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喉切除术后鼻腔长期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喉切除术后长期气流缺失对鼻腔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A1鼻声反射仪,测量32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鼻腔最小截面积(MCSA)、鼻腔容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用鼻内镜观察鼻腔形态变化,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对不同症状程度之间鼻声反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以内组、术后1年以上组鼻腔MCSA、鼻腔容积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扩大(P<0.05),术后1年以上组与术后1年以内组相比鼻腔MCSA、鼻腔容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检查示鼻腔各结构呈萎缩性改变.问卷调查显示,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鼻阻塞感、鼻干、嗅觉减退等.中度鼻阻塞感时鼻腔MCSA、鼻腔容积最大,重度鼻干或重度嗅觉减退时鼻腔MCSA、鼻腔容积也最大.结论:全喉切除术后,鼻腔各结构出现萎缩性改变,鼻腔MCSA、鼻腔容积均变大,症状不同程度之间鼻声反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结果术后鼻内镜下检查27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全面评估、确立重点矫正部位及术式,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喷鼻激素用于治疗鼻息肉和鼻息肉切除术 (术前准备或术后预防复发 ) ,药物抵达病变部位并与鼻腔粘膜接触是其发挥药效的前提。而既往研究显示 ,喷鼻激素多分布于鼻腔前部的无纤毛区。 8例健康对照者在应用减充血剂 (0 .1%丁苄唑啉 )前和 15分钟后接受检查 ;10例有鼻内窥镜手术史的患者在应用减充血剂后接受检查。患者于坐位以 50 μl荧光素钠溶液喷鼻并同时用力吸气 ,然后行视频内窥镜检查。同时用尸头做为鼻腔模型 ,对比喷药角度与鼻底分别呈 0°和 4 5°时药物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对健康对照者而言 ,在应用减充血剂前后 ,药物都主要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鼻腔先天性占位的诊断与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12例婴幼儿鼻腔先天性占位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CT及MRI影像学及术中表现。结果 脑膜脑膨出3例,神经胶质瘤1例,错构瘤3例,畸胎瘤1例,血管瘤3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结论 婴幼儿鼻腔先天性占位良性多见,治疗以手术完全切除为主,术前鼻内镜检查、增强薄层CT及增强MRI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和手术风险评估十分必要。鼻内镜手术可以完全切除大多数病变,并且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发展,鼻-鼻窦疾病治疗已从最初的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拓展到眶颅底手术,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术后鼻腔填塞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鼻腔填塞是治疗鼻出血和防止鼻腔鼻窦术后出血粘连或再狭窄的重要措施。目前可应用的鼻腔填塞材料很多,然而针对不同的疾病术后选择哪种鼻腔填塞材料以及填塞物在鼻腔留置多久为宜等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公认标准。因此填塞材料的合理应用为鼻腔填塞的关键。本文从对鼻腔各填塞材料优缺点、适应证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鼻声反射测量法是近年来新的快速、简便、无创的鼻腔呼吸功能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的偏差与探头在患者鼻腔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日间可重复性低,妨碍了鼻声反射在临床的推广应用。该文作者采用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测量的方法,改进鼻声反射的可重复性。对10例(经鼻腔收敛的)受试者应用鼻声反射测量最小截面  相似文献   

7.
鼻源性头痛通常是指因鼻腔或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在临床上较多见.由于缺乏对鼻源性头痛的认识,很多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经头部CT及MRI检查无异常,常规按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疗效欠佳.总结我科2005-2009年收治头痛患者中经鼻内镜检查和鼻腔鼻窦(水平位加冠状位)CT扫描,排除鼻腔及鼻窦占位性病变和炎症表现,排除神经源性、血管系统及眼源性炎症疾病引起的头痛,确诊为非症炎性鼻源性头痛86例,检查均发现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变异,并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鼻内镜下施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鼻腔疾病与精神异常之间有无联系?“空鼻症”还是“类空鼻综合征”?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作者分析认为“空鼻症”在减少,“类空鼻综合征”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年轻人;②严重的主观性鼻塞、头痛不适等与体征不符;③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无真正的空鼻表现;④鼻内镜检查、鼻声发射、鼻阻力计、CT、MRI鼻腔无明显异常;⑤排除手术导致的空鼻表现,排除萎缩性鼻炎及药物性鼻炎;⑥鼻腔手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⑦有焦虑不安、要求治疗的心情异常迫切、反复询问病情、有多家医院及多个医师的就诊经历。通过心理精神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由相关科室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鼻腔鼻底异位牙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经治疗的6例鼻腔硬腭区多生异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等。结果 6例患者的鼻腔鼻底异位牙主要发生在切牙孔及周围,3例(50%)以腥臭味为主要症状,4例异位牙向鼻腔生长,其中的2例(50%)合并有鼻塞,内镜表现为鼻底凸起的新生物。鼻窦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牙齿结构。有2例患者同时伴有上颌窦异位牙或含牙囊肿。6例异位牙均行内镜手术拔除,对于合并囊肿者同时切除全部囊皮或揭盖造袋。结论 鼻腔异位牙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足,鼻内镜检查见鼻底质硬隆起时要考虑到异位牙的可能,CT检查能很好显示异位牙的结构及牙根位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OSAHS存在多平面狭窄的认识,鼻腔扩容术在OSAH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鼻阻塞与OSAHS的病理生理、鼻腔扩容术在OSAHS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及对鼻功能的影响、鼻腔扩容术前上气道检查和评估、鼻腔扩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鼻腔扩容手术时机选择及鼻腔扩容手术疗效评价几个方面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1.
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接触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并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腔解剖异常以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最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治愈32例,好转23例,无效3例。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及其邻近结构病变产生的黏膜挤压是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鼻腔前部的鼻石诊断并无困难,手术取出也较容易。鼻腔后三分之一的鼻石若不仔细检查,容易误诊。鼻石常以异物为核心,鼻腔粘液围绕异物析出盐类沉积于异物周围而形成鼻石。盐类有碳酸钙、磷酸钙、氯化物、铁、硫、镁、钾、钠等成分组成。本文报告二例,一例误诊为血管舒缩性  相似文献   

13.
鼻侧切开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鼻侧切开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6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行鼻侧切开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 ,随诊观察 6个月~ 2 .5年 ,观察内容包括主观感觉、CT和声反射鼻测压计检查等项目。结果 :患者在术后 3个月内有鼻阻塞等不适 ,3个月后随着鼻腔内干痂消失则无明显鼻阻塞感 ;术后患侧鼻阻力明显下降 ,而总鼻阻力下降则无前者明显 ;鼻粘膜在术后 1年内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厚 ,以上颌窦内侧壁下缘残壁和下鼻甲残缘等有骨性隆起部位的增生尤为显著 ,之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鼻侧切开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对鼻腔通气功能无显著影响 ,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准确定位漏口的方法。方法 16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术前鼻内镜检查、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重建、SPECT/CT脑脊液断层显像等方法判断漏口位置,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可于MSCT及三维重建中显示颅底骨质异常,15例经SPECT/CT脑脊液断层显像可见颅底至鼻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影,4例于术前鼻内镜检查中见有脑脊液漏出。有15例患者术前漏点定位与术中所见一致,1例与术中所见不符,手术修补失败后详细检查为脑脊液耳漏经鼻孔流出。结论 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采用鼻内镜检查、MSCT及三维重建、SPECT/CT等多种方法对漏口进行综合定位分析,可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应警惕脑脊液耳漏漏液经鼻腔漏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鼻骨骨折是耳鼻喉科创伤外科的常见病,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前鼻镜下进行鼻腔检查,表麻下进行复位,由于受视角限制,不易对鼻骨向鼻腔方向的移位和可能伴发的鼻中隔骨折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而且在表麻下复位的效果也不令人满意,自1997年以来,我科进行了鼻内窥镜下鼻骨复位术的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外伤性闭合性鼻骨骨折53例,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9~64岁,平均年龄23岁,检查:鼻背上段凹陷,部分病例可触及骨擦感,鼻侧位片或CT片示鼻骨骨折,全部病例均先行消炎治疗,鼻部肿胀消退后行界内窥镜下鼻骨复位术。…  相似文献   

16.
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泪囊阻塞问题一直延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解决。随内窥镜鼻窦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的发展,使人们对鼻内进路的鼻腔泪囊造口术发生兴趣。下面就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的鼻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再次出现溢泪的病人,在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时期和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泪囊鼻腔间置入的扩张管脱落而再次出现溢泪,经重新置管后症状消失外,其余病人均未再出现溢泪。结论对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病例,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常能使病人再次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者20例共56侧行鼻腔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PR)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 MPR可从不同角度、各种层面、多方位地显示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范围及气道、前中颅底的情况。CTVE可显示鼻腔正常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提供了一种无创、全新、经济、安全的影像学方法,能弥补常规CT和鼻内镜的不足,合理使用CTVE、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同时与水平位CT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鼻声反射测量是一种利用声波反射的原理评估鼻腔气道的客观检查方法,可通过描述鼻腔的最小截面积和距鼻孔一定距离的鼻腔容积来描述鼻腔的形状,是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经常被用于鼻科学的临床和科研中,来评价鼻腔的几何形状和黏膜的充血状态。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寻找鼻腔深部出血点的体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1994年 6月~ 1999年 12月对 84例前鼻镜下未能窥及出血点的鼻腔深部出血做了鼻内窥镜检查 ,均为单侧。其中男 5 1例 ,女 33例 ,年龄 2 2~ 84岁 ,平均49 .6岁。鼻内窥镜检查 :非出血状态下 ,充分收敛麻醉后 ,用吸引管清除鼻腔内积血。鼻内窥镜下将中鼻甲推向外侧 ,仔细检查接近鼻顶处与中鼻甲对应的鼻中隔中上部。而后将中鼻甲轻微骨折内移 ,检查中鼻道。最后检查下鼻道 ,必要时做轻微下鼻甲骨折内移。填塞情况下仍处于出血状态的患者 ,使用麻醉棉片逐步替代原有填塞物。数分钟后 ,试着从鼻腔上部或下部依次抽出部分棉片 ,至发现出血为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