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方法: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采用混合Logit模型评估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每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不同特征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异质性。结果:居民偏好选择每年签约自付费用为20元、诊疗水平高、药品配备高、提供基本服务包及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上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分别为30.18%、20.95%、22.06%、14.55%、7.55%,不同特征居民偏好存在异质性。结论:加快推进医联体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适当放开医保政策对签约服务的用药限制,提供“菜单式服务”,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中国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偏好,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通过对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四市共4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8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病8周长处方相较于2周处方,居民选择签约的OR(Odds Ratio)为3.46;面对面健康咨询与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咨询相比较,OR为2.44;疾病治疗免挂号费、诊查费与自费相比,OR为2.24。"8周长处方+免挂号费、诊查费"、"8周长处方+面对面健康咨询"、"8周长处方+4次/年免费上门服务"、"面对面健康咨询+免挂号费、诊查费"这四种服务组合包能使90%以上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结论:对于社区就诊居民来说,最吸引其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是获得慢性病长处方、面对面健康咨询、疾病治疗减免挂号费和诊查费、一年4次免费上门服务。根据离散选择实验结果可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吸引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并增加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已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调查表中数据,采用2周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其他慢性病患病率反映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采用2周就诊率、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医疗费用及就诊和住院机构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结果  签约居民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签约居民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签约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更高,同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更高;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去基层就诊;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阐述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实施效果、家庭医生培养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提出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完善研究内容、扩大研究区域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医防结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七个地区的541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并对家庭医生团队和相关知情人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定量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NVIV09.0软件进行编码、归纳和总结。结果:不同的签约服务模式对医防结合的影响不同。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团队成员得到有效激励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个人付费的签约服务更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建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实施团队签约和个性化有偿签约。设计综合服务包,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体现医防结合理念。探索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与医保基金融合路径,加强医防结合,促使全科医生从服务守门人向健康守门人转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转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8年5月在山东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个样本市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结果 山东省826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中,79.66%的居民表示愿意通过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2020年天津地区家庭医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17%(P<0.001)。从签约时长来看,签约时长在1年及以下3年以上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20%~24%(P<0.001)。从服务质量来看,高质量组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39%~42%(P<0.01)。此外,亲戚签约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促进居民自身签约家庭医生,进而影响居民就诊行为。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基层就诊比例,且对签约时长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居民影响较大。高质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较大。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国家当前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为工作的推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1.
新医改推进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的建立使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机制的构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陆家嘴医疗联合体结合改革背景和要求,对医疗联合体的协同服务机制进行了探索实践,构建了医疗联合体的内部组织架构,探索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机制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切实发挥了医疗联合体的支持和协同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医疗联合体内部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三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抽样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入户调查50户家庭。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为44.9%,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个人健康水平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内容最了解的一项是门诊医保起付标准降低300元;了解签约服务政策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宣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健康水平对认知度有影响。居民签约与否对慢病长处方政策的认知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建议应提高宣传效果,发挥签约人群的"口碑"带动作用,加大对政策内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扩散规律和特征,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制定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央及各省级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以及“北大法宝”数据库,检索2021年12月31日前颁布的中央及地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运用政策参照网络分析和政策关键词时序分析法,从政策扩散强度、广度、速度、方向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扩散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9项政策,包括中央政策38项,地方政策511项,政策数量在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服务全面实施阶段达到峰值。扩散强度和广度位列前10位的政策均为中央政策,以意见和通知类型政策为主。政策扩散速度整体上呈先增加后减缓趋势,政策扩散方向为自上而下扩散和平行扩散相结合方式。结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扩散呈阶段性变化,中央和地方颁布的政策扩散情况均存在差异,政策扩散受政策背景、内容和自身属性的共同影响。建议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引领作用,地方政府提高政策创新积极性,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方法 收集2018年5—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38 955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率为12.3%,山西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最高,为48.6%,上海市最低,为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配偶(OR = 1.284,95%CI:1.202~1.372)、流动时间为6~9年(OR = 1.090,95%CI:1.029~1.154)、流入中部地区(OR = 1.133,95%CI:1.080~1.189)、社会性质流动(OR = 1.002,95%CI:0.984~1.197)、家庭月收入少于3 000元(OR = 1.497,95%CI:1.391~1.611)、自评健康(OR = 1.092,95%CI:1.023~1.165)、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32,95%CI:36.788~41.201)、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2.488,95%CI:2.290~2.702)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高,而年龄15~24岁(OR = 0.718,95%CI:0.619~0.83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 = 0.833,95%CI:0.766~0.907)、跨省流动(OR = 0.825,95%CI:0.782~0.871)、主要职业为生产及运输业人员(OR = 0.868,95%CI:0.818~0.921)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低。结论 目前,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时间、流动范围等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N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市10个辖区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共计29,947例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以有效问卷中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11,9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对6项基本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知晓自己已签约的签约居民共7379人(61.8%),大部分知晓签约居民认为对服务包内容基本了解(64.1%);听心肺、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6项基础服务利用率较高,都在75%以上,但仍存在"签而不约";不同性别、年龄、重点人群类别、知晓情况、城区的居民服务利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皆为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N市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较高,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是影响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职责分工和签约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省3个县(区)18个乡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公卫医生、村卫生室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医生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91.8%)、健康教育(67.6%)、转诊服务(50.5%)、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0.5%)等工作;护士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85.0%)、健康教育(61.5%)工作;公卫医生主要参与预防接种(65.9%)、老年人健康管理(51.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1.2%)工作;村卫生室医生主要参与医疗服务和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范围广,既参与医疗服务又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促进了医防融合,但存在护士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充分发挥、公卫医生对自身工作职责不清、村卫生室医生工作负担较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医保签约管理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模型,依托模型从结构和过程维度评估改革实施的情况,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通过考核认证并开展签约服务的154名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改革的制度体系结构和过程行为转变维度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予以评估。结果: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医保签约管理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估模型,评价模型遵循"结构—过程—结果"的逻辑,主要包括制度体系结构、行为转变过程、产出结果价值3个一级维度,下涵9个二级维度、25个三级维度。调查显示改革在供给模式、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的行为转变等评价维度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论:在结构与过程方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需加强人才建设、协同服务、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