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立文  毕力 《吉林医学》1997,18(5):282-282
心电图的阳性ST—T变化常做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的患者。但冠脉造影检查有时发现患者并不具有冠脉病变。我们对29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2例病人中,男57例,女15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年龄49.6岁),心电图具有ST—T改变(ST段下移0.05~0.ZmV、T波倒置)者47例,单纯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最深0.6mV)者25例,按照WHO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冠心病42例,心肌梗塞16例,可疑冠心病14例。伴随疾病:高血…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冠脉的临床检查技术,性价比最高,但也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检查方法,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时ST—T变化取决于缺血程度,现将ST—T变化简单分为A(ST段改变)组、B(T波改变)组,比较两组患冠心病的阳性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于玲范  赵焱 《海南医学》2002,13(11):77-7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有ST -T改变时 ,是否能判定合并有冠心病 ,即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在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均行 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高血压病人共2 18例。年龄 3 3 -74岁 ,平均年龄 5 6.5± 10 .5岁。其中男 14 9例 ,女 69例。高血压病程 0 -4 0年 ,平均 8.2± 9.6年。其中高血压 1级 3 5例 ,高血压 2级 72例 ,高血压 3级 111例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电图ST -T改变者。将所有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和有关临床资料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 ,用Logistic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18例高血压病人中 ,心电图ST -T异常 14 2例占 65 .1%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10 5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7例。心电图正常 76例占 3 4.9%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40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6例。结果显示心电图ST -T异常对于诊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敏感性为 72 .4% ,特异性为 49.3 %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中ST段下移≥ 0 .10mv的病人 5 6例 ,冠脉造影异常 5 1例 ,ST段下移≥ 0 .10mv这项心电图指标对判断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其特异性为 93 .2 % ,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8例胸痹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中医辨证分型,本文就中医证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异常Q波、ST段抬高、ST段低平患者中,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气虚、阴虚证均在ST段下移改变中占比最高,阳虚证、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均在异常Q波改变中占比最高,气滞证在T波低平和倒置改变中占比最高。在所有中医证型中,只有阳虚证患者中异常Q波改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P<0.05)。结论:胸痹胸痛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心电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冠脉造影正常的胸闷痛伴ST段或T波异常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正东  吴鹏 《海南医学》2009,20(11):28-2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具有典型胸闷痛且伴ST段或T波异常改变患者的病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胸闷、胸痛,或同时有胸闷痛症状且伴明显ST段、T波,或ST-T异常改变患者(其中仅有胸闷者15例,典型胸痛者20例,胸闷胸痛均有者10例),冠脉造影结果采用目测法,狭窄≥50%者诊断为冠心病。结果45例患者除2例右冠脉轻度狭窄20%-30%,2例左前降支轻度狭窄25%-35%外,余冠脉均未见明显狭窄等异常。结论冠脉造影有其不足的一面,它对狭窄程度的判断依赖于与邻近的"正常"血管节段的对比,不能发现微血管的病变。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低,单凭ST段、T波或ST-T的异常改变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对 7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的改变与冠脉造影前降支的病变情况进行比较 ,发现ST段下移组中 70 %有前降支病变 ,非ST段下移组中 5 2 4%有前降支病变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但P>0 0 5 ;T波倒置中 92 3 %有前降支病变 ,T波直立组中 5 1 7%有前降支病变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ST段下移伴T波倒置中 5 0 %有前降支病变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但P >0 0 5。认为ST下移和T波倒置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ST段改变和单纯T波改变者与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疑诊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是目前临床上存在的重要问题,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是以往诊断冠心病的依据,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由于经济费用高,且是一个有创检查,而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开展。本文探讨对疑诊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ST段改变(压低或抬高)和单纯T波改变者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首诊误诊原因。方法对比分析我院近10来误诊的45例NSTEMI和50例冠脉供血不足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资料,并对两组病人的首诊误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首诊ECG均以ST、T缺血性改变为主要表现,与对照组相比,NSTEMI组病人同时出现ST、T改变、单纯ST段下移、单纯T波低平或倒置、ST—T正常以及心律失常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T段下移多≤0.1mV),NSTEMI组ST段下移多≥0.2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病人出现误诊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内科专业医生的误诊率低于其他内科专业医生(P〈0.05),而对照组内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的心电图有ST、T动态改变的特点,但表现常不典型,临床误诊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心电图ST- T改变来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方法:根据有无心绞痛及ST- T异常的情况分为持续ST段压低组(A组)、持续单纯T波低平、倒置组(B组)、有ST- T变化组(C组)、ST段压低<2 mm组(D组)、ST段压低≥2 mm组(E组)、ST段水平延长组(F组) ,ST段上抬组(G组)。10 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各组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95 %支数。结果:典型心绞痛且伴ST- T动态变化组冠脉造影阳性率87.8% ,无典型心绞痛组阳性率仅11.9% (P<0 .0 1)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2 mm组(E组)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95 %的血管支数均较ST段压低<2 m m组(D组)明显增多(P<0 .0 1) ;ST段水平延长组(F组)中2例均有冠脉极重度狭窄,ST段上抬组(G组)中2例冠脉接近闭塞。结论:无典型心绞痛表现且无ST- T动态变化者,基本可排除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和ST- T的动态变化,结合冠心病危险因素是门诊初筛、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少娜 《当代医学》2014,(19):29-30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不同变化与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探讨ST段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普宁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心电图ST段的不同变化,分析ST段不同变化组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异同。结果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32例心电图ST段抬高,51例心电图ST段压低,17例ST段无偏移;冠脉造影结果显示:132例ST段抬高患者中多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51例ST段压低患者中多为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ST段抬高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12.9%)远低于ST段压低患者(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ST段不同改变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不同,ST段不同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06月我院接诊的110例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12导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按照QRS时限、ST段压低的导联数以及程度、T波倒置分为四组,根据记录信息对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QRS≥100 ms时,冠状动脉造影3支及左主干病变数为42.7%,和QRS100 m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和双支的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ST段下移≥1 mm时,冠状动脉造影3支及左主干病变数为53.33%,明显高于ST段下移1 mm,但两组间单支和双支的病变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导联数≥6时,冠状动脉造影3支及左主干病变数为75.56%,明显高于导联数6时,两组中单支和双支的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倒置对冠脉血管病变无影响(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多符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从ST段下移程度、QRS时限以及ST段压低的导联数等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病变,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医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AMI患者,并依据ST段有无偏离基线划分为A组(ST段抬高型)、B组(ST段无偏移型)、C组(ST段压低型),三组分别有32例患者,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电图图形特征及演变规律,分析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ST段抬高型AMI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25.0%,ST段压低型AMI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50.0%,ST段无偏移型AMI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37.5%,三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可知,非ST段抬高型患者并未出现ST段偏移的情况,这类患者闭塞血管局部心电图影像学特征与与ST段抬高型者一致,但与ST段压低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的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病变存在密切的联系,依据ST段是否抬高对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实施分类,能为制定AMI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改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有症状或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96例,根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 分造影阳性组59例和造影阴性组37例,所含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的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动态心电图指标差异情况,分析动态图心电图ST段和QTc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造影阳性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造影阴性者;男患者构成比、年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造影阴性患者(P<0.05).造影阳性组QT、QTc明显长于造影阴性组(P<0.05).两者联合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高,均达100%,动态心电图ST段降低灵敏度最高,QTc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高于心电图ST段降低(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表现为ST段改变,同时伴有QTc延长.联合ST段和QTc改变检测可有效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AMI并行冠状造影检查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心电图特点, 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2组, 对2组患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发现, ST段抬高组以LAD闭塞多见, 管腔狭窄程度以完全闭塞为主, 病变的冠状动脉以单支为主;而非ST段抬高组以LCX闭塞多见, 管腔狭窄程度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病变的管病以三支为主,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电图中ST段的不同改变代表冠脉造影下管腔狭窄程度、闭塞血管及支数的不同, 但都属于心血管急症, 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王健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10-21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2例房颤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26例,阵发性房颤36例;37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25例有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6例持续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2例(46.2%);36例阵发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4例(11.1%)。25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11例(44%);37例无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者8例(21.6%)。结论:不能盲目以冠心病作为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新诒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11-2812
<正>众多医生认为,心电图的ST-T改变(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伴有或不伴有T波低平),就是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致。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冠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右心室起搏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右心室起搏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右心室起搏患者心肌梗死时均有T波改变:8例T波倒置,4例直立呈假性正常化.部分心肌梗死部位还可有ST段、QRS波的改变:5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2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Qr波型的改变.结论 右心室起搏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改变具有不典型性,确断需结合发病前的起搏心电图、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压低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4例心电图ST段压低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心电图ST段压低的患者中冠心病所占的比例。结果444例中,冠脉造影阳性275例(占61.9%,冠脉造影阴性169例(占37.3%)。心电图ST段压低伴胸痛238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197例(占82.8%),心电图ST段压低不伴胸痛206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78例(占37.9%),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仅有心电图ST段压低不能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