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髌下入路与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依照治疗入路不同分组,髌下入路组(n=43例)接受髌下入路治疗,髌上入路组(n=45例)接受髌上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1)手术优良率:髌下入路组与髌上入路组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0.70%、95.5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围术期情况:与髌下入路组比较,髌上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少,术后周径比值较小,膝关节疼痛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术后胫骨力线异常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12个月,髌上入路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高于髌下入路组(P<0.05)。结论 髌下入路与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均可取得确切效果,但髌上入路能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等,并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02-1103
观察并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完成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观察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37例。髌上组通过髌上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髌下组则通过髌下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经研究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数据可知,髌上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30%,而髌下组的则有83.78%,髌下组的优良率数据低于髌上组,且分析结果为P0.05,可见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通过髌上入路方式实施髓内钉固定治疗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可起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双切口联合入路组和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每组各30例。双切口联合入路组患者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患者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Mazur)评分、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切口联合入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 3%(25/30)]显著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56. 7%(17/30)],疼痛VAS评分[(3. 7±1. 1)分]显著低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5. 7±1. 2)分],Mazur评分[(90. 4±8. 5)分]显著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78. 8±6. 9)分],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8. 1±1. 9) d、(14. 5±2. 2)周]均显著短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14. 1±2. 6) d、(23. 0±4. 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 0%(3/30)]显著低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3. 3%(10/3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显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治疗的9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住院时间、累计透视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9个月A组膝关节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3 d、6 d、12 d,A组膝前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膝前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及累计透视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影像测量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EMbase、PubMed 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8 个研究,包括4 个RCT,2 个半随机对照试验,2 个非随机对照试验。Mata 分析结果显示,股内侧肌入路组与内侧髌旁组相比,外侧支持带松解率[RR=0.75,95%CI(0.52,1.08),P=0.12]、术后6 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MD=2.65,95%CI(– 1.20,6.50),P=0.18)]、手术时间[MD=1.04,95%CI(– 3.50,5.58)]及术后不良反应[OR=1.04,95%CI(0.43,2.52),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1 个研究提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个研究提示股内侧肌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内侧髌旁入路组,1 个研究未作统计学分析;2 个研究提示两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上无差异,另1 个研究提示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股内侧肌入路组要短于内侧髌旁入路组。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6 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与内侧髌旁入路的效果相似,但两者术中出血量和直腿抬高时间有无差异尚不能判断。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郭峰  刘晋平  李正南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04-1207
目的 探讨髌骨正中入路( MTA)与内侧髌旁入路(MPA)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手术入路的利弊.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行TKA的患者46例47膝,其中采用MTA 24例25膝,MPA 22例22膝.分别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疼痛、首次直腿抬高时间、X线片假体力线对位、髌骨轨迹、术后1年的活动度( ROM)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其中MTA组20例21膝,MPA组20例20膝,随访时间12 ~25个月.MTA组出现2例胫骨假体及力线对位不良,MPA组出现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假体位置及下肢力线.MTA组与MPA组术后1年VAS分别为(2.65±2.12)、(3.14±1.26)分,髌骨适应角分别为-(3.00 ±0.36)°、(10.00±0.56)°,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3.45±0.62)、(4.23 ±0.5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1.74、2.73,P均<0.05).MTA组无一例需行外侧支持带松解,MPA组共8例需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2,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1年的活动度和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髌骨正中入路可以获得更佳的髌骨运动轨迹,更好地保留伸膝装置的完整性,降低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保留髌骨血供,减少术中胫骨结节撕脱的风险,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二期内固定物取出术的角度对比Wiltse入路与经皮微创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时的优劣。方法对2016年1至12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腰段骨折术后需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患者一期采用Wiltse入路置钉,37例患者一期采用经皮微创入路置钉,取出内固定时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患者在行内固定物取出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1个月、3个月时VAS等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Wilts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0±13.7)min vs.(85.0±23.2)min]、术中出血量[(32.0±12.7)ml vs.(67.0±9.4)ml]、切口长度[(76.0±5.3)mm vs.(145.0±11.4)mm]明显低于经皮微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VAS评分及下地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如果不采用植骨融合,需要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者,使用Wiltse入路比经皮微创入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SMA)与传统侧方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0例,依据腹腔镜根治术入路不同分为SMA优先入路组和传统侧方入路组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淋巴结清扫个数、腹腔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分期、肿瘤相关指标[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计数(WBC)]、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MA优先入路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6.34±4.14)个,明显高于多于传统侧方入路组[(18.58±3.14)个],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分别为(65.58±15.25)、(718.58±51.51) mL,均明显少于传统侧方入路组[(99.67±11.50)、(1 056.25±53.61)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Ⅰ期比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Ⅱ期、Ⅲ期比率均明显低于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骨外科收治并实施手术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47例,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治疗。Wiltse入路组25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22例,均在入院1周内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的手术效果、伤椎Cobb角纠正率、VAS评分法评估切口区域腰背痛的疼痛程度、血清中骨骼肌损伤的标志物肌酸激酶(CK)含量、术后复查MRI显示的多裂肌副损伤程度的情况指标。结果两组在伤椎Cobb角纠正率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创面渗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计量、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CK值及术后1年MRI评分亦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经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可减少椎旁肌的副损伤,有效避免多裂肌的瘢痕变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10月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颈部入路组(40例)与胸乳入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48 h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乳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颈部入路组,手术用时长于颈部入路组,住院时间短于颈部入路组,住院费用高于颈部入路组,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颈部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乳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颈部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乳入路组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为95.00%,高于颈部入路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55-2656
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选取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4.1±29.5)ml、(77.5±23.7)min、(10.8±5.3)h]均低于对照组[(153.8±10.8)ml、(109.8±25.7)min、(18.9±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82.5±4.3)分、(86.3±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9±8.6)分、(80.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直接前入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国内全膝关节置换以内侧髌旁入路为主,创伤大、恢复慢,而经股内侧肌下入路更符合正常解剖,能完整保留伸膝装置,临床对于二者的相关比较研究极少。
  目的:对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
  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55例(70膝)膝关节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股内侧肌下入路组26例(35膝)和内侧髌旁入路组29例(35膝),分别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依托考昔片追加量、疼痛度、直腿抬高时间、起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假体力线对位以及并发症情况。所有假体均选用 Johnson&Johnson公司旋转平台的Sigma型假体。
  结果与结论:55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不稳、假体松动或移位等并发症。所有假体均获得正确的力线对位。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置换手术时间大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而切口长度、置换后引流量、依托考昔片追加量、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直腿抬高时间、起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置换后3 d 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 <0.05)。置换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早期疗效显著优于经内侧髌旁入路,而2种入路在假体力线对位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前后入路腹膜前放置Kugel补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将84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前入路组(n=38)采用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入路组(n=46)采用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后入路组[(36±14)min比(45±12)min,P=0.002 1];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复发及补片感染现象。结论前后入路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选择适合患者的术式,均可获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将14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两种入路实施甲状腺手术:外侧入路组(n=65)和正中入路组(n=80).结果:外侧入路组手术总时间[外侧入路组70(30~ 265)min,正中入路组87(40~180)min,Z=-2.915,P=0.004]及显露甲状腺时间[外侧入路组(4.0±1.5) min,正中入路(5.0±2.0) min,t=-3.312,P=0.001]比正中入路组短.外侧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正中入路组[外侧入路组10(5 ~ 100)mL,正中入路组30(5~ 500)mL,Z=-3.095,P=0.002].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256,P=0.798).结论:再次甲状腺手术采用外侧入路可获得相对较清晰的解剖层次,适用于大部分甲状腺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0-1261
抽选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8例,联合组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JOA评分[(12.1±0.5)分、(13.4±0.7)分]均高于对照组[(11.6±1.4)分、(13.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病较后路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多,但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相对较好,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法的不同分为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组40例和胸乳入路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卫生经济学指标和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的情况出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拔管所需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胸乳入路组,手术标本完整取出率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组患者NSS评分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中,与胸乳入路相比,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手术标本完整取出率更高,在肿瘤切除的应用中可有效防止种植,且切口更为隐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保留旋前方肌Henry入路与正中微创入路治疗Fernandez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新余北湖医院的54例FernandezⅢ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Henry组(保留旋前方肌的Henry入路,28例)和正中组(小切口微创正中入路,2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GW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前臂旋转角度、握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Henry组切口长度为(4.2±0.6)cm,长于正中组的(2.6±0.3)cm, Henry组术后3个月前臂旋转角度[(66.3±8.8)°]大于正中组[(54.2±7.6)°]、GW功能评分[(3.1±0.6)分]低于正中组[(5.8±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握力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nry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正中组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乳入路和口底入路在微创甲状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06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口底入路组(n=51)和胸乳入路组(n=55),均进行微创甲状腺癌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等,以及手术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差异。结果 口底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胸乳入路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胸乳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29、12.26,P均<0.05);口底入路组术后TSH、T4和FT3水平低于胸乳入路组,而FT4水平明显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27、6.90、5.63、-21.22,P均<0.05);口底入路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45、-7.11、-3.82,P均<0.05);口底入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两组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