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掌握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大连市监测点开展白纹伊蚊监测,采用Excel 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软件对白纹伊蚊不同生境的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泰安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密度、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等指标评价伊蚊幼虫密度, 2016 - 2018年6 - 9月每月各监测1次,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 - 2018年平均BI为27.64,CI为16.88%,HI为20.28%。2016 - 2018年3年间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I)呈逐年下降趋势,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在3年间呈波动趋势,2018年CI明显高于2016年和2017年,而HI也有上升趋势。2016年BI、CI在8月份最高(BI = 62.79,CI = 32.73%),HI在7月份最高(33.00%)。2017年BI、CI、HI密度高峰均集中在9月份(分别为48.00、24.24%和29.00%)。2018年BI、HI密度高峰在6月份(41.00和34.00%),CI在9月份最高(48.89%)。2016 - 2018年间容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693,P = 0.000)。不同容器种类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366,P = 0.000),其中,废旧轮胎的CI最高(23.81%),其次是闲置容器(20.72%)。闲置容器(碗、瓶、缸、罐)的孳生地构成比最高为66.67%。结论 泰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做好媒介生物防治知识宣传,加强密度监测,在活动高峰期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可有效降低蚊虫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大连市监测点开展白纹伊蚊监测,采用SPSS 18.0软件对白纹伊蚊不同生境的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平均布雷图指数为0.8,BI最高值在8月(1.66)。闲置容器和贮水容器是最主要孳生地,分别占全部孳生地的74.29%和22.86%。结论 2019年大连市白纹伊蚊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综合治理,防止蚊虫孳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宁波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监测,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宁波市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9.26%、8.88%和10.57,于8月达到密度高峰;永久性容器密度明显高于暂时性容器,且以水池、水缸最高;居民区密度明显高于公园、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学校、医院等特殊单位最低.结论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由多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指导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10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攀枝花市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8月(BI=51.82、CI=21.51、HI=30.45),叮咬指数为25.67只/(人·h)。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环境整治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盐城市盐都区白纹伊蚊的分布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6—10月,分别采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监测白纹伊蚊。结果 2016—2021年盐都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平均帐诱指数为1.33~2.27只/(帐·h),峰值出现在7月。农村平房区密度最高,为2.00~2.80只/(帐·h),集镇居民区密度最低,为0.40~1.60只/(帐·h)。2016—2021年白纹伊蚊总体BI值为3.52。6—10月B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P=0.038),6月BI值最高,呈逐月下降趋势。2016—2021年BI为2.67~4.22,最高的是2016年(4.22),最低的是2021年(2.67),不同年份B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8,P=0.847)。集镇住宅楼区(平均BI为2.44)低于农村平房区(平均BI为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都区属于登革热传播低风险地区,需要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掌握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双层叠帐法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内江市布雷图指数(BI)为9.17~59.17,平均数为31.44,容器指数(CI)为3.96~25.48,平均数为10.98,房屋指数(HI)指数为8.33~35.33,平均数为20.28,叮咬指数为3.00~16.50,平均数为7.31。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达65.22%,其次为树洞和竹头37.50%,再次为闲置容器(碗、瓶、缸、罐)等。结论内江地区白纹伊蚊整体密度较高,因此一旦输入性病例处置不当将存在较大的传播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铜陵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蚊及成蚊的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21年5—10月在铜陵市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进行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结果 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8.67~20.83,BI峰值分布在6—8月,5—10月月平均布雷图指数均高于阈值5。孳生地中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14.61%,其次闲置容器为13.88%。白纹伊蚊成蚊密度为0.026~0.282只/h,成蚊密度峰值为6—8月,居民区白纹伊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幼蚊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具有相关性(P=0.03),相关系数为0.89。结论 应加强伊蚊密度控制措施,防止登革热输入疫情发生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城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白纹伊蚊的种群动态,孳生习性及药物防治效果等,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城区不同方位,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设置人工诱卵器,检测并调查人工诱卵器和自然容器孳生白纹伊蚊幼虫情况;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刺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免疫荧光或RT-PCR法鉴定病毒;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两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果发现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建筑工地和废品收购站等行业孳生率较高;孳生类型多以轮胎、竹筒、缸罐、养花容器等为主;其幼虫密度:BI>20,成虫1~22只/人工小时,均高于临界值;全年从4~9月为高峰期,冬季仍有成蚊活动和幼虫存在,其季节消长与雨量相关;虽然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密度值很高,但未检出体内有感染登革病毒现象;药物试验观察,证明双硫磷硬脂酸缓释剂和灭蚊幼油膜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全年均可监测到,季节高峰为4~9月;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蚊体内未检出登革病毒,药物试验证明两种灭蚊幼缓释剂对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3年武汉市青山区登革热监测结果,为青山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2个监测点的常规监测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2012年,青山区辖区内无登革热病例报告;蚊媒标本268只,检测登革病毒,均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青山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危险性,需加强监测,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变化、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和容器指数(CI)监测天津市白纹伊蚊幼蚊密度.结果 2020年天津市白纹伊蚊的平均布雷图指数为0.61,7月达到最高值1.19;平均容器指数为1.25,其中废旧轮胎的CI值最高为8.11.结论 2020年天津市白纹伊蚊密度整体处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种群在湖北省各地不同生境、不同积水容器中的孳生分布特点,为控制登革热媒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9年6~10月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自然村两种生境进行登革热主要媒介横断面调查,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密度;成蚊调查使用人帐诱捕法.结果 各地月平均BI、CI和HI 6月最高,分别为44.7%、20.5%和26.5%,10月份最低,呈逐月下降趋势;农村自然村平均BI(28.2%)和HI(21.2%)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小区;积水容器城市居民小区以暂时性容器为主,农村自然村则以永久性容器主.永久性容器平均CI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暂时性容器平均CI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湖北省登革热主要媒介监测仅发现白纹伊蚊.结论 湖北省白纹伊蚊种群分布特征因不同积水容器、不同城乡环境而异,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存在由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感染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状况,为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在2018年4-11月每月中旬开展调查,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房屋指数法(HI)监测,成蚊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在调查时段的每月均有活动,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BI=18.70、CI=21.40、HI=18.70),帐诱指数为13.00只/(帐·h);伊蚊幼虫密度居民区住户外(BI=16.20)>居民区住户内(13.91)>公园/绿化带(5.36),成蚊密度居民区住户外(帐诱指数7.00)>公园/绿化带(5.25)等。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6-8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与预警和环境综合治理,以及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安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及环境分布,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幼蚊使用布雷图指数法,成蚊使用双层叠帐法.结果 2017-2019年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36,其中居民区布雷图指数为4.67,公园竹林3.31,废旧物品回收处/工地10.76.平均帐诱指数为2.99,其中7月最高,为2.12.结论 废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浙江省白纹伊蚊分布区进行调查,掌握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小时法,对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室内成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白纹伊蚊是湖州地区主要优势种,占总量的52.9%,5~6月为活动高峰。嘉兴地区的白纹伊蚊为当地亚优势种,所占比例为24.2%,6~9月为密度高峰。宁波、舟山、温州以及衢州白纹伊蚊活动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白纹伊蚊在我省广泛分布,应进一步加强白纹伊蚊监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综合控制措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福州港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习性、孳生习性和危险程度,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1~2003年的7~9月之间,每月在福州港居民、单位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容器采集伊蚊幼虫,计算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检查伊蚊幼虫孳生阳性率。[结果] 福州港尚未发现埃及伊蚊的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福州港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房屋指数7.18%,容器指数5.04%,布雷图指数10.78。[结论] 福州港白纹伊蚊的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可能引起登革热甚至登革出血热的爆发流行,应制定有效措施,降低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农村、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4、26.8和1.3;容器指数分别为30.5、46.8和20.0;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4、67.3和1.9;密度高峰为5-6月和9月;雨水缸、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7%和63.8%;孳生环境类型16种,缸、罐类,雨水缸和桶、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5%、38.7%和9.6%。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成蚊密度平均为18.14只/人工小时。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白纹伊蚊属于大部分地区登革热的主要媒介。现就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对登革热病毒易感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慈溪市逍林镇控制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有效降低媒介种群密度,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方法 室外用敌敌畏空间喷洒;疫点、重点场所采用灭得优乳油、奋斗呐悬浮剂或大灭微胶囊剂滞留喷洒;水体投放Bt-H14,Bs10混合液或5%飞彪颗粒缓释剂;设立防护带;开展以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捕捉孳生场所成蚊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灭效考核;以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评价防制效果。结果 综合防制后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下降明显,破山村分别下降了99.5%、98.3%和97.5%;振兴村分别下降了98.7%、90.1%和96.4%;逍路沿村分别下降了98.9%、95.3%和96.8%;桥一村分别下降了98.7%、92.4%和96.3%。各村布雷图指数均降至5以内,疫情得到了控制,10月14日后无新发病例。结论 控制白纹伊蚊密度,可使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2004—2005年慈溪市登革热媒介综合性防治的效果。方法综合防治清除蚊虫孳生地,灭蚊以白纹伊蚊密度指数考核灭效。结果2004年疫区的白纹伊蚊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下降了96.6%、92.5%和99.0%,疫情得到了控制。2005年疫区白纹伊蚊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4.1、5.2和4.5,全年无新发病例。结论采取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可迅速有效地遏制登革热的发生或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