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妍婷灌肠液(妍婷)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疗效与机制。方法以混合菌接种法制作Wistar雌性大鼠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妍婷灌胃组以及妍婷灌肠组。分别于术后20 d开始服药,至妍婷干预后15,30 d各取8只以观察疗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输卵管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并于疗程结束后每组各取8只,观察各组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于妍婷干预15,30d后,输卵管组织中TNF-α及ICAM-1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妍婷灌胃组低于模型组,妍婷灌肠组低于模型组和妍婷灌胃组。结论中药妍婷可以降低输卵管炎性大鼠组织中TNF-α及ICAM-1蛋白表达,疏解粘连,促进输卵管再通,提高受孕率,从而对大鼠输卵管炎性不孕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妍婷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初步探讨妍婷颗粒对慢性盆腔炎免疫调节的内在机制。方法对经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妍婷颗粒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含量,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IL-1βmRNA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小鼠脾细胞合成和分泌少量IL-1β,经LPS诱导后IL-1β分泌量明显升高(P〈0.01),IL-1βmRNA表达增强。②不同浓度妍婷颗粒干预呈剂量依赖方式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IL-1β的分泌量与表达(P〈0.01)。结论妍婷颗粒具有抑制LPS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IL-1β的作用,据此推测妍婷颗粒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脂多糖介导的IL-1β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毒化浊方对慢性输卵管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解毒化浊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解毒化浊方能降低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的含量(均P<0.01)。结论:解毒化浊方可阻断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浸润至炎症部位,起到"抗黏附治疗"作用,为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妍婷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妍婷颗粒对慢性盆腔炎抗炎、免疫调节的内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用LPS刺激,用不同浓度妍婷颗粒含药血清干预,酶联免疫银光法(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反向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细胞中TNF-α mRNA表达.[结果]1)经LPS诱导后小鼠脾细胞TNF-α分泌量明显升高,TNF-α mRNA表达增强.2)小鼠脾细胞TNF-α的分泌量与表达与妍婷颗粒含药血清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妍婷颗粒具有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TNF-α的作用,据此推测妍婷颗粒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多糖介导的TNF-α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了-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抽取24只分为模型组、大黄组各12只.大黄组给予人黄煎剂10 g(生药·kg体重-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纯净水灌胃.8周后,取肾脏制备病理切片,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 大黄组、模型组ICAM -1及VCAM-1表达明显高正常组(P<0.05),大黄组肾脏ICAM-1、VCAM-1表达弱于模型组(P<0.05).结论 大黄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VCAM-1表达(P<0.05),具有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家兔新鲜结肠黏膜制备抗原乳化液,分别于造模第1,10, 17, 24天注射于大鼠的双侧足跖、腹股沟及背部皮内,造模第2天分组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按照10 mL·kg-1蒸馏水ig;四逆散组按照1.75 g·kg-1四逆散溶液ig;柴芍枳组按照1.31 g·kg-1 ig;柴芍组按照0.88 g·kg-1 ig;第29天给药后,取材,处死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组织ICAM-1和VCAM-1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ICAM-1(64.60±4.81)μg·L-1明显高于正常组(42.35±3.02)μg·L-1,P<0.05;VCAM-1(0.29±0.01)μg·L-1显著高于正常组(0.20±0.02)μg·L-1,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VCAM-1(1.82±0.19)μg·mg-1显著高于正常组(1.29±0.10)μg·mg-1,P<0.05;经灌服四逆散后,实验大鼠血清ICAM-1(53.87±2.60)μg·L-1、VCAM-1(0.22±0.01)μg·L-1,结肠黏膜组织VCAM-1(1.41±0.08)μg·mg-1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四逆散能够抑制UC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实验大鼠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关,方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可能为柴胡、枳实和芍药。 相似文献
7.
清热化瘀颗粒对局部脑缺血模型海马内IL-1β及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清热化瘀颗粒对局部脑缺血模型海马内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的影响。方法 将 12 0只大鼠随机分成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分别在缺血 0 .5 ,3,12 ,2 4 ,12 0h后断头处死 ,每组每时相处死 6只 ,用ELISA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海马区IL - 1β ,ICAM - 1的含量。结果 药物组与生理盐水组中IL - 1β,ICAM - 1的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在各时相点IL - 1β ,ICAM - 1的含量无变化 ,而生理盐水组在各时相点IL - 1β,ICAM - 1均高于药物组 (P <0 .0 5 )。结论 局部脑缺血海马内IL - 1β及ICAM - 1表达增多 ,清热化瘀颗粒可降低缺血脑组织内IL - 1β ,ICAM - 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瘀通孕方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大鼠输卵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血流变学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化瘀通孕方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雌性大鼠70只,随机选取60只大鼠采用混合菌法制作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大鼠模型,剩余10只作为空白组。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化瘀通孕方低、中、高各剂量组,各10只。化瘀通孕方低、中、高各剂量组分别按6.09、12.18、24.36 g/(kg·d)灌胃化瘀通孕方,西药组灌胃头孢呋辛酯片52.5 mg/(kg·d)和甲硝唑片63 m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输卵管组织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输卵管不表达ICAM-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化瘀通孕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输卵管ICAM-1蛋白表达累积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减小,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化瘀通孕方低剂量组大鼠输卵管ICAM-1蛋白表达累积面积较高;化瘀通孕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输卵管ICAM-1蛋白表达累积面积、大鼠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瘀通孕方高剂量组比较,化瘀通孕方低、中剂量组大鼠输卵管ICAM-1蛋白表达累积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较高,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孕方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可以降低输卵管ICA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通阳宽胸颗粒对动脉硬化大鼠的冠脉微循环障碍改善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通阳宽胸颗粒组(50 mg·kg~(-1)·d~(-1)),辛伐他汀组(5 mg·kg~(-1)·d~(-1)),通阳宽胸颗粒+辛伐他汀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制备动脉硬化大鼠模型,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3ip,喂饲4周后,灌胃给药8周,处死后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动脉斑块面积,另取主动脉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白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动脉斑块面积,TC,TG,LDL-C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P0.01),与单独使用通阳宽胸颗粒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IL~(-1)7A,VCAM-1和ICAM-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中药。结论:通阳宽胸颗粒可通过改善血脂指标,降低动脉斑块面积,降低IL~(-1)7A,VCAM-1和ICAM-1的表达,缓解组织炎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探究膈下逐瘀汤对模型大鼠输卵管中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52只雌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K)、模型组(M)、对照组(D)、膈下逐瘀汤组(G),每组13只,并将M、D、G组造成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于第6周G组予膈下逐瘀汤灌胃,D组予康妇炎胶囊悬液灌胃,M组用等体积纯净水代替,疗程28 d。随后即取双侧输卵管,以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形态,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输卵管中炎性因子ICAM-1、NF-κ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学HE染色显示,M组输卵管炎症表现最重,G组炎症表现最轻,并可有效下调输卵管中炎性因子ICAM-1、NF-κ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且均优于D组。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调节模型大鼠输卵管中炎性因子ICAM-1、NF-κ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对慢性输卵管炎(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炎克宁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大鼠模型局部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用混合菌接种法复制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炎克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又分为15 d,30 d两个时间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输卵管上ICAM-1蛋白。结果:炎克宁高剂量组15 d输卵管上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较少,在30 d少见。结论:炎克宁能明显降低局部组织ICAM-1蛋白含量,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解毒化浊方对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探讨解毒化浊方治疗输卵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混合菌接种法制作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Wistar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解毒化浊方低剂量组(低剂量组)、解毒化浊方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0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于造模的第1天开始,分别按17.83,35.66g/(kg.d)给予灌胃,1次/d,连用30 d.其余两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观察用药后大鼠输卵管形态及通畅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输卵管组织ICAM-1、NF-κB蛋白表达.结果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ICAM-1、NF-κB蛋白表达降低(P<O.05或P<0.01).结论 解毒化浊方对大鼠ICAM-1、NF-κB蛋白表达有调节作用,从而对大鼠输卵管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CA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均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下调(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CAM-1,对脑组织产生炎性损伤;电针治疗可减少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结肠黏膜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TNBS/无水乙醇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美沙拉嗪组。连续灌胃给药10d后,处死大鼠,留取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观察结肠组织ICAM-1的表达。结果清肠化湿方可以显著减少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粘膜ICAM-1的表达。结论清肠化湿方可以减少结肠粘膜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芪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组织ICAM-1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酒精性肝病黄芪治疗组(简称治疗组)。观察各组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酒精性肝病黄芪治疗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比较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肝组织损害减轻(P<0.01)。结论黄芪对酒精性肝病有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羟乙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ICAM-1及V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观察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羟乙葛根素可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ICAM-1、V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羟乙葛根素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区脑组织黏附分子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罗格列酮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大鼠IR模型;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6周后,采用酶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中药预防组,其余各组ICAM-1、VCAM-1含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及中药预防组、治疗组均能减少ICAM-1、VCAM-1的含量(P0.05)。结论:复方丹参饮可以抑制血清ICAM-1、VCAM-1的表达,防治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4组动物均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3组糖尿病溃疡大鼠按照血糖和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生肌象皮膏组外用生肌象皮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观察创面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肌象皮膏组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加快,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7、14、21、30天有统计学差异;生肌象皮膏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凡士林组比较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第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肌象皮膏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凡士林组比较第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于第14、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愈合与其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颗粒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大鼠血清IL-4及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熟的Wistar雌性大鼠100只、雄性大鼠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选取雌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90只雌性大鼠复制出输卵管炎性不孕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和膈下逐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共五组,每组10只,其余40只作为受孕组,观察造模是否成功。每组灌胃30 d后眼球取血,检测各组血清中IL-4及IL-8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4及IL-8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奇霉素组比较,膈下逐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血清中IL-4及IL-8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膈下逐瘀颗粒高剂量组比较,膈下逐瘀颗粒中、低剂量组血清中IL-4及IL-8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剂量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 :膈下逐瘀颗粒既能促进IL-4水平上调,又可降低IL-8水平,具有控制输卵管炎症和疏通输卵管的作用,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对实验性结肠炎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模型、川芎嗪治疗三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连续7d,诱发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川芎嗪治疗组小鼠在造模同时,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80 mg/kg,每天1次,连续7d.按照UC疾病活动指数和组织学评分标准,评价川芎嗪对小鼠UC的治疗作用,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评分分值升高、ICAM-1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治疗组DAI和组织学评分分值降低、ICAM-1表达减弱(P<0.01).结论 ICAM-1在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表达增强,川芎嗪对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