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PTE的认识,规范PT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所有入住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急性PTE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1年内共确诊PTE 137例.住院患者PTE的发病率为0.37%,高于亚洲住院患者PTE的发病率.PTE在冬季多发,住院患者的发病率达0.52%.平均发病年龄(62.14±15.16)岁,60岁以上患者为62.77%.女性(60.58%)多于男性(39.41%).初诊科室分布广泛,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要科室,为75.18%.危险因素以恶性肿瘤最高,其次为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其次为胸闷和胸痛.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和(或)低二氧化碳血症.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功能障碍者44例,血栓直接征象者5例.下肢静脉超声提示有67.20%的PTE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以远端静脉多见(67.63%).溶栓抗凝治疗14例,单纯抗凝治疗122例.好转出院134例(97.08%),死亡2例(1.46%).结论 提高各临床科室医师对于急性PTE的诊断意识及治疗规范化程度,可以提高确诊率,降低病死率.急性PTE以恶性肿瘤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为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多样,以新发的呼吸困难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作为疑诊PTE而无确诊手段时的替代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PTE)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PTE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诊断急性PTE的患者143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包括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后卧床、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胸闷气短;心电图多见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改变、SIQIIITIII、胸前导联T波倒置;胸片多表现为肺部浸润影、右下肺动脉扩张、肺纹理稀疏等;其他常见阳性实验室结果为D-二聚体(D-dimmer)阳性占100%、低碳酸血症占90%、动脉低氧血症占88%以及白细胞升高占89%等。结论 PTE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对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征的差异,提高对各年龄组人群PTE的认识。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97年8月至2006年4月确诊为急性PTE的105例患者(其中年龄≥60岁组57例,<60岁组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年龄段P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1)危险因素:<60岁组PTE的发病危险因素较≥60岁组少。静脉炎在两组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60岁组PTE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静脉注射毒品、家族性易栓症等;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制动、恶性肿瘤、心脏病等危险因素更常见于≥60岁组的PTE患者。(2)临床症状:胸痛和咯血在<60岁组中相对多见,三联征(即同时具有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症状)更常见于<60岁组;而晕厥则常发生于≥60岁组的PTE患者。≥60岁组更易发生大面积PTE。(3)实验室改变:<60岁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绝对值高于≥60岁组,PaO2相对百分比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肌钙蛋白阴性的PTE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肌钙蛋白阳性者。结论≥60岁的PTE患者危险因素多,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且更易出现大面积PTE;<60岁的PTE患者临床症状可相对典型。心肌肌钙蛋白可作为PTE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柳毅  梅同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80-3182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老年人因存在较多的发生深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多患有心肺疾病,因此PTE的发病率高,且发生PTE时,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回顾分析老年内科住院患者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PTE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子;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较可靠的方法。结论PTE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 33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 10年来住院患者中DVT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80 4 %的DVT患者存在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4 0岁(88 9% )、心脏病 (4 3 0 % )、高血压 (35 1% )、长期卧床 (2 1 1% )、感染性疾病 (2 0 1% )等。DV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患肢肿胀 (6 6 2 % )和疼痛 (4 0 5 % ) ,87 2 %的患者两侧小腿周径差值≥ 1cm。DVT易累及左下肢 ,近端静脉多见。 34 5 %的DVT患者合并PTE ,其中 74 6 %以PTE为首发症状。DVT发生PTE的比率在左、右下肢及静脉远、近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VT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大多数存在危险因素 ,DVT在并发PTE前常无明显症状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2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为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PTE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PT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PTE筛选检查。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程序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从临床完全没有症状和体征到出现严重休克表现,甚至可发生猝死,其漏诊率与误诊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较高。PTE的诊断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确立PTE诊断策略可以更好地安排不同检查手段的程序,简化诊断步骤,缩短确诊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避免遗漏检查项目,减少有创检查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并最终达到提高诊断效率,降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因此,提高对PTE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掌握正确…  相似文献   

9.
薛玉文 《山东医药》2002,42(19):66-67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之所以常被漏诊、误诊,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长期以来PTE被误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临床医师诊断意识不强;②PT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漏诊.③确诊PTE的手段有限,亚段以下栓塞尚缺乏敏感的确诊方法.要提高PTE的诊断率,首先要提高诊断意识,其次要掌握一定的诊断程序及策略.肺栓塞的诊断程序大致分三步:①首先根据高危因素、症状、体征和某些实验室检查,疑诊肺栓塞;②对疑诊病例进行确诊性检查;③对确诊的病例进一步明确栓塞病因及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动脉栓塞34例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4例PTE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的重要性。结果:①P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疑诊的重要线索;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及肺灌注扫描,D2聚体检测,螺旋CT均能够为PTE早期确诊提供相对特征性改变;③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结论:提高PTE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40例确诊的老年PTE病人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PTE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心脏病、恶性肿瘤、下肢静脉病变及制动。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常见,易发生晕厥10例(25.0%);而胸膜性胸痛及咯血较少见。绝大多数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占97.5%),D-二聚体〉500μg/L(占100.0%)、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可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老年PTE最常误诊的疾病是冠心病、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老年PTE常合并多种疾病。结论老年人PTE临床表现多样,D-二聚体有筛选急性PTE的价值,CTPA可作为首要诊断方法。老年人PTE常合并多种疾病,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外科手术后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以提高手术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01例手术后发生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类型、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占46.5%、恶性肿瘤占33.7%、下肢创伤病史占17.8%,50.5%患者有短期卧床史,相当比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症状发生比例最高,休克发生率27.7%。大面积PTE发生率24.8%。普外科(29.7%)、骨科手术(21.8%)、心胸血管外科手术(18.9%)发生PTE所占构成比最大。79.2%患者仅接受抗凝治疗,20.8%患者接受溶栓和/或介入治疗。结论 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容易出现PTE,提高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PTE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黎莉  黄从新 《内科》2007,2(2):157-159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预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4例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60岁以上患PTE比例最高,发病与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血管病和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PTE引起心肌损伤,部分出现心肌酶、血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增加。心肌酶、肌钙蛋白、肺动脉高压和PET死亡呈正相关,溶栓和抗凝治疗可降低PTE死亡。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与心血管疾患关系密切,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有助于诊断,心肌酶、肌钙蛋白对PTE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溶栓和抗凝是目前治疗PTE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肺血栓栓塞症十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肺血栓栓塞症(PTE),对10例PTE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方法:收集近十年来的8例PTE尸检资料及2例外科肺血栓活检资料与临床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PTE中,年龄3.5-72岁(平均33.3岁),来自先天性心脏病4例,心、肺恶性肿瘤各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下肢静脉炎1例,另2例肺动脉血栓来源不明。10例中仅2例无心肺血管原发疾病,其临床PTE诊断与病理符合,余8例均未被临床诊断。结论:从本资料分析原有心血管病、心、肺肿瘤及合并肺炎(肺脓肿)患,其PTE常被临床漏、误诊。多争取病理检查,对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PTE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早期发现IP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出院诊断80例IPA患者(包括确诊20例)作为感染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同病区并有发热和/或伴呼吸道症状的非IPA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CT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基础疾病,应用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IPA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均可出现发热、咳嗽和肺湿啰音等症状和体征,IPA患者胸部CT可有曲霉球、空洞、新月征和晕轮征等相对特异性表现,且易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广谱抗生素应用、长期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低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剂应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多次住院、粒细胞缺乏是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多次住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粒细胞缺乏是IP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多次住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是I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肺血栓栓塞症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等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近期9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经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等方法,对确诊的94例VIE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呼吸困难94例(100%),胸痛38例(40.4%),咯血49例(52.1%),典型肺梗死三联症31例(33%),晕厥12例(12.8%),单纯晕厥表现5例(5.3%),发热6例,哮喘样发作3例,咳嗽2例,休克17例;CT肺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对诊断PTE有很好的相关性。下肢静脉造影67例(80.7%)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愈率94.1%,单纯抗凝治疗有效率100%。结论PTE表现有特征性,血浆D-二聚体,放射性核素显像及CT肺动脉造影可以很好辅助PTE诊断,CT肺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对诊断PTE有很好的相关性。早期诊断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疗效好。溶栓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以呼吸功能和肺循环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其发病及临床症状呈多样性表现,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1],据报道,美国每年有超过29万的PTE患者,其中约1/3的患者死亡[2]。PTE的危险因素有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危险因素常见于蛋白C(Protein C,PC)缺乏、蛋白S(Protein S,P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抗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虽然PTE的总体诊治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 不足,包括忽视PTE危险因素的查找、过度疑诊和检查、对PTE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不规范等,需要引起临床医生 重视并积极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血栓塞栓塞症(PTE)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PTE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 对我院30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特点有突发呼吸困难、咳嗽、晕厥、胸痛、咯血、发热等.诊断方法是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血气分析等.治疗方法是溶栓与抗凝.结论 CTPA确诊PTE的重要方法.PTE经溶栓及抗凝后临床症状缓解,氧分压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 (PTE)临床表现谱极广且无特异性。若不考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可将PTE分为三种主要临床类型 :急性非大面积PTE ,急性大面积PTE及亚急性大面积PTE。急性非大面积PTE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痛和心动过速 ,急性大面积PTE可有急性肺原性心脏病、晕厥、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表现。亚急性大面积PTE则多为类似心衰或肺炎表现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临床工作者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较准确地评估PTE的可能性及建立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