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主要介绍10种乳腺特殊类型导管原位癌的形态学特点,包括:乳头型、大汗腺型、神经内分泌型、印戒细胞型、囊性高分泌型、透明细胞型、梭形细胞型、黏液型、附壁型和分泌型。重点讨论了导管原位癌低、高级别间的鉴别。以及导管原位癌和普通型上皮增生、非典型导管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并且提出了环死、肌上皮细胞、次级腺腔、大汗腺化生增生、细胞内黏液、泡沫状组织细胞、梭形细胞、钙化及核分裂象等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万丽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6):181-18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采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7年2月—2021年3月接收的82例经手术诊断为DCIS的患者,通过超声影像学、X线钼靶检查术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然后对比两者的检查结果,并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对于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来说,通过超声检查能够诊断出内部的肿块、钙化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 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检出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而逐年提高。超声是诊断乳腺病变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评估DCIS时,超声主要作为乳腺X线摄影的辅助手段,在诊断有症状的DCIS患者中尤为重要。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的更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出现,DCIS的超声检出率得以提高。多种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实现了DCIS的早期诊断,在DCIS的早发现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乳腺导管内癌微小浸润(intraductal carcinoma with microinvasion,DCMI)的声像图改变。
方法使用Philips HDI 3000型超声诊断仪分析8例DCIS或DCMI的声像图,并与病理对照。
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形态不规则,3例呈椭圆形;边界均不清晰;内部均呈低回声,其中1例伴有囊变;6例伴有点状强回声;病变后方回声均无改变;5例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大体标本均未见有包膜。6例病理诊断为DCMI,2例为DCIS,其中分别有5例和1例伴有粉刺状坏死。
结论DCIS及DCMI在声像图上具有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取材及报告标准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乳腺检查方法的改进,乳腺DCIS的检出率已明显增加。目前,乳腺DCIS缺乏统一的取材和病理报告规范。不同单位因标本取材的差异,其确切诊断受到限制;因DCIS的组织形态学多样又涉及分级,病理报告也没有标准化的要求。故本文结合文献,提出对乳腺DCIS取材的诊断标准化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单纯性DCIS的144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Ⅰ)、腺体紊乱型(Ⅱ)、单纯导管扩张型(Ⅲ)、导管扩张伴低回声型(Ⅳ)、单纯钙化型(Ⅴ)、超声无表现型(Ⅵ)。结果:Ⅰ型95例(66.0%),Ⅱ型21例(14.6%),Ⅲ型7例(4.9%),Ⅳ型7例(4.9%),Ⅴ型12例(8.3%),Ⅵ型2例(1.4%),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2%(79/95)、76.2%(16/21)、0.0%(0/7)、42.9%(3/7)、83.3%(10/12)、0.0%(0/2)。超声图像上表现出钙化的患者占75例(52.1%),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7%(65/75),高于无钙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2,P=0.001);血流分级为Ⅱ级、Ⅲ级的患者占99例(68.8%),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9%(86/99),高于血流分级为0级、Ⅰ级的DCI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1,P=0.000)。病理学特征上,低、中级别占71例(49.3%),高级别占73例(50.7%);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占50例(34.7%),Luminal B型占63例(43.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占29例(20.1%),三阴性型占2例(1.4%)。钙化组与无钙化组病灶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块型是DCIS最常见的超声表现,超声对DCIS的诊断准确率与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关,有无钙化以及血流的丰富程度是DCIS的诊断要点,DCIS的病理学特征与有无钙化密切相关。超声对临床诊断DCIS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关键。导管原位癌是乳腺原位癌最常见的类型,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常用的3种影像学检查(X线、MRI、超声)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崔甦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0):1340-1340
患者女 ,6 0岁。右侧乳房乳头间歇性少量血性溢液 15天。查体 :右侧乳房未见乳头偏向收缩或内陷 ,挤压乳晕区 ,可见乳头单孔微量淡粉色液滴 ,乳晕区未扪及包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应用ESAOTEBIOMEDICAAU4彩色超声诊断仪 ,10MHz线阵探头 ,在右乳距乳头 6 .0mm处 ,主输乳管内 ,可见一纵径 2 .6 2mm ,横径 3.2 5mm ,中等回声结节。结节形态欠规整 ,略呈椭圆形 ,表面不平滑 ,界限清楚。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能量图均未显示彩色血流。结节有蒂与主输乳管管壁相连 ,蒂稍粗 ,宽径 1.2 0mm(如图 )。用力挤压乳晕区 ,结节体积略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伴微浸润的DCIS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分布情况。方法 74例乳腺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伴微浸润的DCIS(pure-DCIS)共42例作为对照组,伴微浸润的DCIS(mi-DCIS)32例作为实验组,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TILs分布的差异,并进一步对mi-DCIS组原位癌及微浸润区域的TILs密度进行对比。结果 400倍高倍镜下,mi-DCIS组热点区域及平均值区域TILs百分比分别为57.50(18.75,80.00)%,8.00(5.00,15.00)%,pure-DCIS组分别为5.00(1.00,16.25)%,1.00(1.00,5.00)%,无论是热点区域还是平均值,mi-DCIS组TILs百分比均高于pure-DCIS组(P均< 0.001)。mi-DCIS组中微浸润灶处平均TILs比例为15.00 (5.00, 50.00)%,高于原位癌区域8.00(5.0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结论 相较于pure-DCIS,mi-DCIS中TILs的分布密度明显增高;mi-DCIS中,微浸润灶处TILs的分布情况较整体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个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造影形态学增强模式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并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该组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本组17个导管原位癌中,造影增强显示病灶周围扭曲或穿入血管15个(88.2%)、造影剂分布不均匀16个(94.1%)、病灶形态不规则14个(82.4%).超声造影前后肿块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7.0±9.4)mm、(31.6±11.8)mm,造影后肿块明显增大(P<0.01).病灶多呈快速高增强,平均达峰时间(17.3±3.9)s、平均峰值强度6.8±2.8.本组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94%(16/17).结论 乳腺导管原位癌具有较典型的恶性造影增强特征.超声造影明显提高了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准确率,有望成为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钼靶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海阳市发城中心卫生院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穿刺确诊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超声检查方法与钼靶X线摄影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后,统计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及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识别情况.结果: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基于常规超声及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联合钼靶、病理分级的联合诊断模型,探讨其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伴浸润成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112例,其中无浸润成分79例(单纯DCIS组),伴浸润成分33例(DCI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钼靶、超声特征及剪切波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与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 方法 收集12例浸润性筛状癌及12例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的临床资料,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比较.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CK(34βE12)、P63、Calponin、ER、PR、HER2、E-cad、Ki67. 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IC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筛状结构DCIS的大,临床可触及肿物,而ICC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均良好.镜下两者具有极相似的筛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C导管周围肌上皮标记均为阴性,而筛状结构DCIS周围肌上皮标记阳性. 结论 ICC与筛状结构DCIS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及分级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灶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分界、内部回声、导管改变、后方回声、局部结构紊乱以及钙化,同时记录病灶内部血供情况。将所有病灶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Van Nuys 1级49例,2级30例,3级13例。单发肿块67例(67/92,72.83%),导管扩张伴导管内部低回声24例(24/92,26.09%),结构紊乱7例(7/92,7.61%)。18个病灶具有2个及以上超声特征。超声发现微钙化21例(21/92,22.83%),均位于结节或导管内部。超声对DCIS的显示率与Van Nuys分级相关(r=0.91,P<0.05)。结节形态、边界和后方回声也与Van Nuys分级明显相关(r=0.78,P<0.05)。形态不规则肿块伴有界限不清或边缘成角,不伴有后方回声与Van Nuys 3级密切相关(r=0.83,P<0.05);而椭圆形囊性结节、边界清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多见于Van Nuys 1级(r=0.94,P<0.05)。 结论 DCIS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学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包括乳腺X线 摄影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MRI、影像学引导下定位和活检等.强调了乳 腺导管原位癌的检出和诊断必须采用综合影像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