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探讨CHF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50例CHF病人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含量,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CHF病人血清CRP、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HF程度加重,血清CRP、TNF-α水平升高,而LVEF值降低,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组间其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在冠心病、高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三组中,血清CRP、TNF-α及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TNF-α与HF病人的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与其原发病无关,此二者可作为反应HF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炎性细胞因子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多种心脏病的共同归宿。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 ,且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高效、多能的内源性肽类物质 ,其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 (IL 6 )等称为炎性细胞因子 (proinflammatorycytokines,PIC)。 1990年Levine等[1 ] 首次报道严重CHF患者外周血中TNF α升高 ,并指出其可能与CHF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后又发现其他PIC如IL 6、IL 1等也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CHF患者 3 6例 ,健康对照者 2 0例 ,空腹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TNFα。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 ,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CHF的亚组中 ,心功能Ⅱ、Ⅲ级组、Ⅳ级组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P <0 .0 1)。结论 TNFα是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之一。CHF患者TNFα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CHF患者85例口服缬沙坦,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8%,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37.4&#177;3.5)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53.6&#177;4.7)mm]、每搏输出量[SV,(60.4&#177;13.5)ml/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56.2&#177;10.7)%]、心排出量[CO,(5.9&#177;1.8)L/min]、心脏排血指数[CI(2.8&#177;0.4)L/(min&#183;m^2)]等心功能指标获改善,醛固酮水平[179.80&#177;91、20)pmol/L]降低(P〈0.05),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心力衰竭纠正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规律,以及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病因CHF患者30例(心功能Ⅰ-Ⅱ级14例,Ⅲ-Ⅳ级16例),并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ELISA测定TNF-α。结果:TNF-α在CHF患者中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随心功能改善,TNF-α表达下降。结论:TNF-α在CHF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定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启华  刘亚娟 《中外医疗》2008,27(17):37-37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RP水平,超声心动目检查LVEF、LVEDd.得捌的结果是:CHF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心衰加重,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及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和1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组中的18例在心功能改善后复查了上述指标。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rT3、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增高(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T3、FT3含量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T3、RPA、AngⅡ水平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PRA、AngⅡ水平与血清TT3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TT3、FT3降低及rT3、PRA、AngⅡ升高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检测上述指标对判断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CHF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和TIMP-1的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的含量,分析MMP-9/TIMP-1值与TNF-α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及射血分数(EF)的关系。结果CHF患者血清MMP-9、MMP-9/TIMP-1值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P均<0.01),TIMP-1含量明显减少(P<0.01),MMP-9/TIMP-1值与TNF-α含量和LVEDD呈正相关(P<0.05),与EF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MMP-9/TIMP-1值与TNF-α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MMP-9/TIMP-1值可作为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恶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口服地高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探讨其纠正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方法25例慢性CHF患者,连续14d给予口服地高辛0.25mg/d,观察心功能分级的改善程度,采用放免法测定CHF患者服药前后血浆及淋巴细胞内AngⅡ的浓度。结果服用地高辛后,心功能分级未改善的患者.血浆及淋巴细胞内AngⅡI含量明显降低(P分别为0.02、0.01);与心功能分级有改善的患者比较,血浆及淋巴细胞内AngⅡ含量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75、0.830)。结论地高辛具有不依赖心功能改善而降低血浆及淋巴细胞内AngⅡ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范存忠  曹勇  谢仁兵 《河北医学》2006,12(10):1037-103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在CHF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引入了细胞因子学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便是其中之一.本文观察80例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放免法测定了52例CHF患者及28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显示:CHF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为1.52±0.76nmol/L,较对照组(2.05±0.87nmol/L)显著降低(P<0.05),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为0.89±0.37nmol/L,较对照组(0.62±0.25nmol//L)显著升高(P<0.05),且心衰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T3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T3与心衰程度正相关。结果提示:血清T3、rT3水平的改变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白介素-6(IL-6)与慢性心衰心脏功能和病因的关系。方法:对558例慢性心衰,30例慢性阻塞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87例肺心病,30例2型糖尿病,7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TNFα、IL-1β、IL-6作了临床观察,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及冠心病合并肺心病严重心衰作了1:1:1:1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心衰患者TNFα、IL-1β、IL-6高于正常人(P<0.001);严重心衰患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明显,与心功能级数成正相关,与射血分数成负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肺心病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最高,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结论:TNFα、IL-1β、IL-6参与心衰心室重构,其血中水平受病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技术对5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病人血浆甲状腺激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HF病人三磺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促甲状腺素(TSH)则升高;不同程度心功能CHF患者经较,心功能愈差T3,FT3下降愈明显,心功能四级患者伴有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下降;不同心脏疾患CHF患者比较,肺心病衰患者T3,FT3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5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值,以及BNP和c Tn I水平。结果观察组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c Tn I和BNP水平[(0.26±0.05)μg/L、(1438±145)ng/L;(0.42±0.11)μg/L、(2093±257)ng/L]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0.14±0.03)μg/L、(519±126)ng/L],观察组心功能Ⅳ级c Tn I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恢复期c Tn I和BNP低于心力衰竭期[(0.39±0.09)μg/L比(0.20±0.04)μg/L;(1290±431)ng/L比(652±13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次/min比(70±8)次/min],LVEF和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48.4±2.5)%比(70.9±3.1)%,(29.2±1.4)%比(34.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c Tn I和BNP均有显著升高,BNP可作为监测心力衰竭的一项指标,c Tn I则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标志物,便于医师早期进行风险评估,改善心脏功能,临床意义较高。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文观测了 80例CHF患者 (治疗组 )治疗前后及同期 84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浆cTnT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cTnT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 ,随治疗好转而逐渐下降。结论 :CHF患者心功能与cTnT浓度有密切关系 ,cTnT对判断CHF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其中40例为心力衰竭初诊患者,66例为心力衰竭复诊患者,除常规生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外,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比较。结果66例心力衰竭复诊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3.25±5.45)μmol/L,明显高于30名健康者的(7.52±1.73)μmol/L(P<0.01);而40例心力衰竭初诊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4.87±5.22)μmol/L,更高于健康者(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提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心力衰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其中40例为心力衰竭初诊患者,66例为心力衰竭复诊患者,除常规生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外,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比较.结果 66例心力衰竭复诊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3.25±5.45)μmol/L,明显高于30名健康者的(7.52±1.73)μmol/L(P<0.01);而40例心力衰竭初诊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4.87±5.22)μmol/L,更高于健康者(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提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心力衰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52例CHF患者及对照组37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CHF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级别的心功能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116例CHF患者血浆IL-18水平,以31例健康者作对照,分析CHF患者治疗前后其心功能分级与血浆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6.68,P<0.01),经过治疗心功能改善后血浆IL-18水平显著下降(t=4.56,5.99,3.22,3.78,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IL-18可能参与CHF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监测其血浆水平可能对判断心衰、指导治疗、评价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庞玉生  何伟生  韦丹  李杏 《华夏医学》2003,16(6):773-774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 0例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 ,其中心功能 I级 1 5例 , ~ 级 2 5例。随机分为洋地黄治疗组和思密达治疗组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 ,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 2 3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胃泌素(93.2 4± 2 3.84 ) ng/ L ,明显高于正常组 (4 9.2 9± 1 5 .6 6 ) ng/ L ,P<0 .0 5。应用洋地黄控制心衰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由(93.2 4± 2 3.84 ) ng/ L 降至 (5 9.4 4 +1 8.6 9) ng/ 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应用思密达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严重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 ,纠正心衰后胃泌素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