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红色火龙果汁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并已行气管切开及留置鼻饲管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级和饮水试验评级均低于对照组,t=9.67、9.70,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置管前、拔管时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25.46,P<0.05)。结论:紫红色火龙果汁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应用,可以更加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把握好鼻胃管拔除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和营养脑细胞治疗,由营养科统一配置营养均衡、无渣糊状食物;对照组采用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观察30 d 后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疗效评定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吞咽障碍疗效评定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胃置管鼻饲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均统一实用营养均衡且无渣的糊状食品,并接受统一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采用的间歇性经口胃置管鼻饲法,对照组采用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并以30天之后患者的洼田饮水实验、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为评价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情况、吞咽障碍疗效评定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性经口胃置管鼻饲法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且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6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2),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相关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留置鼻饲管技术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接受间歇性管饲技术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分级、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置管成功率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原因(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腹胀、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简单易实施,值得临床护理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组治疗前后VFSS、SSA评分有明显差异(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FSS、SSA评分有明显差异(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较好。结论针刺结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级食物对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住院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或颅脑外伤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按照食物分级制度配备的食物)和对照组(给予传统饮食),每组各15例。治疗1个月后,通过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评分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应用移动式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营养相关指标(BMI、体脂百分比、骨骼肌重量、内脏脂肪面积、血总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观察吸入性肺炎和鼻饲管拔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试验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治疗后BMI、骨骼肌重量均显著大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内脏脂肪面积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BMI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鼻饲管拔管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吞咽运动操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摄食行为指导,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运动操锻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并使用吞咽量表评定吞咽功能,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拔管情况和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measure,FCM)评分、VFSS各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渗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运动组患者的FCM评分、口腔期、误咽及VFS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7-10
目的探讨项八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血清VEGF、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13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八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八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差异,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SSA评分、VFSS评分、VEGF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VFSS评分、VEFG、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vs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八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能较好改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项八针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VEGF、TGF-β1的代谢、促进血管生成、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取穴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局部取穴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Koubm water swallowing test, KWST)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F-36量表)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KWST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KWST评分、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WS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5±0.26)分vs. (4.13±0.52)分,P < 0.05],而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5±0.91)分vs. (5.21±0.81)分,P < 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5,P=0.021)。  结论  局部取穴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六字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吞咽功能、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六字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和对照组(n=30,吞咽训练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情况,治疗前、治疗4周通过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测定对比营养相关指标及血清Fibulin-5、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VF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WST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52、6.306、5.777,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技术应用于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评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脑干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球囊扩张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进行VFSS数字化分析,观察并记录舌骨位移情况、食道上括约肌(UES)相关情况,以及吞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舌骨位移情况、UES最大开放幅度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吞咽情况好转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技术可对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进行有效评估,在吞咽功能量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口腔期、咽喉期及误咽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优(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评估鼻饲置管患者病情,研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置管方法,提高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置管失败.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置管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置管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评估患者并实施置管;实验组在行鼻饲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置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以及置管失败的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失败病例为零.结论 行鼻饲置管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置管方法,可提高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置管失败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运动意念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训练、摄食训练等一般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上述一般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意念训练,干预周期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鼻饲管拔出率及吸入性胃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鼻饲管拔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意念训练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尽早摆脱鼻饲,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邱吉艳  赵春艳  徐卓珺 《广西医学》2021,43(23):2878-2881
目的 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VST法作为胃管拔管的评估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作为胃管拔管的评估方法.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拔管后患者进食时呛咳的发生率、再次置管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拔除胃管后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重新置管病例,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V-VST作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拔管的评估方法,可以缩短胃管留置时间,降低拔管后患者饮水进食时呛咳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咽四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以"咽四穴"为主穴,咽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左右两条直线,和甲状软骨最高点上下各1寸两条直线的4个交点为"咽四穴"。对照组以金津、玉液、咽后壁、水沟为主穴,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及配穴。针灸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行下1个疗程,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积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ST分级、SSA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WST分级、SSA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咽四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有山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82-178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才藤分级、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才藤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才藤分级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才藤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前移距离和舌骨上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时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时舌骨动度及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有效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视频透视吞咽功能研究(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价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VFSS评分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 FOI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OIS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吞食稀钡、浓钡、糊钡、包钡的VFSS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吞食稀钡、浓钡、糊钡的VFSS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穴联合利咽合剂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廉泉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廉泉穴联合利咽合剂,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VFSS)、洼田饮水试验、改良吞咽能力评价表(MMASA)等评价方法评价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程度,按照VFS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和MMA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39/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廉泉穴联合利咽合剂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治疗组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各指标结果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焦虑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