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Blous Chasingimage技术在下肢DSA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lous Chasingimage(造影剂跟踪)技术的优点及其在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下肢血管病变16例患者进行该技术DSA检查。结果:进行25次该技术DSA检查,其中22次检查血管显示优良,占88%,其余经图像后处理仍能达到放射诊断及介入治疗要求。结论:该技术一次造影即可获得下肢动脉DSA的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连续实时观察多段血管结构的新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跟踪造影术是一种新的血管造影成像方式,是指高压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少量的对比剂,在造影床移动的同时X线机曝光,再减除先前移动摄取的蒙片,可以一次性完整的显示患者双侧下肢血管的减影图像。笔者利用这一技术检查下肢动脉血管性病变,操作简单,且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技术的准确性,我院近年来采用跟踪造影术开展下肢血管造影,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设备的逐渐普及,监视状态下的图像摄取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血管跟踪造影技术便是由此而派生的一种新的血管造影成像方式,利用高压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少量的对比剂,在导管床移动时X线机曝光,再减除先前移动摄取的蒙片,可一次性完整的显示患者下肢血管的减影图像Ⅲ。作者2004~2007年利用这种技术检查下肢动脉血管性病变15例,操作方便,且病灶部位显示清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价值比较及其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双下肢MSCTA检查,对有严重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38例患者行一侧或双侧下肢DSA检查,并同时行病变动脉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对比观察MSCTA与DSA检查的符合情况并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糖尿病双侧髂动脉Ⅲ、Ⅳ级病变MSCTA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MSCTA对股、胭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均准确度分别为93.3%、93.8%,对膝下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均为88.1%.结论 MSCTA能准确直观地反映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干细胞移植术后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复查、随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模式对长段血管进行一次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本院介入中心179例长段血管的DSA检查,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依据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病变选用合适的对比剂跟踪模式。结果合理应用遥控对比剂跟踪造影,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一次成功率达96%。结论对比剂跟踪技术能在一次造影中完整地显示长段动脉的影像,节约对比剂的使用剂量,缩短造影时间,降低造影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EASO)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A诊断效果。结果:DSA共获取650个下肢动脉节段,MSCTA检查共获取610处与DSA检查结果吻合的节段,诊断符合率为93.85%,与DSA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05);在对下肢650个动脉节段狭窄程度评估中,MSCTA除了3级狭窄灵敏度为88.98%,其余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在92%以上;DSA检查确诊LEASO患者63例,MSCTA检查确诊患者59例,MS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3.65%、76.92%和90.79%。结论: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112条下肢进行DSCT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672个节段,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56例中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17例与手术对照,28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DSCTA与DSA符合率90.9%,与手术符合率91.1%,与超声符合率92.9%.结论:D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 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3D - NC - MRA)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3D - NC - MRA 检查及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3D - NC - MRA 检查的295个节段血管的图像质量分级标准显示其优良率为98.33%(295/300)。根据血管狭窄分级标准:3D - NC - MRA 检查显示的295个节段血管中,正常173个节段,不同程度狭窄82个节段,完全闭塞40个节段。DSA 检查显示,正常185个,不同程度狭窄75个节段,完全闭塞35个节段。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 值=0.91)。结论3D - NC - MRA 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它无创、无辐射、对比剂用量少、对比剂更为安全。将3D - NC - MRA 检查方法应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检查的成功率,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在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血管周围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29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和)手术证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扫描范围包括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3D CE-MRA扫描采用连续移床采集法,高压注射30ml Gd-DTPA对比剂,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3D CE-MRA与DSA和(或)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其在显示病变血管周围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成功行3D 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无静脉污染。3D CE-MRA共检查580段血管,病变血管318段。205段病变血管周围没有侧支循环形成,113段病变血管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其中髂外动脉15段,股总动脉15段,股深动脉27段,股浅动脉31段,胫前动脉25段。结论 3D CE-MRA在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侧支循环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双能量减影诊断下肢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评价DE-BR-CTA图像的动脉血管可见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DE-BR-CTA与DSA图像的血管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 DSA 为标准评价32例被检查者328个节段中,12个偏心性狭窄节段被DE-BR-CTA 高估,6个节段狭窄程度被低估.DE-BR-CTA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10%的诊断准确性为94.51%,敏感性96.15%,特异性93.02%,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6.39%.结论 DSCT能量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术前评价和筛选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TRICKS)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糖尿病足双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TRICKS及DSA资料,将研究血管分为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6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在216个动脉节段中,187个节段两种检查显示一致,TRICKS高估21个节段,低估8个节段.TRICKS对于下肢狭窄动脉的判断平均准确率为86.57%,平均敏感度为90.98%,平均特异度为75.79%.TRICKS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分级的总符合率为86.57%.结论 TRICKS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CT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价值,寻找最佳的显示方式,评估患者侧支循环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使用薄层横轴位图像、MIP、MPR、VRT评估成像血管状态;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44例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病变;23例(59支)动脉血管闭塞后,周围有侧支循环建立。CTA对病变血管中度及以上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的符合率为97.43%,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20.025,P=0.067);与DSA测量值最接近的是横轴位图像,VRT、MPR及MIP方式对轻度狭窄更不敏感,薄层MIP显示细小血管更清晰,VRT方式更容易将重度狭窄判读为闭塞。结论CTA是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经济、准确的方法;薄层横轴位图像、MIP是评估血管更有效;严重动脉病变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与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不同病变部位和性质选择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糖尿病足患者52例(65肢),先行DSA测定病变范围及程度,按病变部位狭窄段分为髂动脉、股动脉及膝下动脉,按病变程度分为狭窄性病变及闭塞性病变。根据不同类别采用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PTA组)、球囊成形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支架组)及经股动脉局部药物灌注术(灌注组)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技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造影证实65侧下肢动脉均存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病变范围1.3。25.6cm。病变部位在髂动脉、股动脉、膝以下动脉分别19、31、15个肢体。根据狭窄程度及部位分别采用眦术、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局部药物灌注(20、29、16个肢体),技术成功率100%,没有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7天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O.40±0.16)上升至(0.69±0.15)。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DF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根据DF不同类型和血管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的介入治疗方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下肢外周血管疾病诊断DSA 和MRA(Mobi Track)的应用及选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比较DSA和MRA(Mobi Track)对外周血管的成像作用,探讨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选择。方法 对15例因各类病因引起的下肢外周的血管闭塞、狭窄的患者进行DSA和MRA检查。结果 MRA可无创性一次显示外周动静脉血管,DSA对动静脉显示需分次穿刺造影,对需介入治疗的部分患者需分次进行,9例患者MRA发现的9处病灶与DSA结果完全相同,但DSA有二处显示胫前动脉二级分支的狭窄,MRA未见显示。结论 MRA是一种无创性动静脉成像方法,对外周性血管疾病应做为首选和基本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Perivision造影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全景外周血管自动减影(Perivision)造影成像技术。方法 使用Siemens Multistar T.O.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Perivision造影成像技术检查了45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就有关造影导管端口的位置,注射参数的设置,C形臂的移动等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除2例因为血流速度太快而没有显示病变血管外,其余Perivision造影图象均达到了诊断的要求。结论 Perivision造能快速准确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疑是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E-MRA检出下肢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有1762节显示满意,满意显示率为97.62%(1762/1805)。在所显示的动脉血管节段中,CE—MRA与DSA分别检出轻度狭窄30/28节、严重狭窄24/22节、闭塞12/11节。二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93.33%、91.67%、91.67%。结论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的血管病变特点及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 和临床价值.方法 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对36例患者43条患肢行对比剂跟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后对膝以下病变动脉行球囊成型术.结果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范围广,膝以下血管以重度乃至完全闭塞为主,同时累及双支及三支血管者38条,约占88.37%;43条患肢膝以下血管介入总成功率88.37%;所有手术成功患肢血流均明显改善,疼痛、麻木感缓解,皮温及ABI指数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加快.结论 经皮血管球囊成型术微创、安全、有效,对糖尿病足膝以下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肢血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能量多普勒(PDI)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进行CDFI、PDI及B-Flow技术检查,对比分析。其中41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B-Flow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更高帧频、高分辨率和全景显像功能,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B-Flow与CDFI、PDI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对于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与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DSA相关性明显高于后两者。结论B-Flow显像技术较CDFI及PDI显像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弥补CDFI、PDI显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2D),对2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3D分析,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3D组可以更加简便、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及动脉瘤与邻近动脉的关系.3D组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比2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3D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