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多因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根据疳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笔者认为疳证多为脾阴不足,主张以滋脾养阴法贯穿于治疗始末,辅以消食导滞、益气诸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为胎住不正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肝脾不和,气机不畅,中焦湿阻,郁而化热,热扰胞宫;或兼有脾肾气虚、胎失所系而为患。临床以和调肝脾为主,应用“加味当归芍药汤”纠正胎住不正,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病因除先天禀赋外 ,主要为饮食所伤 ,即饮食过饱、饮食肥甘、饮食过饥。糖尿病的病位在脾 ,病机为脾精下流。采用自拟扶脾散精汤治疗糖尿病 ,并由该方派生出抑胃扶脾散精汤、解毒扶脾散精汤、抑肝扶脾散精汤、宁心扶脾散精汤和益肾扶脾散精汤 ,分别用于治疗糖尿病之变证  相似文献   

4.
疏肝理脾汤治疗腹型癫痫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岳  肖旭腾 《新中医》1996,28(12):20-21
对确诊为腹型癫痫的26例患者,用自拟疏肝理脾汤治疗,结果:近期治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5%。认为本病的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上应以疏肝理脾为大法。  相似文献   

5.
脾胃体用理论为中医脾胃学说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体现。“体”指脏腑的组织结构、形体,“用”指脏腑的生理作用、机能;脾以纯阴之体而蕴阳气,胃以纯阳之质而纳阴津;脾主升清,脾用属阳;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用属阴。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交、纳运相得,共同维持着人体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平衡。 临证运用时,可选慎柔养真汤荣营脾体,附子理中丸温助脾用,麦门冬汤滋润胃体,吴茱萸汤暖健胃用。临床论治脾胃病可基于脾胃体用理论,注重脏腑整体观。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医辨证属“肝积”,病位在肝、脾两脏,病机以肝郁脾虚为主.结合缪希雍的脾阴理论:“脾胃为后天元气”,治脾以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肝为罴极之本”,治肝以酸枣仁、太子参等养阴柔肝.结合西医TACE等介入治疗与中医汤剂“资脾汤”,资脾养阴,软坚散结,能改善患者脾胃功能,缓解疲乏症状,减轻疼痛,减轻腹水症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有独到心得体会,其认为支气管扩张症总属本虚标实,其缓解期以“痰热瘀虚”为其基本病机。文章从“重病位,肺脾同病论支扩”“审病机,补虚泻实燮肺脾”两方面,论述洪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以全程“补虚泻实”法为基本纲领,主张“肺脾同治”为重要治则的学术思想。通过“续篇章,消痈去腐生肌汤”介绍洪广祥教授自拟经验方,并附病案一则。  相似文献   

8.
“脾肾相关”理论是以阐述脾肾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关证治方药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说,是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渴肾病是消渴病后期常见并发症,其基本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故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治疗总则,并根据脾肾亏虚程度及标实不同进行辨证论治。现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剖析消渴肾病病因病机,探讨从脾肾论治消渴肾病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元凯调治脾胃病的经验李文斌江苏省武进市中医院(武进213161)关键词脾胃病汤证类治胀满疼痛张元凯张元凯先生,江苏武进人。早年拜杨博良(邓星伯弟子)为师,19岁悬壶,从业六十余载。学验俱丰。继承发扬孟河医内外大小方脉精神,以证赅病治疗急危重顽疾,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证治新理论--"脾弱胃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脾弱胃强阐释糖尿病的证候,认为本病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湿、瘀血为标,其病机以脾胃失调为主要特点,从而确立扶脾抑胃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肝脾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肝脾间的病理影响提出当分为肝实传脾、肝虚累脾、脾病及肝的观点来认识。肝实传脾,强调了实则传,虚则不传的观点。对肝之实证肝郁、肝气、肝火、肝阳、肝风、肝寒、肝经湿热、气滞挟饮挟痰挟瘀,认为当分为本气自郁、演变化邪、直中内生挟邪三类,皆可病实传脾。肝虚累脾,当分肝之体用。肝用不足为肝气虚、肝阳虚,肝体不足为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则不能疏泄脾土,肝阳虚多累及脾阳,肝血虚不能母气多并有肝郁脾虚,肝阴虚累及脾胃之阴,且多肝阴虚火气有余并有胃火之象。脾病及肝,主要为“土壅木郁”及脾病生邪犯肝。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脾两脏形气均不足,肺、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故临床常见两脏同病。小儿此生理病理特点,是由于免疫功能较差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所致。小儿治疗在用药上须注意以轻灵为要,恰到病位为止,以健脾固土为本。治肺以轻灵为要,治脾宜健固为旨,肺、脾同治,兼以防治肝木独旺所致惊风之变。文中同时介绍了运用桑菊平胃饮的404例临床病例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对杏子汤主治及药物组成争论颇多,原条文记载,该方治疗水气病,卫气不足、少阴有寒是水气病初始病机,胃热是病理基础,胃气不足是发病关键。不典型水病有以下特点:(1)脉沉与少阴有关;(2)脉浮与风有关。“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可知杏子汤主治为浮肿且脉浮之症。有喘症仲景未必用杏子,但用杏子时若没有大便难的症状,则必定有喘症或欲发喘症。以药测症,杏子汤主治必有喘症。杏子汤主治症状应有:浮肿,脉浮,喘;而《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全篇只有一条此类记载,即原文第4条:“此为风水……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可见脾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结寒所致的气上冲,病机为外感风寒,触动体内结寒,引发气上冲,出现咳喘症状。故杏子汤主治当属脾胀,其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甘草。  相似文献   

14.
刘旭生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气虚”是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的基本病机。慢性肾脏病发展至后期,久病必瘀,湿瘀互结,逐步确立了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为核心的基本病机理念,在《内经》“平治于权衡”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发展出“补脾益肾以疗其本,活血利湿以治其标”的独特学术思想,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补脾益肾方,临证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每每收获奇效,进一步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关于虚劳病治脾,明代汪绮石倡导脾为百骸之母,提出“阳虚之治统于脾”,寄补肾于补脾之中,以急补中气为先,偏于治脾阳,用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然并未注意到虚损之人脾薄胃弱,恐对上述药物纳而不运,或有过补伤阴的弊端。而清代吴澄创造性地指出脾虚应分阴阳,并点明脾阳虚和脾阴虚的主要症状和治法,如阳虚宜温补,阴虚宜清补。同时,吴澄也注意到了虚劳之人虚不受补的情况,创立了内损“理脾阴”之说,即以气味芳香甘淡、药性平和之品清补脾阴,并自制理脾阴九方,如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资成汤、升补中和汤等,且用药谨守小剂缓投、有情之品迅补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其对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的灵活权变,如注重脾胃,培中土以生肺金,泄肝木以充脾土。吴澄对虚劳病的系统性论述对后世论治虚损类疾病影响深远,如程云文选用理脾阴正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赵怀琮化裁中和理阴汤治疗失眠。关于虚劳治脾之法,吴澄的理法方药更为精准且临床实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脾病及肝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脾气亏虚,二是脾邪亢盛;而脾邪亢盛对肝脏的影响,也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土壅木郁,二为脾病生邪及肝.同时,指出了脾病及肝临床上分为脾虚肝弱、脾虚肝旺、肝脾气滞、肝脾湿热、脾病生风等证型,并对其治疗方法和用药作了简要介绍,同时附以病例介绍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26-2527
脾主升清在脾运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化生气血使脾气充足而能统血。在脾病的辨证中以食积蕴脾、痰湿困脾和瘀血积脾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实证。该文试从脾失升清导致食积实证、痰湿实证、瘀血实证3个方面来分析脾失升清与脾实证的关系,这对于脾实证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明珍 《河南中医》2004,24(8):50-50
经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凡胃强脾弱,脾为胃约,水精不布所致之证,皆为“脾约”,非独“麻子仁丸”证。口唇干燥一证,与“脾约”病机相似,当属“脾约”范畴,特录于此,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脾约汤治疗产后类血卟啉病23例福建省漳州市医院(363000)苏志明关键词产后类血卟啉病,中医药疗法一、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系产后急性腹痛住院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32岁,平均24.5岁。分娩第一胎发病14例,分娩第二胎发病8例,分娩第三胎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介绍著名中医学马骥先生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对脾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胃痛的治疗每有独到之处,他创制的和胃益脾汤,调气理脾汤中虚胃痛,中虚气滞胃痛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