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3~4 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或食道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房间隔缺损,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1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98例成功封堵,手术时间45~95 min,平均60 min;术后住院3~6 d。术后2~24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4例封堵不成功,术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  巩固  董辉  张英民  熊利泽  邵继风 《医学争鸣》2002,23(15):1439-1439
0 引言 经胸非体外循环治疗房间隔缺损是近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技术 [1 ] .它是指经右胸壁胸骨第四肋间2~ 3cm的小切口入胸 ,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视下经右心房置入一圆形或椭圆形闭器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 .该手术方法具有微创、切口小、无体外循环、不断胸骨、患者损伤小 ,恢复快等特点 .我院自 2 0 0 0 - 0 4至今采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6 0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6 0 (男 2 6 ,女 34)例 ,ASA II级 ,年龄 2~ 6 1平均 (18.2 9± 13.6 7)岁 ,体质量 1.1~ 75…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胸小切口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于许昌市人民医院行封堵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14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70)与观察组(n=71)。对照组行经皮介入封堵术,观察组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动图均较术前好转,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封堵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较经皮介入封堵术成功率高,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1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结果:全组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无封堵器脱落,无输血。术后5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当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天复查彩色多普勒,无残余分流。术后住院(5~6天)随访6~18月,病人均恢复良好,彩色多普勒显示均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均正常。结论: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4年以来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ASD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心脏直视手术方法治疗的资料相比较,认为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ASD痛苦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在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病人,并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20例,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左、右心房侧伞的放置,并观察左右心房分流情况。结果: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同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不影响封堵器大小的选择,选用封堵器的直径通常较经胸超声所测缺损值大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20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器夹闭牢固,无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胸超声能准确估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位置,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能在术中准确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且能即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作用。方法:30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TTE加自然组织谐波功能经胸测量各切面ASD大小,监测封堵过程、封堵器的牢固性及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器释放后测量其腰部大小并与术前测ASD最大径比较。结果:用TTE术前检查ASD最大径为7mm~30mm(平均18.5mm),选用封堵器10mm~38mm(平均24mm),释放后封堵器腰径7mm~30mm(平均18.5mm)。TTE测量ASD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除1例封堵器移位改为经胸手术外,其余患者封堵器固定牢固、无脱落。结论:TTE可以较准确测量ASD大小,是指导ASD封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院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外科经验。方法:2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全麻后行右第四前肋间小切口,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右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28例封堵成功,术后复查未见分流,1例封堵失败改体外偱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方位应用价值。方法: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实施室间隔缺损患儿44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切面评估室间隔缺损大小、位置、类型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复核评估,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评判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封堵成功患儿定期随访。结果:44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412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2.4%。1年内定期随访,封堵器回声清晰,位置正常,无中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经胸及经食管)对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封堵过程监测引导及术后疗效评估作用重要且相对可靠。  相似文献   

10.
张蕾  卢钦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393-1394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84例(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导管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EF、LVESD、LVEDD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胡玲 《中外医疗》2013,(18):82-82,84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应用食管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该组21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均告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25~60min,平均(41.2±9.2)min,住院时间5~8d,平均(6.2±0.4)d。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食管超声,提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无关闭不全、房室传导阻滞、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食管超声引导下完成56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胸骨下段3~5 cm切口暴露右室流出道,于震颤最明显处缝两个荷包,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室流出道,在超声引导下经过室间隔缺损,释放大于室间隔缺损直径3~4 mm的封堵器,食管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56例患者中55例封堵成功,1例转体外循环手术,共置入56只封堵器,安置封堵器时间平均30 m in。1例手术后3天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激素冲击疗法后治愈出院。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无残余分流、无心律失常、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返流。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1],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8%。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是在彩色超声诊断仪(TEE)辅助下,经右胸小切口行非体外循环,用闭合器封堵ASD的新方法。2011年9月至今,我院采用此种方法治疗ASD患者27例,疗效较好,均5 d后康复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的封堵效果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22例患者中有20例封堵成功,占90.9%.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10.6)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2.6±17.4)kg,在手术前需要使用胸经超声心动图(TTE)对缺损的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初步确定,患者的VSD平均为(4.7±1.1)mm,封堵器平均为(7.1±1.2)mm;在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封堵器进行正确的放置,VSD平均为(4.8±1.1)mm,封堵器平均为(7.8±1.5)mm.术前TTE测量VSD数据组与术中经TEE测量数据组比较;术中实际确定封堵器型号与术前初步选择封堵器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封堵回声清晰,并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瓣膜反流和室水平室残余分流.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的病例认真﹑细致筛选﹑术中封堵以及术后疗效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韩冬 《海南医学》2007,18(6):84-84,10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0%-20%左右[1],既往多在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及导管介入封堵,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介入封堵手术适应症窄等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外科封堵技术,2005-2006年我科对30例房缺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惠宁  罗菊霞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9):820-821,I000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筛选及监测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ASD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型ASD69例,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术前以二维超声为主,多切面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与周边情况,剑下双房心切面尤为重要;术中超声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封堵器位置、大小的确定,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的显示;术后即可观察评价封堵疗效。结果经胸超声测量ASD大小与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选用封堵器直径通常较所测缺损值大约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66例术中显示无过隔血流;2例封堵器腰部微量残余分流,宽约2mm左右,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封堵器脱落行急诊开胸手术治疗后痊愈。68例病例3个月后复查,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残余分流消失。结论经胸超声术前筛选、术中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及随访对ASD封堵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该院在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共53例,平均年龄(7.9±7.4)岁;平均体质量(22.6±14.8)kg。术前利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缺损大小、类型、形态,确定封堵器型号;术中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三尖瓣、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术后行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封堵成功患者定期随访。结果5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51例成功封堵(96.2%),2例转行体外循环手术(3.8%)。封堵器平均型号(7.7±2.0)mm。封堵成功的患者中有48例获得随访(94.1%),随访时间6~36个月,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主动脉瓣严重反流、三尖瓣严重反流或二尖瓣严重反流。结论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安全可靠;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封堵过程的监测、引导及评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前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直视手术。随着介入医学的开展与进展,只需做皮肤小切口,股静脉穿刺,置入封堵器,问题就迎刃而解。我院自2004年2~11月行6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屹  尤斌  高峰  李平  许李力  刘硕 《中国病案》2012,13(2):48-49
目的分析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手术效果,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16例患者封堵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年龄(66.94±7.73)岁;房间隔缺损直径6mm~33mm,平均直径(18.90±12.17)mm,肺动脉压37mmhg~42mmhg;16例患者均一次性封堵成功并痊愈出院,并发症4例(25.00%);手术过程平均耗时(44.69±1.99)min,术中平均用时18min;男、女性患者手术过程平均耗时无差别(t0.05=2.145,t0.01=2.977,t0.001=4.140,T=1.0019,P〉0.05)。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