度增加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6眼(52%)无复发眼,治疗后1lo 85.3±52.7μl,6lo 83.6±50.5μl及12lo 84.2±54.2μl ,各时间点SFCT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的改变(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抗VEGF治疗(雷珠单抗注射)使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 SFCT 下降,而CNV复发时表现为SFCT增厚, SFCT的增厚可能是CNV活动期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因双眼间断性视物不清2~3年于2011年3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约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反复发作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不适.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给予马栗种子提取物、羟苯磺酸钙及多种维生素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屈光不正、高血压、糖尿病等眼部及全身疾病史.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20/50,左眼20/126.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ETDRS视力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RG,mfERG)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光动力疗法(PDT)对病理性近视(PM)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临床上经FFA、ICGA及OCT确诊为PM合并黄斑CNV的43例45眼患者纳入观察。以ETDRS视力表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mfERG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20例2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23例23眼行PDT。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随访12mo,根据复诊情况,按需行重复治疗。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和mfERG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ETDRS视力及中心凹1环和2环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mo雷珠单抗组视力39.23±20.06字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88±9.03字母(P<0.05); PDT组视力37.38±16.95字母,与治疗前比,未明显改善0.33±6.94字母(P>0.05)。两组患者mfERG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PM并发CNV的治疗,抗VEGF疗法与PDT治疗具有相似的稳定黄斑功能的作用,在视力改善上,抗VEGF疗效优于PDT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光动力疗法(PDT)对病理性近视(PM)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临床上经FFA、ICGA及OCT确诊为PM合并黄斑CNV的患者43例45眼纳入观察,其中抗VEGF组20例2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PDT组23例23眼行PDT治疗。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随访12mo,根据复诊情况,按需行重复治疗。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和视野变化。以ETDRS视力表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定中心10°视野平均缺损(MD)并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ETDRS视力及中心视野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mo,抗VEGF组ETDRS视力39.23±20.06字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88±9.03字母(P<0.05); PDT组ETDRS视力37.38±16.95字母,较治疗前提高0.33±6.94字母(P>0.05)。治疗后12mo,抗VEGF组中心10°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DT组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对PM并发CNV的治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较PDT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黄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临床中部分患者单眼视力正常,而双眼视力下降的现象,探讨双眼视力与单眼视力的不同含义,并分析其引起双眼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分别检查患者的单眼、双眼裸眼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前节和眼底,电脑加综合验光仪验光,同视机、三棱镜、立体视功能检查.结果 15例单眼视力正常而双眼视力低下患者中,3例患者为中高度远视,6例患者为间歇性外斜视;另6例患者存在轻度屈光参差.根据其不同原因给予矫正后,双眼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工作中除常规检查单眼视力外,还应重视双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屈光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同例双眼的屈光要素构成差异,探索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36例等效球镜>3.00D的单纯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高屈光眼组和低屈光眼组;按屈光状态不同分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4例)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组(32例)。对所有患者双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屈光力,眼部A超检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屈光要素与眼球屈光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力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组的68.75%(P<0.05);前房深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68.27%,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59.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近性视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9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12.50%,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18.75%,相似率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近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b=0.836、1.406、2.279,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关系(b=-2.051,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b=-0.912、-1.389、-2.318,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角膜屈光力及眼轴长度是影响眼球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在眼纵轴线上的位置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和中低度近视对照组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双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还是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00%对比度下所得近视力值与10%对比度所得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在100%对比度,还是在10%对比度下,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值均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所测得值显著低。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近视力,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与中低度近视者双眼近视力无显著差异,但其近视力均受对比度影响,对比度降低,近视力下降。汉字视力表测得近视力值比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值显著低。  相似文献   

16.
孙省利  卢炜  李林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08-1210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肃南县裕固、藏、汉族中、小学生视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中、小学生视力调查资料不少,但就裕固族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未见报导。1984年,我们对该县1592名中、小学生的视力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检查方法统一使用国际标准远、近视力表(为市售装有两只20W 日光灯的视力表箱),检查远、近视力。凡裸眼远视力有一眼低于1.0以下者,为视力不良。就使用双眼远雾视法(戴+2.5D~+3.0D 眼镜30分钟)后再检查视  相似文献   

18.
ETDRS对数视力表在儿童视力检查中的可重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TDRS对数视力表对儿童视力检查的可重复性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随机使用ETDRS对数视力表,为250位裸眼视力低于0.5和98位视力正常儿童进行裸眼视力重复检查。结果:两次视力测量之间差异的均数为0.004log±0.07;Kappa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0.71);性别与视力检查一致性无明显相关(P=0.845);年龄与视力检查一致性有显著相关性(P=0.019),年龄越小视力检查一致性越差;屈光不正与视力检查一致性也有显著相关性(P=0.000),近视度数在-1.00D—-5.00D之间的儿童视力检查一致性相对差.而正视眼的视力检查一致性较好。结论:结果提示ETDRS对数视力表适合儿童视力检查,建议推广使用。眼科学报2008;24:48-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的46例患者5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了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渗出型AMD后,采用10 mg/ml的 ranibizumab 0.05 m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一个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随后根据每一个月的检查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次注射。52只眼共注射214次,每一只眼注射2~6次,平均注射4.12次。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渗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52只眼ETDRS视力表的平均字母数是37.8个,较治疗前提高11.4个(t=-3.475,P<0.01)。CNV病灶渗漏完全停止11只眼,占21.2%;渗漏范围明显减少34只眼,占65.4%;渗漏无明显变化者4只眼,占7.7%;病灶增大2只眼,占3.8%;新病灶出现1只眼,占1.9%。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厚度平均值为187.50 μm ,较治疗前下降122.80 μm(t=4.593,P<0.01)。结论 按治疗方案进行的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AMD可使视力提高、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CNV病灶渗漏停止或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21例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40 mg/ml的TA0.1 ml治疗,随访1、3、6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压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视力用ETDRS视力表检查;眼压用非接触眼压计检查;视网膜厚度用OCT检查。结果注药后1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7.5个字母,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平均降低143 μm,下降了33%。3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9.1个字母,10只眼提高2行以上,占48%,视网膜厚度平均降低184 μm,下降了42%。6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5.1个字母,视网膜厚度降低了151 μm,下降了3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17-2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