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常规超声特征、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的剪切波弹性参数与其分子亚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28例共132个肿块的术前常规超声特征和剪切波弹性参数,经VTQ检查获得剪切波速度(SWV),经VTIQ检查获得SWV最大值(SWVmax)、SWV...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学征象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证实的13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7~71(56.1±5.6)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乳腺常规MRI扫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析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DCE-MRI特征;测量 ADC并分析其特点。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乳腺癌分为不同分子亚型。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E-MRI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分子亚型的ADC。 结果 138 例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 Luminal A 型 14 例 、 Luminal B 型 62 例、HER-2 过表达型 33 例、基底细胞样型 29 例。4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中,基底细胞样型较其他3种类型体积大( χ2=0.70、15.21、6.87,均P<0.01);Luminal A型多边缘光滑,其他3种类型边缘多不规则( χ2=26.41、7.23、7.88,均P<0.01);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多呈边缘强化,而Luminal A型乳腺癌多呈均匀强化,且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以Ⅱ型居多,其他3种类型的TIC类型以Ⅲ型为主( χ2=12.325,P<0.01)。所有患者病灶的ADC为(0.497×10−3~1.367×10−3)mm2/s[(0.865±0.021)×10−3 mm2/s]。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最高[(1.023±0.027)×10−3 mm2/s],基底细胞样型和Luminal A型乳腺癌次之[(0.957±0.025)×10−3 mm2/s和(0.902±0.033)×10−3 mm2/s],Luminal B型乳腺癌最低[(0.852±0.013)×10−3 mm2/s]。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与基底细胞样型及Luminal B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80、12.40,均P<0.01),Luminal B型与Luminal A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0,P<0.01)。 结论 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DCE-MRI影像学征象及AD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例共203例,根据其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并观察其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例研究对象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Basal-like型、HER-2过度表达型分别占52.2%、16.3%、16.3%、15.3%。各分子亚型之间在发病年龄与绝经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uminal型较其它两种类型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这提示了不同分子亚型在预后及治疗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开展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造影检查的特点表现。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孕激素受体(PR)以及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划分成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其中Luminal A型以及Luminal B型统称为管腔上皮型。观察不同分子分型患者超声造影特点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病理检查结果情况、不同分子分型患者超声造影特点;对比不同分子分型患者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提示7例为浸润性小叶癌、2例为导管内癌、9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9例为HER-2过表达型、21例为三阴型、18例为Luminal A型、42例为Luminal B型。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在HER-2过表达型方面,四周存在穿入血流、增强后范围扩大、内部有灌注缺损、增强后边界不清晰、高增强占比分别是68.42%、94.74%、73.68%、84.21%、89.47%;在三阴型方面,增强后范围扩大、增强后边界清晰、高增强占比依次是95.24%、95.24%、95.24%;在Luminal A型方面,四周... 相似文献
5.
_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钼靶X线和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TNBC患者的钼靶X线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TNBC 肿瘤组织学分级高,在钼靶 X 线上常表现为肿块(69.8%),很少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5.1%)、单纯钙化(1.9%)、局限性非对称致密(9.4%)或结构扭曲(3.8%)。肿块形状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62.2%),很少表现为不规则形(17.8%)。肿块常为清晰边缘(35.6%),毛刺边缘(11.1%)少见。在超声检查中,TNBC 主要表现为肿块(87.0%),很少表现肿块伴钙化(9.3%)、单纯钙化(0%)或结构扭曲(3.7%)。肿块形状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51.9%),其次是不规则形(48.1%)。肿块常为清晰边缘(48.1%),毛刺边缘(5.8%)少见。肿块内部回声以低回声和混杂回声为主,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弹性评分多为4或5。结论:TNBC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其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TNB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不同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决策树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42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管腔A(Luminal A,LA)型患者137例、管腔B(Luminal B,LB)型患者15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ver-expression,HER2+)型患者61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型患者65例。使用方差分析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的超声特征和临床特征,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决策树模型以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对于4种乳腺癌分子亚型,找到7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和超声特征: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内部回声变化、肿瘤后方回声变化、钙化形态、钙化部位、有无转移性淋巴结。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乳腺粘液癌(MBC)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选取39个MBC病灶,比较传统单纯性乳腺粘液癌(cPMBC)、乳腺粘液微乳头状癌(MUMPC)及混合型乳腺粘液癌(MMBC)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特点,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MBC多表现为平行方位的低回声团块,少见液化及微钙化;cPMBC、MUMPC多呈椭圆形或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及伴侧方声影,前者多富血供,后者多乏血供;MMBC边缘多呈角状或蟹足状且乏血供,后方回声多无改变,少见侧方声影。三组癌的年龄、最大径、位置、纵横比、内部回声、微钙化、导管变化、血流Adler分级及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cPMBC与MMBC的边缘、后方回声模式、侧方声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MMBC较cPMBC与MUMPC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67)。结论MBC的超声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相关,cPMBC、MUMPC与MMBC的声像特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军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4):377-37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2例患者,共567个肿块纳入本研究,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超声联合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8.1%,准确性为90.3%,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5,P<0.001),同时也高于单项UE(χ2=332.2,P<0.001)。结论:在规范评分指标的前提下常规超声联合UE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常规超声(CUS)、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VTIQ)、声辐射力成像(VTI)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参数在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的乳腺癌患者,共91例患者94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US、VTIQ、VTI、CEUS检查,术后完善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筛选出有意义的超声特征参数,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超声特征参数为Alder血流分级、增强速度、最大剪切波速度(SWVmax),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95%CI:0.568~0.795)、0.643(95%CI:0.520~0.754)、0.681(95%CI:0.559~0.788)。基于以上三个超声特征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方程Y=-6.903+2.100×Alder血流分级+1.790×增强速度+0.423×SWVmax,该预测模型AUC为0.814(95%CI:0.703~0.897),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8.05%。一致性检验(Kappa=0.625,P=0.002),预测模型与病理结果检验中高度一致。结论:CUS、VTIQ联合CEUS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乳腺癌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乳腺癌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个乳腺小肿块(恶性94个,良性112个)声像图特征,将其按病理改变分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用K系数检验超声征象和病理的吻合度。结果:直接征象中微钙化、Ⅱ-Ⅲ级血流、阻力指数(R I≥0.7),及间接征象中浅筋膜的改变恶性与良性小肿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吻合度一般(0.7(K≥0.4),综合分析直接及间接征象与病理吻合度较强(K=0.726)。结论:超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对诊断小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分型及病理组织学分级间常规超声征像的差异。方法 收集因乳腺肿物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疗并最终手术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超声典型征像及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及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超声征像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1)五组分子分型病灶的超声征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三阴型多表现为肿物回声均匀(47.2%,17/36),病灶后方回声增强(58.3%,21/36);少表现为回声衰减(5.6%,2/36),微钙化(27.8%,10/36)等。HER-2阳性(HR阳性)多表现为微钙化(77.8%,35/45)伴病灶后方回声衰减(48.9%,22/45)。Luminal A型多表现乏血供(62.2%,46/74)。(2)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灶的超声征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分化组病灶多表现为边缘毛刺征(70.0%,133/190),高回声晕(60.5%,115/190),病灶后方回声衰减(42.1%,80/190);低分化组病灶超声征像多表现为富血供(84.3%,43/5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分布及肿块后方回声特点是超声影像学辨别低分化组IDC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辨别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程度,为乳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并分析187例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MR图像,分析病灶的强化方式、分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腋窝肿大淋巴结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分子分型的关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分子分型ADC值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非肿块样强化病变强化方式、分布、TIC、腋窝肿大淋巴结组间差异。结果 非肿块样强化病变不同分子分型间强化方式、分布、腋窝肿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与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分子分型ADC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4,P=0.597),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各分子分型间ADC值存在不同。结论 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的MRI征象与分子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小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相对照.结果 23例患者中,2例为良性.21例为恶性,其中5例为低度恶性,16例为高度恶性.肿瘤最大15cmx11cmx8cm,最小4cmx2cmx3cm,超声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以腔外生长为主,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坏死及囊性变,彩色和频谱多普勒显示其内血供丰富.病理学检查示恶性肿瘤瘤体质硬,血管丰富,肿瘤内有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染色CD117均呈阳性.结论 小肠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临床首选且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115-117
本文通过论述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超声诊断方法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及三维超声的原理、优势、不足,以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对乳腺癌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2):160-163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近20年来,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随着早期筛查、影像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反而明显下降[1].超声检查是乳腺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的灰阶超声、实时超声,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声学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等的应用,使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率逐渐提高,对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导意义日趋增大[2,3].现将超声影像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4):483-485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萤火虫成像技术及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拟诊为乳腺癌并行乳腺肿块切除的180例(194个肿块)女性患者,术前均行二维灰阶超声、萤火虫成像、CDFI及超声弹性成像,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上述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94个肿块中,良性19个,恶性175个。弹性成像与萤火虫成像、CDFI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为90.2%,与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相关。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萤火虫成像、CDFI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乳腺癌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 P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 相似文献
18.
林馥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2):163-166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其末梢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恶性肿瘤之首[1].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提高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位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其X线摄影和超声的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和X线摄影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6.34%;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47%、89.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3.90%,与单纯超声和单纯X线摄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摄影和超声均能较准确检出并诊断乳腺癌,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关系。结果肿块纵横比>1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11.551,P<0.05;χ2=5.973,P<0.05);边缘毛刺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7.883,P<0.05;χ2=5.600,P<0.05);高回声晕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8.108,P<0.05;χ2=4.957,P<0.05);肿块内部坏死与PR阴性表达相关(χ2=4.819,P<0.05);微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χ2=4.661,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超声表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