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灭菌方法对龙胆和秦艽化学成分的影响和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钴60辐照灭菌3种方法对3批龙胆和3批秦艽药材粉末进行灭菌处理,采用液相指纹图谱方法分析龙胆、秦艽中的化学成分。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检测了不同灭菌处理样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酵母菌计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结果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对辐照敏感,3 k Gy的小剂量辐照即可使龙胆苦苷减少15%或18%;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使龙胆和秦艽在7.8 min处新增1小峰(峰4);龙胆中峰1经辐照后有所增加,但该物质并不是辐照产生的特异成分,干热灭菌后该峰也有所增加。3种灭菌方法均呈现出随着灭菌强度的增大,发生变化的峰的数量和变化率都有所增加的规律。灭菌效果简单排序为辐照湿热干热。结论干热、湿热、辐照3种方式灭菌处理对龙胆、秦艽成分除龙胆苦苷外影响不大,部分成分有增加或减少,其中湿热(115℃、15 min)和辐照25 k Gy处理对成分的影响最大。辐照虽然灭菌效果良好,但是对主要成分龙胆苦苷的影响显著,故不适宜用于龙胆和秦艽的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2.
龙胆属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龙胆与秦艽最为重要,这两种同属多基源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相似,但存在一定区别,化学成分的差异必将导致药理作用的不同。种质是影响药材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龙胆与秦艽药材的资源分布、药用历史、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从化学成分来说,獐芽菜苦苷和獐芽菜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主要差异成分为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龙胆类药材龙胆苦苷含量较高,秦艽药材马钱苷酸含量较高。龙胆中条叶龙胆的龙胆苦苷含量最高,比秦艽高25%~70%,三花龙胆和滇龙胆含量较低;大叶秦艽和粗茎秦艽马钱苷酸的含量较高,小秦艽含量最低。从药理作用来说,龙胆主要药理作用为保肝;秦艽抗炎作用显著好于龙胆,但镇痛作用较龙胆差。龙胆和秦艽药理作用基本相同,药效作用存在差异。龙胆四种基原中条叶龙胆质量较佳,秦艽四种基原中大叶秦艽和粗茎秦艽品质较佳,而三花龙胆、滇龙胆及麻花秦艽、小秦艽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3.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是传统中药秦艽的基原植物.秦艽组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三萜和甾体等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抗炎镇痛及健胃抑菌等.作者系统总结了关于这些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秦艽组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选三七生药粉乙醇灭菌工艺,考察不同灭菌方式对三七生药粉灭菌效果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含量,皂苷总量和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灭菌时间、干燥温度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七乙醇灭菌工艺;分别对比湿热灭菌、辐照灭菌、干热灭菌和乙醇灭菌法对三七生药粉灭菌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灭菌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4%、乙醇用量26%、灭菌时间2.2 h、干燥温度75 ℃;对比灭菌前后三七粉的质量,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后三七中皂苷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湿热灭菌后皂苷含量已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指纹图谱显示,乙醇灭菌与生药材相似度较高,表明乙醇灭菌对三七影响不大。结论 乙醇灭菌法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可在较低温度、更短时间、更加安全地得到符合规定的三七生药粉,且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其后续工艺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单味中药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多种成分,而不同中药所含的多种成分又往往会有类似甚至相同的化学成分.例如秦艽和龙胆都含有龙胆苦苷等多种相同有效成分,而这两味中药及其复方的质量标准也常有采用龙胆苦苷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条纹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重结晶、柱层析(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LH-20)等方法分离及纯化,并运用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条纹龙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desoxyloganin(1)、Gmephiloside(2)、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3)、(+)-8-hydroxypinoresinol(4)、3S,5R,6R,9S-tetrahydroxymegastigmane(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阿魏酸(7)、熊果酸(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西峰  陈蓁  宋梅  张彦  王燕 《中成药》2006,28(11):1665-1667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中国药典主要收录了四种秦艽,分别为大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 ineaM 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exB irk.)和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F isch)。秦艽主要含龙胆苦苷,一般含量约为7%,最高可达18%[1],药典规定含量2%以上。由于龙胆苦苷在水中不稳定,传统水煎法破坏较多。刘力采用不同浓度乙醇试验,发现70%乙醇超声提取率较高[2]。微波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作用,可以在药材颗粒内外同时均匀迅速加热。一方面,它可使具有永久偶极的分子产生高达4.9…  相似文献   

8.
陕西产秦艽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对陕西产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秦艽的脂溶及水溶部分进行分离;用UV,IR,MS,1H-,13C-NMR等技术及对照品对照进行鉴定。结果: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脂溶部位4个,分别是:5-羧基-3,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5-carboxyl-3,4-dihydrogen-1H-2-benzopyran-1-one1),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 2),栎瘿酸(roburic acid 3),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4)。水溶部位4个: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 5),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e 6),獐牙菜苷(sweroside 7),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6′-O-β-D-gluco-sylgentiopicroside 8)。结论: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白金花酸,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8为首次从秦艽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萝卜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萝卜秦艽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体积分数95%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phlomisoic acid(Ⅰ)、phlomisoside Ⅴ(Ⅱ)、phlomisosideⅢ(Ⅲ)、三十烷酸(Ⅳ)、三十烷酸对羟基苯乙酯(Ⅴ)、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Ⅵ)、棕榈酸(Ⅶ)、油酸(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除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Ⅳ、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Ⅱ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及其制剂在辐照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60℃对其以不同剂量照射,并对主要成分过检测。结果经过辐照后,中药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大多数中药及其制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可以利用辐照来灭菌的,其品质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兰坪县中排乡不同生长年限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研究,为怒江州秦艽产业制定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秦艽龙胆苦苷含量。结果:中排乡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3~4年生含量明显高于2年生和5年生;3年生和4年生含量差别不大。河西乡和通甸镇采集的秦艽也是3年生和4年生含量最高。根据成本及秦艽有效成分测定栽培秦艽为3~4年后采挖收根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甘肃不同地区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龙胆苦苷在0.52-5.2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23%,n=5)。结论:甘肃不同地区秦艽龙胆苦苷的含量有差异,但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栽培秦艽龙胆苦苷含量高于野生秦艽,为人工栽培秦艽、保护秦艽野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首次对小秦艽和秦艽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遗传和进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细胞学证据。方法根尖用0.002mol·L-1的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5.7h,用2.5%混合酶液,于25℃下酶解1.6h,低渗处理3h(置于冰箱内),然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结果小秦艽的核型公式是K(2n)=26=2M+24m,属于"1A"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2L+10M2+12M1+2S;秦艽的核型公式是K(2n)=26=2M+20m+4sm,属于"2B"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6L+6M2+8M1+6S。结论小秦艽的核型与秦艽相比较,秦艽较为进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徐长卿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徐长卿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徐长卿全草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牡丹酚苷A(3)、丹皮酚原苷(4)、santamarin(5)、丹皮酚(6)、annobraine(7)、落叶松脂醇(8)、α-细辛醚(9)、7-angelyheliotridine(10)、β-香树酯醇(11)、尿苷(1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山柰酚-7-O-(4″,6″-二对羟基肉桂酰基-2″,3″-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4)、(2S,E)-N-[2-羟基-2-(4-羟基苯)乙酯]阿魏酰胺(15)。结论:其中,化合物5、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8、11、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达乌里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婕  马骥  周东星  何兰 《中草药》2006,37(2):187-189
秦艽为常用中药,是众多祛风湿方剂的主要原药材。其来源于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 L.)秦艽组植物。该组植物全世界约20种,我国有17种,作为药用的有12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其中的秦艽Gentiana m acrophy 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 inea M ax im.、粗茎秦艽G.crassicau l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萝卜秦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4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4,6-二甲基-2-苯并呋喃酮(1),4-羟甲基-2-糠醛(2)和6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6-乙酰基山栀苷甲酯(3),8-乙酰基山栀苷甲酯(4),山栀苷甲酯(5),sesamoside(6),phloyosideⅡ(7)和dehydropentstemosid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中压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蜘蛛香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前胡次素(1)、decursitin B(2)、decursitin A(3)、3'(S)-acetoxy-4'(R)-angeloyloxy-3',4'-dihydroxanthyletin(4)、8-乙酰广藿香醇(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结论:其中,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厚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厚藤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tataosideⅡ(1)、batatosideⅢ(2)、stoloniferinⅩ(3)、stoloniferinⅨ(4)、3-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5)、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6)、3,7,4'-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线叶龙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α-香树脂醇(1),β-香树脂醇(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3β-棕榈酸酯-28-羟基-α-香树脂醇(5),3β-棕榈酸酯-28 -羟基-β-香树脂醇(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28-羟基-羽扇豆醇(9),24-羟基-羽扇豆醇(10).结论 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平树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平树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四烷酸(1)、油酮酸-3-乙酯(2)、β-谷甾醇(3)、豆甾-4-烯-6β-醇-3-酮(4)、2α-hydroxyaleuritolic acid 3-p-hydroxybenzoate(5)、东莨菪素(6)、胡萝卜苷(7)、2,6-二甲氧基对苯醌(8)、山楂酸(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