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早期S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下肢深静脉彩超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伴DVT组(n=56)和不伴DVT组(n=140)。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肿瘤病史、有无吸烟史、SCI的情况、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9.061;95%CI:3.931~20.882)、吸烟(OR 3.852;95%CI:2.009~7.385)及合并下肢骨折(OR 12.455;95%CI:3.361~26.156)与早期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合并下肢骨折是SCI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复发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空军总医院病案检索系统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17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及复发情况等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对引起DVT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DVT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DVT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复发率为52.9%。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复发率为67.2%;合并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复发率为95.7%;合并1种及1种以上疾病患者复发率为76.5%;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患者复发率为25.0%;深静脉血管创伤性操作患者复发率为80.5%;骨科手术患者复发率为12.5%;肿瘤手术患者复发率为76.0%。合并肿瘤(OR=11.710,95%CI:2.302~59.553)、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OR=73.188,95%CI:2.969~1803.904)、合并1种及1种以上疾病(OR=58.338,95%CI:11.519~295.458)是深静脉血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合并肿瘤、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及合并1种或1种以上疾病时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骨折患者伤情特点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1046例,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DVT组(n=132)和非DVT组(n=914)。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DVT发生的价值。结果 1046例老年创伤骨折患者,跌倒伤是首位致伤原因,占20.9%(219/1046),DVT的总发生率为12.6%(132/1046),临床表现以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和压痛为主。单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725,95%CI 1.842~4.027)、高血压(OR=1.584,95%CI 1.163-2.158)、坠落伤(OR=3.142,95%CI2.106~4.685)、髋骨骨折(OR=2.847,95%CI 1.875~4.326)、粉碎性骨折(OR=2.054,95%CI 1.463~2.884)、≥3处骨折(OR=2.162,95%CI 1.572~2.976)、骨折后休克(OR=3.063,95%CI2.074~4.527)、手术时间≥2 h(OR=2.151,95%CI0 1.518~3.046)、D-二聚体≥3.5 mg/L(OR=2.396,95%CI1.668~3.442)、FIB≥6.0 g/L(OR=1.638,95%CI 1.274~2.106)及CRP≥26.0 mg/L(OR=1.084,95%CI 1.012~1.468)是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AUC)=0.736,95%CI0.672~0.806]的最佳阈值为3.25 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58.3%;FIB(AUC=0.682,95%CI 0.617~0.754)的最佳阈值为5.84 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和62.5%;CRP(AUC=0.705,95%CI 0.635~0.783)的最佳阈值为26.73 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55.2%。结论老年创伤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EICU收治的612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入住EICU后24~48 h内行床旁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统计DVT发病率,分析AECOPD患者DVT的发病特点,按照是否合并DVT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ECOPD合并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AECOPD住院患者中DVT的总体发病率为12.8%(78例),AECOPD住院患者总病死率为2.3%(14例),AECOPD合并DVT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7%(6/78),显著高于单纯AECOPD组病死率[1.5%(8/5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时间≥3 d(OR=3.376)、D-二聚体升高(OR=6.345)、下肢不对称肿胀发生(OR=2.213)是AECOPD患者合并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EICU的AECOPD住院患者合并DVT的发病率较高,卧床时间≥3 d、D-二聚体升高和下肢不对称肿胀发生时,需明确是否合并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中心、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已发表的关于DVT患者并发PE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15日,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及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右下肢DVT(OR=2.09,95%CI [1.60~2.73])、双下肢DVT(OR=1.96 95%CI [1.27~3.03])、近端DVT(OR=1.95 95%CI [1.56~2.43])、VTE史(OR=1.93 95%CI [1.46~2.54])、无明显诱因VTE(OR=2.42 95%CI [1.64~3.59])、外科手术史(OR=2.86 95%CI [2.02~4.04])、恶性肿瘤(OR=2.50 95%CI [1.63~3.83])、心脏疾病(OR=3.22 95%CI [1.85~5.59])、冠心病(OR=6.12,95%CI[1.04~36.11])、心脏瓣膜病(OR=5.66 95%CI[1.79~17.87])、慢性肺部疾病(OR=1.59 95%CI [1.39~1.81])、呼吸道感染(OR=2.07 95%CI [1.29~3.31])、糖尿病(OR=3.52 95%CI [1.86~6.67])、高C反应蛋白(CRP)(OR=1.04 95%CI [1.02~1.04])合并效应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单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是DVT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年龄与DVT患者并发PE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结论 右下肢DVT、双下肢DVT、近端DVT、VTE史、无明显诱因VTE、外科手术史、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D-二聚体、高CRP是DVT患者并发PE相关危险因素,年龄与DVT患者并发PE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ACS病人9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慢血流事件分为慢血流组(n=32)和血流正常组(n=63)。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618,95%CI:1.337~7.522)、糖尿病史(OR=4.781,95%CI:1.405~7.724)、高血脂(OR=5.026,95%CI:1.520~9.875)、吸烟史(OR=5.155,95%CI:1.596~10.337)和D-dimer(OR=5.547,95%CI:1.662~11.347)与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和D-dimer是PCI术后慢血流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进展性脑梗死患病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有关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17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OR值的合并和95%CI的计算。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病例组1 345例,对照组2 6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OR=3.51,95%CI:2.43~5.06,P=0.003)、高血压(OR=3.90,95%CI:1.98~7.67,P0.000 1)、发热(OR=4.42,95%CI:2.64~7.39,P=0.01)、空腹血糖(OR=1.33,95%CI:0.77~1.90,P0.000 01)、白细胞计数(OR=1.48,95%CI:0.28~2.69,P0.00001)、C反应蛋白(OR=1.59,95%CI:0.34~2.84,P=0.000 3)、收缩压(OR=-20.85,95%CI:-30.18~-11.51,P0.000 01)。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中国人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发热、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收缩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在60~92(69.4±8.1)岁。分析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级33例、Ⅱ级49例、Ⅲ级29例、Ⅳ级6例;麻醉方式局麻80例、全麻37例;术中输血情况1~2u 38例、2u 42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例(6.83%),深静脉血栓12例(10.26%),死亡5例(4.27%)。年龄(80岁)(OR=13.418,95%CI:1.201~149.916)、术前ASA评分Ⅲ、Ⅳ级(OR=18.782,95%CI:1.478~238.714)以及合并心力衰竭(OR=20.144,95%CI:1.094~370.942)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年龄(80岁)(OR=2.392,95%CI:1.179~4.8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增加。结论年龄(80岁)、术前ASA评分Ⅲ、Ⅳ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年龄(80岁)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在住院期间接受PCI术的8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8例,平均年龄61.05±11.96岁;女128例,平均年龄68.18±10.42岁。将PCI术中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IPTE组,未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NIPTE组。所有入选患者行PCI术前送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依据GRACE评分、CURSADE评分、SYNTAX积分及血栓负荷积分等进行危险分层,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出现IPTE 166例(19.86%),未出现IPTE 670例。IPTE组与NIPTE组SYNTAX积分无显著差异,但血栓负荷积分显著高于NIPTE组(1. 11±0. 78比0.57±0.70,P0.001)。IPTE组患者入院时首次CK-MB(127.20±138.36 U/L比89.67±139.25 U/L,P0.01)、首次TNT(2.30±3.04μg/L比1.81±2.59μg/L,P0.05)、hs-CRP(28.90±43.97 mg/L比22.96±30.92 mg/L,P0.05)、白细胞数(11.50±3.94 109/L比10.43±3.63 109/L,P=0.001)及Hcy(17. 26±15. 28μmol/L比14. 41±8. 33μmol/L,P 0.05)显著高于NIPTE组。IPTE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30.1%比22.2%,P0.05),两组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事件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为1.017~1.062,P0.001)、血糖(OR=1.107,95%CI为1.023~1.197,P0.05)、FIB降低(OR=0.758,95%CI为0.644~0.893,P0.05)、TT缩短(OR=0.994,95%CI为0.990~0.998,P0.01)、Hcy(OR=1.033,95%CI为1.010~1.058,P0.01)、RBC(OR=2.078,95%CI为1.357~3.183,P0.01)、TNT(OR=1.144,95%CI为1.048~1.249,P0.01)以及血栓负荷积分(OR=2.773,95%CI为2.067~3.719,P0.001)是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AMI患者PCI术中IPTE发生率为19.86%; IPTE组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FIB、TT、Hcy、RBC及血栓负荷积分是AMI患者PCI术中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及预测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大动脉粥样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氯吡格雷治疗≥5d后,用TEG测血小板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92例和抵抗组7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随访3个月内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抵抗组糖尿病明显高于敏感组,高体质量指数(26kg/m~2)明显低于敏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体质量指数(OR=2.262,95%CI:1.129~4.531,P=0.021),糖尿病(OR=2.494,95%CI:1.211~5.135,P=0.013)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Cox回归分析,年龄(HR=1.048,95%CI:1.006~1.093,P=0.026)、氯吡格雷抵抗(HR=2.355,95%CI:1.067~5.201,P=0.034)和糖尿病(HR=1.591,95%CI:1.021~3.481,P=0.029)是血管性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TEG能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和预测血管性事件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经抗凝治疗的中危、低危肺栓塞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远期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初次诊断的424例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应用情况、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其远期预后(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右心衰竭、抗凝后引起出血)差别并分析导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424例中、低危肺栓塞患者,为期1.0~5.5年,失访41例,死亡65例.不同危险分层非高危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61,P<0.05);不同危险分层间死亡、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出血及再发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9,95%CI:1.008~1.049)、恶性肿瘤(OR=6.300,95%CI:2.906~13.658)、右心功能不全(OR=4.058,95%CI:2.482~6.635)、隐源性肿瘤(OR=22.667,95%CI:2.298~223.537)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高危肺栓塞患者预后存在差异.高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隐源性肿瘤可能是影响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增高与深静脉血栓 (DVT)的关系。方法 :对 33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tHcy水平 ,并设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 33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第 90个百分点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t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随着tHcy水平的升高 ,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逐渐增大。血浆tHcy浓度 >2 0 μmol L时 ,OR(比值比 ) =2 1 6。高tHcy血症使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明显增大。OR =9 5 ,95 %CI(可信区间 )为 2 6 5~ 13 75。女性高tHcy血症较男性危险更大。结论 :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142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下肢深静脉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有56例发生肺栓塞,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合并存在外伤手术史(OR=4.36,95%CI 1.38-13.82,P=0.01);冠心病(OR=17.41,95%CI 3.49-86.90,P0.01);高血压(OR=26.69,95%CI 6.68-106.62,P0.01);心脏瓣膜病(OR=4.00,95%CI 1.01-15.83,P=0.04);慢性肺部疾病(OR=2.57,95%CI 0.51-12.92,P=0.03);恶性肿瘤病史(OR=7.38,95%CI 0.90-60.22,P=0.04);D-D(OR=1.10,95%CI 0.99-1.11,P=0.02)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通过t检验,发现Wells评分(t=-10.84,P0.01)升高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合并外伤手术史、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病史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D、Wells评分升高是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和出血等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年龄≥60岁患者共3458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用药和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临床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OR=5.58,95%CI:1.81~17.23,P=0.003)、高血压(OR=3.51,95%CI:1.28~9.62,P=0.015)和心房颤动(OR=1.58,95%CI:1.01~5.88,P=0.021)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既往大出血病史(OR=10.15,95%CI:1.37~75.36,P=0.024)和心房颤动(OR=3.82,95%CI:1.36~10.72,P=0.011)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既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均是老年人群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大出血病史为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发生出血事件的强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既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2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5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分别设为ACI组、DVT组、AMI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采用胶体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FDP含量,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4名为对照组,评价FDP在血栓性疾病诊断的效能。结果:溶栓治疗前,ACI组、DVT组、AMI组血浆FDP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FDP对DVT的诊断效能最高,其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5%、100.00%、100.00%、86.49%;溶栓治疗2h后,ACI组、DVT组、AMI组有效亚组患者血浆FDP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效亚组,而在溶栓治疗24h、48h后,有效亚组患者在溶栓治疗24h、48h后血浆FDP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亚组(P<0.05)。结论:血浆FDP含量测定对ACI、DVT、AMI等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溶栓治疗期间监测血浆FDP含量有助于评估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4所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例,并分别在患者发病1、3、6个月以及1年时进行随访,以1年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660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3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入院48h不能行走、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37,95%CI:1.49~3.77,P=0.001)、心房颤动(OR=2.61,95%CI:1.42~4.80,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15,95%CI:1.10~1.21,P=0.001)、入院48h不能行走(OR=2.37,95%CI:1.54~3.65,P=0.001)、白细胞计数10×109/L(OR=1.49,95%CI:1.09~2.72,P=0.01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关注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内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深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无诱因发病者称特发性VTE,其防治有一定的特殊性。DVT约占VTE的2/3,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病症。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以无症状或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于胴静脉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DVT血瘀证候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试验纳入福建汉族DVT病人16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59名作为对照组,收集基线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MTHFR基因C677T突变位点观察CC、CT、T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评价DVT病人血瘀证候积分。结果两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4,P=0.008),进一步χ^2分割检验显示DVT组CT+TT频率(44.05%)明显高于对照组(2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5,P=0.007)。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MTHFR基因677CT+TT型(OR=1.798,95%CI:1.082~2.988,P=0.024)、血同型半胱氨酸(Hcy)(OR=1.059,95%CI:1.004~1.118,P=0.036)是DVT的危险因素。DVT病人携带MTHFR677T等位基因的中度、重度血瘀证人数构成比高于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20);TT型血Hcy水平均高于CT型及C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9,P=0.026;Z=-3.367,P=0.001);轻度血瘀证血Hcy水平低于中度和重度血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71,P<0.001)。血瘀证候积分与血Hcy水平呈正相关(r=0.256,P=0.001)。结论携带MTHFR基因677CT/TT基因型及高水平Hcy是福建地区DVT形成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677CT/TT基因型可能是DVT血瘀证形成的易感因素之一,高Hcy可能与中医血瘀证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从中选出性别、年龄相匹配,发病15d内复查头部CT或MRI的患者120例,分为HT组60例,非HT组60例。列入20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高血压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心房颤动史等。对以上因素行χ2或t检验,将可能与HT有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HT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4项因素,根据OR值的大小依次排列为:脑梗死面积(OR=10.489,95%CI:3.647~30.167,P=0.001)、尿蛋白阳性(OR=5.332,95%CI:1.397~20.345,P=0.014)、高胆固醇血症(OR=5.252,95%CI:1.308~21.083,P=0.019)及心房颤动史(OR=4.500,95%CI:1.029~19.684,P=0.046)。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心房颤动史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HT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