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1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1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加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方法 :为 10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巩膜瓣下植入羊膜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并发症 ,随访 3~ 5个月。结果 :术后炎症反应轻 ,眼压控制良好 ,术后眼压为 14~ 19mmHg ,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铁嵘 《微创医学》2009,4(4):356-357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32只眼)26~55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8.5±7.2)mmHg,与术后18个月平均眼压(16.8±3.9)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4只眼需药物治疗,11例有功能性的滤过泡.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史汝娟 《西部医学》2009,21(9):1567-1567,1569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同时羊膜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青光眼患者110只眼行抗青光眼小粱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扁平弥漫。最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滤过泡呈扁平弥漫。结论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手术中,能促进青光眼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5.
马翔 《广西医学》2007,29(10):1509-1511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3例37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术后随访36~6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3、4、5年时眼压分别为(16.51±6.25)、(17.89±5.70)、(18.66±5.29)mmHg,与术前眼压(34.32±7.8)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01)。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8.37%、74.19%、70.37%,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9.19%、87.09%、85.18%。手术成功率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和维持、滤过膜厚薄有明显关系。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显著。滤过道瘢痕化、滤过膜增厚是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白洪真 《中原医刊》2007,34(24):93-93
目的总结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提高其手术成功率。方法对66例(87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施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少。结论对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患者,提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视力、眼压变化、眼部炎症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指导患者按时复诊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野、视力、滤过泡等情况。并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部分术眼视野及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均形成明显的弥散滤过泡。随访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可较好地防止术后组织瘢痕形成,是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强  万鹏霞 《河北医学》2005,11(7):579-581
目的:证明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后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曾按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性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并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及并发症。术后随访(9.2±3.5)个月。结果:术后1年,1眼较术前视力提高,14眼视力无改变,未发现视力下降者;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0.18±4.38)mmHg,术后2周(11.25±2.58)mmHg,1月为(13.18±2.38)mmHg,3月为(14.27±2.55)mmHg,6月为(13.18±2.38)mmHg,1年时为(15.33±3.01)mmHg,术后各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2周11眼(73.3%)为Ⅰ型功能性滤过泡、4眼(26.7%)为Ⅱ型功能性滤过泡,1眼在3月时滤过泡有轻度包裹,经用针轻挑滤过泡包膜内壁后恢复为Ⅰ型滤过泡,随访1年,15眼仍为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术后9眼无任何反应,5眼前房水轻度闪辉,术后3~5d消失,1眼前房轻度积血,术后6d吸收。未发生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内炎及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0例2 4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术中植入羊膜 ,并对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羊膜植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2 0例、2 4眼术后眼压均控制在 2 1mmHg以下 ,视力提高 12眼 ,不变 12眼 ,所有病例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术后炎症反应轻 ,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 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30只眼)28~51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与术后平均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3只眼需药物治疗,14例有功能性的滤过泡.5例滤过泡苍白局限化,呈贫血状态.结论 NPTS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W"型切口联合冷冻干燥羊膜在残余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40眼)残余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20眼),实验组行颞侧"W"形切口联合冷冻干燥羊膜手术,对照组行颞侧常规复合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12月。对比观察两组间视力、角膜术源性散光、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改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形成的术源性散光,滤过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颞侧"W"形切口联合冷冻干燥羊膜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野和并发症.结果 术眼术前平均眼压29.2±8.0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1±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视力、视野未见明显改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馨  徐军  李佳  刘丹 《重庆医学》2011,40(6):583-584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及5-氟尿嘧啶(5-FU)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羊膜移植及5-FU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28例(32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检查并记录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39.14±5.67)mm Hg降至术后(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形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M形和超声乳化两种切口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不同术式将40例(43只眼)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M形切口组25只眼和超声乳化组18只眼。术后随访15~37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M组(25.3±9.8)mmHg,超声乳化组(25.7±9.5)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M组(15.53±5.3)mmHg,超声乳化组(15.01±3.2)mmHg。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0.1~1.2,2组≥0.5者分别为15只眼(60%)及12只眼(66%),术后平均散光度M组(0.89±0.31)D,超声乳化组(0.78±0.5)D。2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视力及散光度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形小切口与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具有恢复有用视力、较好的降低眼压、并发症少等作用,2种术式结果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生物羊膜移植与丝裂霉素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治的4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划分,24例(30眼)单纯小梁切除术患者列为对照组,23例(29眼)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患眼术后1周、4周、12周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前房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12周时间点患眼视力、眼压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差异,且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患眼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眼压也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29眼中未有浅前房发生且只有1例眼出现非功能型滤过泡,对照组30眼中出现5例眼浅前房及6例眼非功能型滤过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技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效果理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25 g.L-1Avastin 0.05 mL,并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3 d内新生血管消退。睫状体光凝治疗后3 d平均眼压为(22.4±3.2)mmHg(1 mmHg=0.133 kPa),1周为(19.3±2.5)mmHg,1个月为(19.2±1.7)mmHg,6个月为(18.7±1.4)mmHg,与治疗前(52.1±6.5)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CP)对于硅油填充术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26例(26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硅油填充继发性青光眼,在排除瞳孔阻滞因素后施行TCP治疗的临床资料。使用光凝能量1.5-2.5 W,光凝最大时间2.0 s,光凝点数24-36。术前后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48.23±7.33)mmHg,术后明显降低。术后1月平均眼压为(17.04±3.88)mmHg。未观察到患者视力在术前后有明显变化。结论:TCP对硅油填充术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继发性青光眼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24眼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24眼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15个月,眼压控制≤ 21mmHg20眼,局部用药可控制2眼;术后视力提高13眼,术后视力不变6眼。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开角型青光眼 5 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 ,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术后随访 1 2~ 30个月 ,平均随访 2 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与术前眼压比较 ,均有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视力、视野保持不变或改善 ,随访期间眼压、视力及视野维持良好 ,手术有效率为 92 .5 4% ,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可较好地预防术后组织瘢痕形成 ,是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