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按PCMF方案标准用药;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结果 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54.1%(13/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87.5%(23/24),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37.5%(9/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62.5%(15/24),后者优于前者(P<0.05)。治疗观察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单纯化疗组的58.3%(19/24),联合化疗组37.5%(9/24),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一般状况评价,单纯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Kam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1.9分和21.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症状、骨痛、发热、恶心。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轻,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配伍疗法。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中外医疗》2012,31(36):83+85-83,85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与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实验以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组和化疗组,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化疗的总体临床获益率为25%,加内分泌治疗总体临床获益率为36.7%,两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总有效率为27.5%,加内分泌治疗总有效率为47.5%,两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该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内分泌治疗和化疗都是较为有效的乳腺癌骨转移临床治疗方法,但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艾本)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间,将74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单纯化疗组:按相应化疗方案处理;②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化疗及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48.6%(18/3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5%(32/3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29.7%(11/3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35.1%(13/37),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24个月研究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为43%(16/37).而单纯化疗组为57%(21/37),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一股状况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Karn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8.4分和9.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低热和恶心。结论伊班膦酸钠作用强、毒性低,是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骨转移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三阴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A组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B组为单用唑来膦酸组。结果2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骨病灶控制率(57.1%vs14.3%)、活动能力改善的有效率(71.4%vs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血液学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较B组严重(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骨转移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云克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组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化疗中应用云克注射液,对照组为单纯化疗,观察疼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乳腺癌骨转移止痛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克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疼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和淋巴转移及血清学检测的相关性,以利早期发现骨转移。方法选取确诊乳腺癌患者102例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观察骨转移发生率;观察N0期(无淋巴转移)及非N0期(有淋巴转移)骨转移的发生及比较;观察术前、术后3年内及术后3年以上骨转移的发生及比较。选取健康者40例为对照,观察骨转移和非骨转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 153、CA 125、CEA)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及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29例,非骨转移73例,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8.4%。N 0期骨转移发生率为8.3%,非N 0期骨转移发生率为46.3%,两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3年内及术后3年以上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3%、65.5%及24.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AKP的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骨转移患者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淋巴转移有关,手术后前三年是骨转移的高发时间,CA 153、CA 125、CEA和AKP可以作为诊断乳腺癌是否骨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婕  何伟星  敖翔  梁红玲  姜明  李洪胜 《广东医学》2016,(15):2287-2290
目的:探讨成瘤样的骨转移病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2例。根据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分为3组:成骨性病灶组、溶骨性病灶组及混合性病灶组。同时,患者被分为两群: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和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转移后,行局部骨放射治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37±5.7)个月。成骨性病灶组29例,溶骨性病灶组46例,混合性病灶组27例。其中,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33例,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69例。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成瘤样改变与初诊乳腺癌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期及骨外转移情况存在相关性,是骨转移病灶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04,危险值:3.946,95%可信区间:1.559~9.991)。结论成瘤样骨转移病灶、脊髓压迫及骨转移病灶数量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放疗的效果。方法本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分析其危险因素,并观察放疗效果。结果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0%,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5%,2年生存率为30%,3年生存率为10%,平均生存期为(15.2±1.7)个月。影响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临床分期,风险比为1.904;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风险比为1.042;确诊时年龄35岁~50岁,风险比为2.133;确诊时年龄>50岁,风险比为2.921。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放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还需采取放射性同位素内照射治疗方式,也可应用综合方案,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针对骨膦治疗等。对于乳腺癌,需重视骨转移的影响因素,以便早期发现,尽快制定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单用化疗;治疗组32例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有效率81.3%,对照组为46.9%。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62.5%,对照组为28.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化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王乐园 《中外医疗》2016,(30):150-152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进行同期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骨缓解效果与病灶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8%,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缓解有效率显著要高;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患者的病灶修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谈论影响乳腺癌骨转移的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9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总结。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及发生早晚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数目相关。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放疗、化疗、放射性同位素内照射及二磷酸盐的放射治疗。结论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现骨转移,应积极进行全身治疗,转移局限者,可进行局部外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经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的骨转移患者52例和无骨转移患者111例。对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的测定,并对乳腺癌标本进行ER、PR、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无骨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骨转移、多发骨转移及无转移组ER、PR、HE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单发骨转移及多发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与无骨转移患者间分子分型、ER、PR和HER2表达水平及血清CEA、CA153水平有差异,骨转移越严重,血清CEA、CA153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TEC)18例、唑来膦酸组22例、联合组(唑来膦酸+TEC)26例,观察VAS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评估骨转移病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药使用比例低于唑来磷酸组和化疗组(P〈0.05)。化疗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组骨转移灶的缓解有效率分别是16.7%、31.8%、57.7%.联合组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TEC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EC化疗和唑来磷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博宁(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博宁联合化疗;对照组23例,单用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缓解率83.3%,而对照组47.8%;治疗组骨病灶总有效率5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博宁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51-1452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化疗对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化疗)和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主要系统的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轻。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化疗对骨转移癌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Kaplan-Meier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对我病房2007~2008年的6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确诊及手术时的年龄、腋下淋巴结情况、病理情况、内分泌治疗及化疗与否及Her-2表达等因素对骨转移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而ER/PR其一为阳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2±0.908年,ER/PR均为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5±1.815年;Her-2阳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2±1.386年,Her-2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4±1.090年。对因素ER/PR及Her-2进一步分析显示ER/PR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3.771,差异显著(P=0.006),Her-2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0.91,差异无显著性(P=0.884)。结论因素ER/PR阳性是乳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多学科综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216例骨转移病人分为四组:a组:化疗加放疗;b组:化疗加帕米膦酸钠;c组;放疗加帕米膦酸钠;d组:化疗加放疗加帕米膦酸钠。结果:d组有效率90.9%;a组,c组及b组疗效相近(72.1%-74.2%);216例总有效率80.1%,结论:化、放疗结合并静滴帕米膦酸钠(骨溶解抑制剂)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联合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情况、疼痛改善情况、骨病灶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为86.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11%(P <0.05);联合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41%(P <0.05);联合组患者骨病灶控制率为51.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62%(P <0.05);联合组患者发热、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骨病灶,临床需预防和控制化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乳腺癌及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Hepcidin 蛋白及相关指标,探讨Hepcidin 在乳腺癌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5 例、乳腺癌无骨转移患者30 例及乳腺增生患者30 例。比较3 组患者Hb、Hepcidin、BMP-6、IL-6、sTfR 的差异。用ROC 曲线分析评价 Hepcidin、BMP-6、IL-6 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各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 结果 3 组患者Hb、Hepcidin、BMP-6、IL-6、sTf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Hepcidin 及BMP-6, 乳腺癌骨转移组> 乳腺癌无骨转移组> 乳腺增生组;对IL-6,乳腺癌骨转移组> 乳腺癌无骨转移组及乳腺增 生组,但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Hb,乳腺癌骨转移组< 乳腺癌无骨转移组< 乳腺增生组; 对于sTfR,乳腺癌骨转移组< 乳腺癌无骨转移组< 乳腺增生组。ROC 曲线分析发现Hepcidin 对于乳腺癌骨转 移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优于BMP-6、IL-6。多因素分析发现Hepcidin 是乳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epcidin 与乳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相关性,其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4,(13):151-153,156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10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帕米磷酸二钠,研究组予唑来磷酸,两组联合放化疗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疼痛情况、体力状况、骨转移病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相关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骨转移病灶发生率。骨骼相关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