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6例脑动脉瘤患者行SCTA和DSA检查,并进行对照研究,其中8例行MRI检查。4例行GDC栓塞治疗,2例巨大动脉瘤行球囊导管栓塞术,1例行外科手术,其余病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所有16例动脉瘤均在SCTA和DSA上清晰显示,瘤颈和瘤体大小2种方法测量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对瘤壁钙化、瘤内情况如血栓、瘤颈情况、动脉瘤在颅内空间定位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SCTA较DSA具有优势,又对瘤体及瘤颈的测量SCTA较DSA方便、准确,SCTA操作简单、微创、无危险性,患者易于接受。结论:SCTA对动脉瘤具有诊断作用,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筛查技术,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作为动脉瘤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43例脑血管病变和颅内肿瘤患者行CTA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重建(3D-VR)等技术显示脑血管,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43例患者CTA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血管显示率为100%;CTA检查未见异常4例,动脉瘤20例,血管畸形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7例,脑肿瘤4例,其中21例行DSA检查,13例行手术治疗;与DSA比较,CTA对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12/13),CTA清晰地显示了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其详细关系,CTA显示的瘤体小于手术所见;CTA显示的畸形血管团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CTA显示脑血管狭窄、中断部位、形态与DSA一致;CTA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三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各种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显示血管与其他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颅内病变的重要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顷内动脉瘤的28例患者行CTA裣查,将啄始数据输入Vitrca2工作站,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8例3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3mm,最大2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7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龙  徐志涛 《武警医学》1999,10(10):561-564
目的 研究合理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piralCTamgiography ,SCTA)技术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检查前疑为内脏动脉瘤患者 ,行SCTA检查后确诊 ,并经随后外科手术证实。采用综合分析CT轴面像、多层面重建 (MPR)以及运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表面成像显示 (SSD)和曲面重建 (CRI)来完成三维重建的血管影像 ,完成诊断。结果  8例行SCTA检查确诊为脾动脉瘤 5例 ,肠系膜上动脉瘤 3例 (其中 1例合并腹主动脉瘤 ) ,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 ,术前准确评估病变解剖位置以及和腹主动脉的关系。结论 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术 ,在某种程度上可代替创伤性血管造影术 (或DSA)。  相似文献   

6.
大动脉瘤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动脉瘤螺旋CT 血管造影(SCTA) 检查技术和应用价值,为合理选择SCTA 和DSA 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34 例大动脉瘤,均行SCTA 和DSA 检查,其中29 例经手术证实,术后7 例随访检查用SCTA。SCTA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 和表面遮盖显示(SSD) 两种方法重建血管。结果:胸主动瘤10 例,腹主动脉瘤15 例,胸腹主动脉连续性动脉瘤2 例,髂动脉瘤7 例。SCTA 和DSA 均能较好地显示大动脉瘤的部位、形状、范围及夹层情况。MIP 重建图像能显示动脉壁钙化,SSD 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动脉瘤的三维形态,SCTA 结合CT 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更清楚显示动脉腔、动脉壁、附壁血栓及动脉周围组织结构。DSA 图像空间分辨力较SCTA 高,但不能清楚显示动脉壁、附壁血栓及动脉周围组织结构。结论:对大动脉瘤可首选SCTA 检查以替代DSA 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4例患者经手术及DSA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DSA诊断符合率为100.00%。64排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62例,误诊2例,符合率为96.88%(62/64)。与DSA相比,64排CTA与之比较无明显差异(x~2=1.12,P0.05)。64排CTA检出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42±2.69)mm,DSA检出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65±3.16)mm,经统计学比较,64排CTA与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t=2.02,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全面地观察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大小,对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2例,脑血管畸形5例。16SCTA的VR、M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脑血管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64层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DSA,CT三维后处理主要包括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常规二维DSA检查后,对可疑病变血管行旋转DSA检查,应用三维工作软件行3D后处理,比较3D-CTA与3D-DSA对动脉瘤显示的价值.结果 28例病例中22例CTA和DSA均显示动脉瘤并经手术或栓塞证实,其中1例CTA和DSA显示单个动脉瘤,手术证实为2个动脉瘤,1例CTA显示假阳性.3D-CTA与3D-DSA均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形状、瘤径指向、瘤体直径、瘤颈、载瘤动脉、瘤体穿动脉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细节显示上与3D-DSA无明显差异,一定程度上应能替代血管造影,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CTA和DSA检查,对CTA的表现结合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经CTA共检出动脉瘤27个,其中25个经手术和DSA证实。1例CTA显示动脉瘤2个,DSA只显示1个,另1例CTA显示可疑动脉瘤2个,DSA显示正常。16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4%。结论16层CT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方面可与DSA媲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对两者作比较.材料和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SCTA、MRA、DSA,以DSA作为金标准,对SCTA与MRA作比较.结果(1)23例行SCT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者,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于TOFMRA,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SCTA较TOFMRA测量脑动脉瘤的最大径准确性高(p<0.01),TOFMRA测量值常偏小.(3)SCTA测量的栓塞治疗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符合率94.7%.(4)动态增强(DCE)MRA的图像清晰度及价值与SCTA相似.结论SCTA对体积小、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测量的精确性高于TOFMRA,SCTA可较准确地测量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MRA是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随访的较好方法,DCEMRA的实用价值与SCTA相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螺旋 CT增强扫描 ,后进行各种重建 :表面阴影显示 (SSD)、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结果 :SSD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 ;MPR对瘤体内附壁血栓范围的显示较佳 ;而 MIP对瘤壁的钙化及对管腔各段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结论 :螺旋 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 ,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可取代 DS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16例患者行CTA检查,其中8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16例患者经CTA检出动脉瘤17个.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2个),15例为单发动脉瘤.瘤体以圆形或卵圆形居多(13个),也可以显示为肾形(2个)、葫芦形(1个)和串蛛状(1个).瘤体最大直径18 mm,最小直径1.5 mm.8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7例DSA所见与CTA结果一致,1例DSA漏诊1个动脉瘤.结论:16层CTA检出动脉瘤准确率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方法,尤其适合于急诊情况下,并能补充DSA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SCTA各种成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患者进行了SCTA成像,17例与手术对照,其中4例又与血管造影对照。结果⑴SCTA良好地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23例)和主动脉弓异常(8例)。17例与手术对照,SCTA诊断符合率94%。⑵对解剖关系复杂的主动脉弓分叉区域病变的显示及表面阴影显示(SSD)较理想。⑶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横断面影像准确、可靠,而三维及多平面重建(MPR)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具有优势。结论SCTA二维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联合应用可以较明确地诊断多种主动脉疾病,可帮助和指导手术,可望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DSA相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和DSA检查,使用GE64层Lightspeed VCT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thin-slab maximumintensity projectjon,TS MIP)。后处理图像及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评估。结果:29例患者中,DSA证实25例共27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与DSA结果相对照,CTA共检出25例26个动脉瘤,漏诊了1个颈出动脉瘤。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3例动脉瘤瘤颈DSA未显示,CTA显示了全部动脉瘤的瘤颈。结论: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极高价值,特别在显示动脉瘤瘤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