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红灵 《中医药信息》2010,27(6):112-114
卫气营血相关理论贯穿在《金匮要略》杂病的论述中,涵盖于疾病的发病观中,阐释杂病的病机、临床表现及指导用药等,对后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经》认为,营卫之气来源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皆根于下焦,源于中焦,布于上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在《内经》中,从语法上讲,营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7)
营血的概念提出最早开始于《黄帝内经》时期,后代医家多有论述,至清代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更是将营血理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文通过管窥《黄帝内经》及《温热论》中对营血的阐述,对营血的内涵进行深度地挖掘探析,并分别叙述该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及延伸,从而揭示营血形成的理论基础,为营血理论辨治相关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亦有助于拓展中医的辨证思维,体现中医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4.
1在卫汗之可也 对于卫分证的治疗,叶天士提出“在表初用辛凉轻剂”,与《伤寒论》倡用辛温有明显的区别。叶氏说:“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认为温病卫分证,为温邪郁于肺卫,以郁热为主,病虽轻浅,已有轻度津伤,绝不能用辛温发汗之法,以免再度伤阴。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银翘散方论中说:“按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可见“在卫汗之可也”之汗绝非用发汗之法,而是辛凉轻散、甘凉清化、辛凉清解等法。待表解里和。自然邪透汗泄,虽然不发汗而达到汗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玉娥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58-159
中医治病关键在于正确地掌握辨证论治,而护理工作配合辨证论治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治疗效果的好与坏,即是检验医生辨证施治的正确性,又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要做好中医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西医基础护理的一般知识,更重要的必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辨证施治的方法。如甲型H1N1流感则属于中医温热病的范畴,而外感温热时病又以卫气营血辩证作为理论基础之一。人是统一的整体,内有所  相似文献   

6.
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健 《浙江中医杂志》1992,27(6):267-269
  相似文献   

7.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历代医家的发展补充而逐步形成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手段的改进,在临床上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辨治疾病的范围逐步扩大。在理论研究领域,采用实验动物模型的中介作用,扩大了对经典理论内涵的认识,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客观指标体系。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郁病的辨证方面,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古代文献、现代研究的成果,提出以卫气营血理论辨证论治抑郁症的假说,从理论上初步论证卫气营血理论辨证论治郁病的可行性、疗效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代温热病的特点,结合临床认识进行分析归纳,认为现代温热病具有如下特点:(1)现代温热病初起常见卫气同病,选方用药要使之辛凉透散而不致辛散太过,耗气伤阴;苦寒清热而不致寒遏肌腠,使邪毒不得外透;(2)气分热重而单纯清热不效者多挟湿邪,治疗当视湿邪所在部位施以不同治法;(3)现代温热病多具有古人所述"伏气温病"的特点,初起即见里热内炽症状,出现营血分证候;(4)营血分证要重视舌象的诊察,邪热与营血互结,表现在舌象为舌质红或红绛、暗红、紫暗,舌上有瘀斑、瘀点,但不一定皆有出血和神志改变;(5)急性感染性疾病早期多可见气血同病,发病初起既可见气分实热的表现,又有邪入营血的证候,多为气血同病,早期适时清气凉血散瘀进行干预,对阻断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系统探讨《伤寒论》论述六经病机演变中所贯穿的大量有关卫气的观点,对于卫气生成的理论与临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卫气营血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叶天士《温热论》中的论述,运用类比、归纳等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卫气营血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卫气营血理论将病变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四个阶段,不仅适用于温病,也普遍适用于临床各科许多疾病。但仅将病变全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四个阶段,对于疾病全程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提出血分期之后还有肾病期和恢复期,既阐发了经旨,又对卫气营血理论进行了适当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皮立宏  吴敏 《光明中医》2016,(6):758-760
目的探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并从卫气营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及卫气营血辨证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结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中医论治外感疾病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梯,同时亦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其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两者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可以更好阐释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3.
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出现,标志着温病学说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两大辩证法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明显区别。怎样从理论上使二者相互融合,并使之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温热病的治疗,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1 类同的渊源与学说 1.1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就其产生的渊源来看有着基本类同之处,为几百年温病研究者所公认。卫、气、营、血是中医学的生理概念,出自《内经》,是组成人体、营养人体及护卫人体的四种基本物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营、卫、气等在疾病  相似文献   

14.
《温热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疾病的专著。明清时期是温病学说的形成阶段,当时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吴又可的《瘟疫论》、喻嘉言的《尚论篇》都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作了深入的研究,而直到叶天士《温热论》问世.才标志着温病学说走向成熟。从临床实践上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己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和副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多种急性热病。书中对温热病的理论证治颇为后人推崇,时至今日,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其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易反复发作,整个病程多徘徊于气、营之间,鲜有动血耗血之血分证征象。卫气营血理论根据邪气侵袭人体部位的深浅,将病程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治疗成人斯蒂尔病,可根据其发热特点及伴随症状辨证论治,常用疏风散热、宣肺透邪法,和解少阳、透邪外出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法及养阴清热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肝从卫气营血辨证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机与辨证思路。方法 :从中医角度对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方面进行理论探讨。结果 :发现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以肝组织病理学为依据的卫气营血微观辨证是辨证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3):199-200
卫气营血理论是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辨证的一种方法 ,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中风病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在症状、传变规律、病机等方面与卫气营血传变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本文旨在探析中风病证候特点及传变规律与卫气营血辨证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以卫气营血理论指导中风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8.
历节,就是关节疼痛或者肿大,轻者活动受限,重者逐渐发展到各个关节,屈伸不利,肿痛厉害.西医学的痛风、风湿、类风湿等一系列疾病与此类似.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该病有专门的论述,条文虽不多,但却包含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诊治的全部内容.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卫气营血理论,在历节病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卫气营血病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学说乃清代叶天士所创,是温病学派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通过探讨卫气营血之病位,进一步明确温病的发展过程,旨在为临床治疗热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温病学辨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运用将更加广泛.卫气营血辨证虽然长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和轻重,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何提高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运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值得深思.以下就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构思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