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239例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数38例,其余201例为非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PICC置管之后,至形成血栓的时间为(17.19±2.09)d;38例血栓患者中,其中2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均在PICC置管之后的10d之内,构成比为52.63%(20/38),有3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在PICC置管之后的20d之内,构成比为78.95%(30/38),其余8例均在置管20d之后,构成比为21.05%(8/38);(2)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如下几点:使用ESA,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以及血小板数。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重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并采取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倪婷婷  何倩颖 《护理学报》2017,24(15):44-47
综述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现状.从肿瘤患者本身、PICC置管因素、其它疾病因素等阐述PICC相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更有效地避免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提高医护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从置管时、置管后2方面进行预防.其中,置管后措施包括湿热敷与功能锻炼,空气压力波治疗,无症状性血栓筛查,风险预警评估、药物预防、传统医学预防、改善健康教育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PICC并发血栓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血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血栓的80例PICC肿瘤患者作为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类型、置管时间(d)、活动度、体质量指数(kg/m2)、合并糖尿病、血栓史、使用预防性的抗凝药物以及病情程度均为导致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预防性的抗凝药物、置管时间( 7 d)、肿瘤类型(恶性)、活动度(安静)、合并糖尿病、存在血栓史、病情重、年龄(≥60岁)为导致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可根据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PICC门诊置管的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带管期间MARSI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37例带管患者,MARSI总发生率为5. 5%(13/2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抗凝药物史、过敏史、维护医院等级为二级及以下与MARSI的发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系统肿瘤、过敏史、维护医院等级为二级及以下是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应警惕MARSI的发生,生殖系统肿瘤和有过敏史的PICC患者维护时应进行皮肤状态评估和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各级医院PICC维护水平,保障患者带管期间使用体验和导管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相关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186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本组PICC置管患者共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1例经处理后带管直至化疗结束,2例确诊后拔除导管。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特点、PICC导管因素、药物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置管前一周内血样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置管资料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32(1.092~3.386)、2.358(1.113~4.996)、4.348(1.902~9.941)、3.442(1.044~11.34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PICC置管所致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7例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资料,其中有14例患者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占比为16. 09%。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癌化疗PICC置管所致上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单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D-二聚体水平、导管型号、病理类型、吸烟史;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D-二聚体水平。结论肺癌化疗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须动态监测血糖、D-二聚体水平,积极给予患者信心和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及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术后行PICC置管的患者51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资料以及活动时间等临床资料,统计发生血栓及非计划拔管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中,发生血栓36例,发生率为7.06%;单因素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置管上肢活动时间为PICC并发血栓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糖尿病史、活动时间为PICC并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计划拔管27例,发生率为5.29%;单因素分析显示,BMI、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是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是非计划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PICC小组对患者导管的规范化管理,可预防导管相关血栓形成、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结果: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共发生16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4%。不同性别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危险因素,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行PICC置管的11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B超随访检查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确定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结果3.6%(41/1137)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RR=1.04,95%CI:1.01~1.07,P=0.013)、有PICC置管史(RR=3.22,95%CI:1.53~6.77,P=0.002)、送管次数越多(RR=1.98,95%CI:1.30~3.00,P=0.001)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年龄大、有PICC置管史、送管次数多是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望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给予PICC置管的16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估置管中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PICC置管患者160例,发生血栓形成者22例(13. 8%),其中血栓Ⅰ级者13例,Ⅱ级者8例,Ⅲ级者1例。12例患者在置管14~30 d出现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上臂围有1~3 cm的显著增粗,其中8例患者出现患肢上侧显著疼痛、自体肿胀、颜色发绀、皮肤温度升高,其他2例患者出现肌肉疼痛、酸胀、轻微肿胀,经检测均确诊为血栓形成。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与年龄、血红蛋白水平、既往血栓病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导管部位、活动时间、置入静脉、肥胖、肿瘤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P 0. 0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水平、既往血栓病史、APTT水平较低、导管部位、活动时间短、置入静脉、肥胖、肿瘤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上肢PICC置管的老年住院患者564例,PICC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栓塞的141例为PICC-DVT组,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423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探讨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发生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2.15,95%CI:1.298~3.433),动脉粥样硬化(OR=2.72;95%CI:1.715~4.372),置管期间手术史(OR=3.23,95%CI:1.358~7.584),静脉血栓史(OR=7.68,95%CI:4.513~13.311),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PICC-DVT的高危人群,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置管期间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百度文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中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开始收录时间起到2018年11月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3.0对国内外有关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用 Egger线性回归法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总病例6 425例,病例组/暴露组825例,对照组/非病例组5 600例。危险因素合并OR 值分别为:年龄≥60岁2.560(95%CI:1.653~3.967)、超重或肥胖3.552(95%CI:2.103~5.998)、合并高血压2.041(95%CI:1.302~3.200)、合并糖尿病2.021(95%CI:1.695~2.409)、PICC置管史2.188(95%CI:1.204~3.976)、置管期间放疗4.308(95%CI:1.901~9.763)、活动量少4.559(95%CI:1.035~20.085)、感染2.748(95%CI:1.397~5.408)、肿瘤分期为Ⅲ~Ⅳ期2.746(95%CI:1.643~4.589)、肿瘤转移4.023(95%CI:1.895~8.544)。Egger线性回归法分析显示,活动量少、肿瘤转移、置管期间放疗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结论 年龄≥60岁、超重或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史、感染、肿瘤分期为Ⅲ~Ⅳ期为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活动量少、肿瘤转移、置管期间放疗作为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尚不充分。应对肿瘤患者中存在的可改变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加强监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追踪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3 155 d,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为1.07/1 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血小板水平、APTT水平、置管地点、置管次数、导管移动、导管维护周期延迟、维护人员资质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次数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水平、维护人员资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降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及综合性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182例PICC置管成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PICC相关性血栓分为研究组(出现,n=15)与对照组(未出现,n=167)。对比两组一般情况、病例资料、PICC导管信息等,评估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因素,提出综合性干预对策。结果①两组年龄、性别、每日卧床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带管时间、导管移动、穿刺点异常、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每日卧床时间 12 h、单次置管穿刺次数≥2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移动、穿刺点异常、体质量指数 28 kg/m2、D-二聚体500μg/L为成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评估,根据结果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以减少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葛利越  叶海瑛  李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11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时间先后分组(P0.05),其中后入院的小组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置管与维护。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过程中的环节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阮燕萍  余元明  俞洋  朱逸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19-1121+1125
目的分析PICC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伴发疾病种类、体质指数、住院期间主要治疗、PICC置管部位、置管静脉、导管类型、带管住院次数、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总留置时间等因素,分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类型(BD PICC导管)、患者居住地(非城镇)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均次住院留置时间(14d)是保护因素。结论导管类型、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患者居住地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进行导管维护,加强出院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测定患者自护能力,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89%(80/89)。80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评分80~119分,平均(95.50±8.6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文化程度、化疗疗程、社会支持以及负性情绪的肿瘤患者ESC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化疗疗程、社会支持以及负性情绪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文化程度、化疗疗程、社会支持以及负性情绪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诊化疗 6 个周期的肺癌患者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91 例PICC 置管肺癌患者的资料,单因素分析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置管资料,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肺癌患者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 15 例,发生率为5.1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Ⅲ~Ⅳ 期、 置管前 D- 二聚体 >0.5mg/ml 、 腺癌是肺癌合并 PICC 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 OR 值分别为8.675 、 9.761 、 10.262 。 结论 对于肺癌化疗 6 个周期的患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4年12月2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4例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17.20±2.21)d。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红系造血刺激剂、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穿刺静脉及血小板计数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